周知!廣州暫停春節元宵期間各類文藝活動,白雲這些地方已發公告

2020-01-24     白雲時事

1月23日晚,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堅持人民健康至上,廣州市從即日起暫停舉行包括2020「廣州過年·花城看花」系列活動在內的全市各類文藝演出、群眾性文化活動、新春下基層等各類人員聚集的活動。

不少街坊會問

還沒出公告的還能去嗎?

還可以逛花街、看電影嗎?

白雲已有多個單位發布相關消息

白雲區圖書館

白雲區圖書館自1月24日起全部閉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於1月25日起停止對外開放。

白雲山

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發布通告,自2020年1月24日開始,雲台景區室內展館醉華苑和玻璃溫室;鳴春谷景區鸚鵡樂園、天然大鳥籠、科普館和賞蝶軒;麓湖景區冼星海紀念館,臨時閉館,重新開放時間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諒解!諮詢電話:020-37222222。

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

白雲區文化館

從2020年1月24日(除夕)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閉館期間培訓、演出等活動取消。

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

自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起,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實行臨時性閉館,暫停各項活動,具體開館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另行通告。

迪士普音響博物館

迪士普音響博物館決定於2020年1月24日(除夕)起閉館。具體開館時間按實際情況另行通知,可關注迪士普音響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信息。

這些地方、活動也已經喊停

廣州多家博物館臨時閉館

廣州藝術博物院即日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此期間原有參觀及活動預約取消,已售出「歐洲繪畫五百年」特展指定日期的門票,票款將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

廣州魯迅紀念館自1月24日至2月8日(正月十五)暫緩開放。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廣州博物館從1月24日至2月8日(元宵節),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展區、仲元樓展區、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以及「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暫停開放,重新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農講所紀念館將參照廣東省博臨時閉館時間臨時閉館。大元帥府紀念館方面的消息稱,將自24日起臨時閉館至2月8日(元宵節)。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自1月24日(除夕)起臨時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此期間原有參觀及活動預約取消,已在館方官方微信上預約售出的門票,票款將儘快通過原付款渠道全數退回。」

海心沙AI花市嘉年華已暫停開放

鑒於近期防疫情勢,為確保廣大市民遊客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經慎重考慮,從2020年1月24日起廣州海心沙AI花市嘉年華暫停開放。

無法親至現場的市民遊客可參與線上互動活動,包括「花城很Idol(愛抖)」短視頻挑戰賽、花城手機攝影大賽、花城最美線上閱讀榜等。

此外,最新公告指出,廣州傳統花市今日18時起休市。

廣東各影院建立特殊時期退票機制

1月23日,廣東省電影局發布緊急通知,根據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決定,全省各影院要充分認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危害性,結合自身實際做好防控工作,建立特殊時期退票機制。無論顧客是線上還是線下購買的電影票,都要為顧客提供方便的諮詢或退改簽渠道,免費辦理退改票事項。

提升防控意識

請各位街坊儘量避免到

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和人多集中的地方

啟動應急響應後

各級政府將採取這些應急響應措施

各級人民政府

(1)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2)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需要,調集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參加應急處理工作。涉及危險化學品管理和運輸安全的,有關單位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防止事故發生。(3)劃定控制區域: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疫區範圍;經省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區、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幹線交通或者封鎖邊界的,由省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決定。對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故,根據污染食品擴散和職業危害因素波及的範圍,劃定控制區域。(4)疫情控制措施:當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採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緊急措施;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5)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人口採取預防工作,落實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採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6)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組織交通、鐵路、民航、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單位在交通站點和出入境口岸設置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對出入境、進出疫區和運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人員和物資、宿主動物進行檢疫查驗,對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隔離、留驗和向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移交。(7)信息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有關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作好信息發布工作,信息發布要及時主動、準確把握,實事求是,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8)開展群防群治:街道、鄉(鎮)以及居委會、村委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單位、醫療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人員分散隔離及公共衛生措施的實施工作。(9)維護社會穩定:組織有關單位保障商品供應,平抑物價,防止哄搶;嚴厲打擊造謠傳謠、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和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衛生行政部門

(1)組織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2)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諮詢委員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評估,提出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響應級別。(3)應急控制措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藥。(4)督導檢查:省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全省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查和指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5)發布信息與通報:省衛生行政部門經授權後,在省委宣傳部、省新聞辦指導下,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省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各地級以上市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駐粵部隊報告(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對涉及跨境的疫情線索,由省衛生行政部門報請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向有關國家和地區通報情況。(6)制訂技術標準和規範:省衛生行政部門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組織力量制訂技術標準和規範,及時組織全省培訓和參與全國培訓。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7)普及衛生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8)進行事件評估: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醫療機構

(1)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2)協助疾控機構人員開展標本採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3)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4)做好傳染病和中毒病人的報告。對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引起身體傷害的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5)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後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處置。(6)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藥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各級疾控機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2)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疾控機構人員到達現場後,儘快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地方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計劃和方案,開展對突發事件累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源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並向相關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報情況。(3)實驗室檢測:省疾控中心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在地方專業機構的配合下,按有關技術規範採集足量、足夠的標本,分送省級和國家應急處理功能網絡實驗室檢測,查找致病原因。(4)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疫苗、消毒方法、醫療衛生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5)開展技術培訓:省疾控中心負責縣級以上疾控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衛生監督機構

(1)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2)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等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3)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廣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調查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調動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技術力量,配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做好口岸的應急處理工作。(2)及時上報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情況變化。

非事件發生地區的應急響應措施

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地區應根據其他地區發生事件的性質、特點、發生區域和發展趨勢,分析本地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1)密切保持與事件發生地區的聯繫,及時獲取相關信息。(2)組織做好本行政區域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3)加強相關疾病與健康監測和報告工作,必要時,建立專門報告制度。(4)開展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環節的監測和預防控制工作,防患於未然。(5)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6)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單位的決定,開展交通衛生檢疫等。

來源 | 廣東省衛健委 廣州日報 白雲區圖書館等

編輯 | 陳若蘭

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YV-2m8B3uTiws8KNh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