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的《鄉愁》耳熟能詳,很早就耳熏目染。這故鄉的雲,故鄉的雨,故鄉的情,遊子一次次的吟誦,引領自己,又一次回到了久違的故鄉,那一方土,那一座老屋!
提及老屋,話語總是多了許多,絮絮叨叨起來,那間舊舊的房子,在走過了幾十年後,再去看它,別樣滋味在心……
不知不覺,已去這麼多年,老屋還在,記憶中的一切,一直都在,只是略帶了蒼蒼,滿眼蕭瑟……塵封了許久的信箋,在開啟的時刻,滿眼含著淚花,毫無察覺,一切流逝了那年。曾經陪伴著,一夜夜讀書寫字,陪伴成長的老屋,現在早已是風燭殘年,一片片的瓦礫散落各處。塵土覆蓋了一磚一瓦,淹沒了光澤,牆壁一道道的裂痕,脫落的脫落,破損的破損,很是傷情。院落雜陳叢生一地,看不清去向,偶爾飛出幾隻蟲子,總是很唬人……
院子本就很小,如今這般的狼藉,特顯狹窄了許多,唯有那座石磨杵在那,變化不大,上面卻覆蓋了各種枯枝敗葉,少了往日的風采,與那棵老石榴樹,相依為伴,甚是蕭暗!
老屋院外,依舊留存著早年的樹木,多年的槐樹與楊樹,樹梢有的歪歪斜斜,卻也四面八方瘋長,一部分籠罩了院子,與院內的榆樹相呼應,抬頭望天,像是天井。忽的想起,春里榆樹花掛滿樹的情景,一串串的潔白如玉遙掛在枝梢,不時還會傳了陣陣清香,那特美的心情,不可比擬。一前一後,榆花落滿園時,槐花悄悄地孕育著一樹的甜蜜,一茬接著一茬的花香,在院子陸續登場,很是惹人喜愛。
思念總是很美,因為這兒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太多太多的眷戀,思鄉情,思鄉曲,一直就印在心裡,從未離開過!
站在門外,一把銹跡斑斑的大鎖,阻隔了記憶前進的步伐,面目全非的門楣,雕刻著歲月的蒼蒼,仿佛在告知,歸人何去何從吧!
靜待院子中央,四周環顧,脫落的牆壁,斷裂的屋檐,無言的惆悵一涌而來,這陪伴一起成長的地方,怎地如此快變了模樣?世間萬物在歲月面前,總是特顯渺小,流沙河裡淘來的,僅僅是記憶。沒有一成不變的,沒有永恆如一的,眾多疑問困惑,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光陰似箭,歲月無情,時間的指針一圈圈,漏斗里留下的,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抓住,什麼也沒留下。匆匆如過客,一遭來過,最後,走的走的,散的散了,敗的敗了,倒的倒了!
人到中年,越發的懷舊,想起很多關聯的詞,總會與故鄉相連,拿起還是放下,都會手有餘香。故土難離,總是牽著遊子的衣襟,那一針一線是母親縫製的牽掛;那一磚一瓦的院子,是針織思念的網。「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小城故事,小院子裡的歌,哼著家鄉的調子,走在大街小巷,腳踩著一方熱土,溫故一方熱心的人。在記憶中,思鄉念土,回眸千百回,故鄉,遠方的牽掛,在等待我們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