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 炕 (散文)

2019-11-08   扶風同城

鋪 炕 (散文)

文 / 喬山人

難得的一個大晴天,冬日的陽光刺穿三九的寒氣,照射得向陽的牆角暖烘烘地。刺骨的寒風收斂起凌冽的七棱八角,溫柔而默默地淡出孤獨的村莊。斜靠在牆角曬太陽的老人們微閉著眼睛,愜意地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一黑一白的兩隻小肥貓和一隻皮毛髮亮的金黃色小狗四肢貼伏在地上打著微鼾。時間已是臘月二十了,外出打工的後生們還沒有回來,村子裡冷冷清清的,沒有一丁點兒年前的氣氛,一切和平常一樣的恬淡。

「今兒夜婆(太陽)好,你爹把麥草曬乾了,吃完飯你給我們把炕上舊麥草換一下。」剛一回家,媽就攔住我說。

圖片來源網絡

我來到後院,看見年已九旬的父親正手持鐵杈顫顫巍巍的翻曬麥草。白生生的麥草從後門一直灑落到了麥草垛跟前。

「曬麥草給我說一聲麼,麥草遺了兩行子不說,萬一把你絆倒了咋辦呀?」我數落著父親。

「我閒著沒事幹,提前曬好了,你回來就能鋪了。」父親不緊不慢地對我說。

「現在炕上又沒有虼蚤沒有虱的,換麥草幹啥?」我不情願地說,

「睡了一年,炕硬得像板,把麥草換了就軟和了。」父親解釋道。

「嫌炕硬,給你們買的席夢思咋不用呢?」我沒好氣地問父親。

「太軟了,睡一覺腰疼的不行麼。」父親回答道。

記得小時候我們睡土炕,鋪不起褥子,只有一張蘆席和一床破棉被,蓆子下面鋪的是厚厚的麥草。每年臘月掃舍時,家家戶戶都要把睡了一年的舊麥草換成新麥草。

記憶中,母親和大姐身穿寬大的舊衣服,頭戴大草帽,嘴上捂著一塊方巾。母親先把炕上的蘆席揭下來提到院子,一手提蓆子,一手用小木棍敲打蓆子上面的灰塵,然後用濕抹布擦洗乾淨,再放到太陽下曬乾。大姐則迅速地把鋪在炕上的舊麥草塞進炕洞點燃,我跟屁蟲似的緊跟在大姐身後,把大姐絆了個趔趄。

「 撲地像烏雞,吃虱呀?」大姐生氣地罵我。

那時候的鄉下,沒有洗熱水澡的條件,冬天的土炕是跳蚤和虱子繁衍生息的樂園。在溫暖的麥草里,在破爛的棉絮里,在粗布線條的縫隙里,可惡的虱子無所不在,它們的後代蟣子更是無孔不入,一串串,一擼擼,就像螞蟻上樹似的塞滿了衣物的縫隙。晚上睡覺前抓虱子是莊戶人家雷打不動的必修課。每當我光溜溜地躺進被窩後,大姐就會拿去我的內衣,在煤油燈下一遍遍地找尋虱子。我的耳邊不時傳來姐的兩個大拇指指甲之間擠虱子發出的「啵」聲,聽得我頭皮直癢。偶爾會傳來大姐自言自語的罵聲:「吃食不長架的東西,把糧食都浪費了。」說著的時候,大姐會用袖口擦一下臉,我知道,那是大姐逮了住了大傢伙,擠得時候血濺到了她的臉上。有時虱子實在太多了,她乾脆將衣服放到鐵盆里,燒一鍋滾燙的開水,再抓一把昂貴的洗衣粉直接將虱子燙死。那時候,許多人用不起洗衣粉,大都將皂角砸爛用來洗衣服。虱子被燙死了,水面飄了一層脹乎乎的屍體,但白瘮瘮、令人頭皮發癢的蟣子依然留在衣服的縫隙里。

記得還有一次,三爸和三嬸走親戚去了,堂弟叫我們幾個晚上給他作伴。臨睡時,堂弟癢得受不了,脫下內衣一看,一串串蟣子堆里藏了不少的虱子。五哥的招數絕,他用三嬸做鞋用的大針扎住虱子,在煤油燈上燒得「吱吱」作響,那股刺鼻的焦臭味令人作嘔。

如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但告別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土窯洞,也告別了土炕時代。電褥子替代了過去煙燻火燎的燒炕,人們在瓷磚炕面上直接鋪上褥子,既省了蘆席,又不用鋪麥草,乾淨而衛生。我們村是九十年代初統一從溝邊、崖邊統一搬遷到新農村。這次搬遷,使我們徹底告別了土炕土牆土窯洞的生活,住上了寬敞明亮、一磚到頂的大瓦房。我給新房裡添置了時新家具,買來席夢思床,父母睡了一個晚上後,說啥也不肯在那床上睡了,說床太軟睡得腰疼,當天就給自己盤(壘)了炕。

暖烘烘的陽光穿越窗戶上的玻璃,照射在父母的炕上,白里透黃的光線里飛舞著纖細的絮狀物。我學著母親和大姐過去的做法,先將蘆席下的舊麥草塞進炕洞裡,然後用抹布將炕面細細地清理了一遍,直到雪白的瓷磚露出本來面目。在清理的過程中,我的腦海里突然蹦出個念頭:舊麥草里會不會蹦出個虱子或跳蚤?念頭剛一閃現,自己就忍不住笑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每天能洗到熱水澡,洗髮水、沐浴露、護髮素、洗衣液這些化學品滅絕了虱子的行蹤,哪兒還能找到它們的影子?

我用鋬籠提來曬得熱乎乎的麥草,跪在炕沿上細心地將角角落落全鋪到位。麥草是今年夏收時收割的,厚厚的麥草里泛出沁人心脾的麥香味,使人忍不住多吸兩口,愜意而馨香。漲乎乎的麥草高舉著蘆席,將炕面抬高了許多,兩隻手壓到上面軟乎乎、熱乎乎的,怪不得父親堅持要換麥草。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他們只有躺在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麥草上,才能踏踏實實地睡個好覺。

作 者 簡 介

喬山人,原名,楊文科,寶雞市職工作家協會會員,西部文學簽約作家。2012年以來,在企業雜誌發表散文、詩歌等作品。2016年6月至今在江山文學網、盛京文學、陝西散文論壇、東南文藝、西部文學、作家新幹線、執手文學、寶雞文學等文學網絡先後發表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百餘篇。

來源:扶風微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