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之智牽引大上海之治

2020-04-17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姜微、周琳、何欣榮)4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之智牽引大上海之治》的報道。

在日常面對3000多萬人口、270多萬市場主體的超大城市,城市運行和市民服務千頭萬緒:建設的噪音、雨天的積水、單車的擺放、交通的秩序、人員的出入、辦事的效能……無論市民遊客,還是外來商賈,都能時刻感知上海這座城的便捷、有序、精細、高效。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建設,正成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助力「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13日,上海召開工作推進大會,部署「兩張網」同步升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上海將以「兩張網」建設的紮實成果,為實現今年「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提供強大支撐,為提升上海這座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小標題)彰顯「牽引」作用 「兩張網」托起城市便捷有序

打開手機「隨申辦」,已接入的2300多個服務事項讓大家「進一網能通辦」,特別是疫情期間升級後,13項個人高頻服務事項「不見面辦理」,直接推送到手機上;在「來滬人員健康動態觀察系統」上,截至4月11日,26.34萬健康隔離觀察人員數據都清晰排摸,集成道口車站等入滬數據,實現閉環信息排摸。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正成為上海這座超大城市運行高效感知、高速響應的最強「牽引」。

作為城市治理的「兩個扇面」之一,「一網通辦」從提出雛形、上線系統到完善升級已兩年多時間,成為上海率先打出的政務服務品牌,在日常和疫情期間用戶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切實提升。

如今,政務服務審批事項提交的材料平均減少了52.9%,辦理時限平均縮短了59.8%。比如開飯店,大數據中心對審批流程進行了重構,跑動次數從6次減少到只跑1次,辦理時間從58個工作日縮減到10個工作日。

而第二個扇面「一網統管」歷經一年探索建成的1.0版,創造性推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城市運行基本體徵指標體系,為城市高效、安全、有序管理提供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讓「一網統管」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上海將與入境人員有關的公安數據、政府數據、社會數據、企業數據、感知數據源源不斷地匯聚,用數據查「人」,打造了一條由「入境轉運」到「落地管控」的閉環之路,環環相扣、嚴絲合縫,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底線,提升了城市的「免疫力」。

上海在前期改革實踐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海市常務副市長陳寅表示,作為上海首創的政務服務品牌,「一網通辦」上線一年多以來,已接入服務事項2312項,個人實名用戶數達2186萬,市民企業辦事越來越「像網購一樣方便」;承擔「一網統管」工作的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自2019年以來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1.0版」如期建成,初步實現了「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

(小標題)應用先進手段 以數據流賦能智慧化

「您好,請出示一下隨申碼」。

2月17日起,以紅、黃、綠三色標示用戶健康風險狀況的「隨申碼」上線,進出樓宇、造訪園區、商務活動「一碼通行」。截至3月底,一網通辦「隨申碼」已累計使用超3.7億次,用碼人數超1441萬人。

從亮出來、跑起來,數據這個取之不竭的資源,讓群眾「用起來」、治理「活起來」。

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上海經驗」充分說明:沒有數據共享推送、沒有聯防聯控的智能化應用,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會成為無法完成的任務。

日常管理人口3000萬,擁有270多萬市場主體,建築面積總量13億平方米,城市運行日常面對的是24萬台電梯、700多公里軌道交通、航班超過2000架次、貨櫃吞吐量4300萬標箱……

作為一個龐大的城市生命體,上海正變得更複雜、更精密。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兩張網」正推動上海城市運行,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互動型、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

人員排摸從最初的兩三天降至了15分鐘至2小時,這是「一網統管」防疫專頁的數據魔力。在首個試點的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小區居家觀察人數、健康狀況、重點地區來滬人數、小區封閉狀況、衛生消毒狀況等數據,整合在了一個系統里,基層告別「表哥」「表姐」。

在區級層面,「兩張網」正成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府效能的超級「工具箱」。讓「一網通辦」更簡約,奉賢區探索490個事項「無限接近零審批」,環節能減即減、審批能取消即取消;藉助「一網統管」,徐匯區開發「匯治理」平台,最大程度用好數據資源,匯聚數據4.6億條,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

(小標題)積蓄變革力量 答好城市治理上海「答卷」

城市生活有多豐富,城市治理就有多複雜。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探尋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是上海的必答題。隨著城運系統「1.0版」的建成,「一網統管」將不斷完善升級,並爭取在今年進博會前接力提升為「2.0版」。同時今年也是「一網通辦」的攻堅提升年,相較於去年的「攻堅年」,一詞之差,對政府部門的要求卻是實實在在的提高。

未來,「一網通辦」將在更高效、更便捷、更精準上下功夫,高效——從能辦到辦好,更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便捷——從部門管理導向,向用戶體驗導向轉變,能線上辦的就不需要線下辦;精準——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在個人、企業專屬網頁基礎上,更精細、更深入提供定製化、個性化政務服務。

「我們提出了一個原則:凡是上海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免交」。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主任朱宗堯說,「一網通辦」從「側重行政權力事項」向「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並重」轉變,從「能辦」向「好辦」轉變,個人辦事更加方便、快速,法人辦事更加高效、可預期。

「一網統管」則是要儘快升級為2.0版——堅持「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目標定位,探索應用為要、管用為王的價值導向,明確三級平台、五級應用的基本構架,遵循整體設計一步到位、運用實施分步推進的建設思路,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的目標。

「城市有序運行背後,是一張線上線下協同的閉環管理網絡,托住了上海運行的底座。」上海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表示,通過線上線下的智能聯動,以線上的數據流、管理流,倒逼線下業務流程全面優化和管理創新,推動城市治理從數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

人力算力協同作戰,一座城的便捷、安全、有序,背後是一張張晝夜滾動不息的「大屏」、一組組實時更新的海量數據和政府探索為民服務的創新之力。「兩張網」互為智能支撐、互相賦能,正助力上海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治理特點和規律的新路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