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古又稱數珠。詩云「佛珠還與我珠同,我性即歸佛性海。」佛教徒用念珠誦念佛經佛號以驅除煩惱,安定心念。宋代的釋慧開和尚有詩讚念珠曰:「百八摩尼顆顆圓,遼天鼻孔一齊穿。恆河砂數佛菩薩,每日呼來跳一圈。」詼諧幽默,令人更覺佛珠可愛。
念珠不光僧人使用,在家居士或信眾也常常佩戴,文人信佛者亦不乏少數。《萬曆野獲編》記載:「近來縉紳士大夫,亦有捧咒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數珠,以為律戒;室懸妙像,以為皈依。」《廬山蓮宗寶鑑》亦載:「侍郎平日修行觀念之心未嘗間歇。數珠持念常不去手。」
近年來文玩念珠盛行,材質眾多,各有其獨特之魅力。然而翻看晚明文人筆記小說中對念珠材質的推崇,恐怕莫過於沉香奇楠香念珠。如格調最為孤高的晚明文人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對數珠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玉瑪瑙、琥珀、金珀、水晶、珊瑚、硨璖者俱俗,沉香、伽南(奇楠)香者則可,尤忌杭州小菩提子及灌香於內者。」
沉香乃諸香之王,溫雅醇厚,若即若離卻又經久不散,沉香木、奇楠木又具有油性,紋理、色澤、觸感均是製作珠串的上佳之選。
清代小說《彭公案 》中描寫風流少年的打扮:「身穿青串綢大衫,藍綢中衣,五絲羅單套褲,白襪、藍緞子鑲嵌的雲鞋,二紐上十八子香串,真正伽南香的,麵皮微青,青中透白。」從整體著裝對珠串細節進行了充分描寫,古人對沉香珠串的喜好可見一斑。
沉香念珠雖好,但市場上沉香材質良莠不齊,常令人望而興嘆。今有紫雲香堂(福建省沉香協會理事、福建省沉香協會沉香鑑別師),經營沉香行業已有10年。深入原產地採購精選之原料,輔以精湛之工藝,根據沉香的紋理、形狀雕刻製作,紫雲香堂匠人用心品鑑每一件沉香,匠心造物,物盡其用,願與諸君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QgMPXEBfwtFQPkdG3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