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痛風急性發作,三個堅持是關鍵

2019-07-24   社區新報

痛……

痛?

痛!!!

在古時曾被稱作「帝王病」的痛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經悄悄潛入尋常百姓家了。不信看看周圍,相信您的身邊總有那麼幾個人正在遭受這來去如風的痛楚。

急性痛風發作是痛風病常見的表現。急性痛風常常在夜間突然發作,以拇趾及第一跖趾關節為多見,表現為關節紅腫,劇烈疼痛、皮膚暗紅。如果不及時的治癒,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痛風併發症,威脅患者的健康。急性痛風發作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重點,但預防痛風發作也很重要,這往往能減輕患者許多痛苦。如何能夠真正做到預防痛風急性發作呢?關鍵就是做好三個堅持。

>>>

1、堅持改善生活方式

<<<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對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預防痛風急性發作的基礎是堅持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

首先,提倡均衡飲食,限制每日總熱量攝入,控制飲食中嘌呤含量。以低嘌呤飲食(蔬菜、脫脂、低脂奶及其製品)為主,嚴格限制動物內臟、海產品和肉類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富含嘌呤的蔬菜(萵筍、菠菜、蘑菇、菜花等)、豆類及豆製品與痛風發作無明顯相關性,可適量食用。

其次,大量飲水可縮短痛風發作的持續時間,減輕症狀。建議每日飲水 2000毫升以上,保證每日尿量 2000~3000毫升。

第三,多食含果糖較少的水果。如櫻桃、草莓、菠蘿、西瓜、桃子等。這些水果因富含鉀元素及維生素 C,可降低痛風發作風險。

第四,要禁煙禁酒。酒精攝入增加痛風發作風險,應限飲或不飲黃酒、啤酒和白酒;吸煙或被動吸煙同樣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患者應當戒煙,同時避免被動吸煙。

最後,還要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注意應當避免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誘發痛風發作,規律飲食和作息,避免疲勞。

>>>

2、堅持將血尿酸

控制在適宜水平

<<<

如果血尿酸超過飽和濃度,就會以尿酸鹽晶體的形式析出,並可直接黏附、沉積於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從而引起痛風發作。所以,高尿酸血症及曾經發作痛風患者,需監測血清尿酸值,並將血尿酸長期控制在適宜水平。

一般建議血尿酸終生控制在持續低於360微摩爾/升(μmol/L) 的水平。對於嚴重(痛風石、慢性關節病、經常發作) 的痛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應低於300微摩爾/升,有助於加速晶體溶解。但長期治療的過程中,也不建議血清尿酸低於180微摩爾/升。

>>>

3、堅持必要的

藥物預防

<<<

痛風降尿酸藥物治療,宜遵循「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的原則,儘量避免血尿酸下降過快誘發痛風發作。由於血尿酸水平波動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痛風患者初始降尿酸治療時應使用藥物預防痛風發作。

首選口服小劑量秋水仙鹼,推薦劑量0.5~1.0毫克/天,輕度腎功能不全無需調整劑量,定期監測;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劑量減半,0.5毫克隔日1次口服或酌情遞減;重度腎功能不全或透析患者避免使用。

注意事項:使用細胞色素P4503A4酶或磷酸化糖蛋白抑制劑者(如環孢素A、克拉黴素、維拉帕米、酮康唑等)避免使用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無效或有禁忌證時,採用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使用時關注胃腸道(必要時加用質子泵抑制劑)、心血管、腎損傷等不良反應;對於有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者,應權衡利弊,慎重選用非甾體類消炎藥。

秋水仙鹼和非甾體類消炎藥療效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時,改用小劑量潑尼松或潑尼松龍(≤ 10毫克/天),同時注意監測和預防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

預防治療維持3~6個月,根據患者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情況酌情調整。

參考 | 丁香園

來源於:江蘇疾控

養老 健康 閱讀 娛樂

《社區新報》

打造養老綜合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