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蘇丹國是建立於十三世紀初期的一個南亞強國,這個王國歷經了五個朝代,統治印度的土地長達三百多年,其君主為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相比於印度最後的封建王朝莫臥兒帝國,德里蘇丹國的知名度要低很多,王國統治者的名氣比不上莫臥兒帝國的皇帝,而對於南亞的印度教徒來說,德里蘇丹國則給他們留下了恐怖的記憶。
德里蘇丹國的版圖
德里蘇丹國的創建者名叫庫特布丁,此人原本是一位欽察奴隸,是效忠於阿富汗古爾王朝的「馬穆魯克」。當古爾王朝的王族穆伊茲丁遠征印度的時候,庫特布丁曾追隨他征戰,當戰爭結束後,庫特布丁被任命為德里總督。
到了公元1206年,穆伊茲丁在返回加茲尼的路上遇刺身亡,庫特布丁得知消息後便立即宣布擺脫古爾王朝的統治,德里蘇丹國就這樣成立了,由於庫特布丁是奴隸出身,因此他建立的這個王國又被稱為「奴隸王朝」。
在德里蘇丹國存在的那段時期,王國的貴族們似乎並不太願意和印度的居民進行融合,也不願意接受印度教的文化,他們以征服者自居,讓印度教徒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
德里蘇丹國的軍隊
而德里蘇丹國最強盛的階段,則是圖克魯克王朝時期,在圖克魯克王朝時期,王國的軍隊已經占領了印度大部分的土地,對於南亞的印度教徒來說,德里蘇丹國的擴張是十分血腥並且迅速的。
和許多來自中亞的征服者一樣,德里蘇丹國的貴族起初也只是為了掠奪財富和奴隸才南下擴張的。隨著德里蘇丹國的入主印度,王國的統治者發現他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奴隸了,因為印度的人口實在是太稠密了,人數眾多的印度教徒則會讓德里蘇丹國的統治者感到不安。
這種情況也導致德里蘇丹國的軍隊在擴張領土時,常常會進行屠城,而且他們的推進速度是如此之快,常常一天時間就可以摧毀幾十個印度教村莊。而本文的主人公菲魯茲沙,在德里蘇丹國的歷代君主中,算是性格比較溫和的,但菲魯茲沙也曾通過大屠殺來讓印度教徒記住了他的名字。
菲魯茲沙的畫像
菲魯茲沙出生於公元1309年,他是德里蘇丹國圖克魯克王朝的一位君主,全名為菲魯茲·沙·圖克魯克。菲魯茲沙的堂兄是德里蘇丹國著名的「暴君」伊本·圖克魯克,當伊本·圖克魯克在1351年去世之後,菲魯茲沙繼承了他的王位。
相比於性格殘暴的堂兄,菲魯茲沙則要溫和很多,當他登基後不久,便廢除了的德里蘇丹國統治者發明的各種酷刑,並且下令減少印度教徒的稅收。除此之外,菲魯茲沙還修建了許多醫院、圖書館和水井等公共設施。
不過人性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菲魯茲沙雖然性格溫和,但並不代表他就是一位仁慈之人。在菲魯茲沙統治時期,曾兩次向孟加拉蘇丹國發動戰爭,並且對當地人進行了屠殺。
菲魯茲沙時期修建的建築
孟加拉蘇丹國原本是德里蘇丹國的附庸,後來在1338年宣布擺脫德里蘇丹國的統治者,孟加拉蘇丹國和德里蘇丹國一樣,統治者都是來自中亞的征服者,而王國的居民則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
在1353年到1359年的這段時間裡,菲魯茲沙向孟加拉蘇丹國發動了兩次大規模戰爭,而這兩次戰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在那段殘酷的戰爭時期,菲魯茲沙為了報復孟加拉蘇丹國的居民,便向部下和效忠他的百姓下達了一條血腥的命令:「任何人都可以用印度教徒的首級來向菲魯茲沙換取賞金」。
而菲魯茲沙的這條命令,則讓無數孟加拉蘇丹國的印度教徒死於屠殺,史學家們不知道在那段時期究竟有多少印度人因為菲魯茲沙的這條命令而死亡,只知道在戰爭結束後,菲魯茲沙支付了18萬顆首級的賞金。
參考資料:《中世紀的印度歷史》《文明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NxtqnQBURTf-Dn5YH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