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28年 四川三兄弟株洲再聚首 中間有怎樣的曲折?

2020-04-08     株洲發布

失聯28年,兄弟三人再聚首,從左至右分別為王先生、賓某、賓某的另一個哥哥。 李卉 攝

「先是驚,再是喜,一路七百多公里,腦子裡都是兄弟之間的片段。」4月7日上午11點,來自廣東省佛山市的王先生終於見到了失聯28年的五弟,此時距離他接到株洲建設派出所的電話,還不到12個小時。

從一次尋常處警,到促成一家人團聚,背後的故事曲折離奇。

失去記憶沒身份證,他的身份成謎

4月6日,蘆淞公安分局建設派出所接到一位女士報警,稱與人發生糾紛,糾紛對象是53歲的男子賓某。將當事雙方帶到派出所進行調解時,民警唐斌輝覺得賓某很不尋常,沒有身份證,沒有手機,核實身份有一定的難度。

賓某的說辭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稱,自己流浪到株洲已經二十多年了,之前因為頭部受傷失去記憶,根本不記得自己和老家的事情,所以也沒辦法辦理身份證。這兩三年,塵封的記憶慢慢被喚醒,他記起一些以前的零星片段。

根據賓某提供的姓名、「四川省南充市」等線索,民警輾轉聯繫上了當地派出所與村幹部,一問,還真有賓某這個人。不過大家都反映,賓某多年沒有音訊,家人以為他已經離世,其戶口也被註銷了。

民警多方核查,聯繫上他的親屬

在當地警方的幫助下,唐斌輝於4月6日晚上11點半聯繫上了賓某的大哥王先生,而王先生一家早已定居廣東省佛山市。

一個姓王、一個姓賓,他們怎麼會是親兄弟呢?王先生今年57歲,老家在四川南充,父母一共生養了7個孩子,王先生排行第三,賓某排行第五,老大和老二在年幼時就夭折了(王先生出生前後)。此事對於父母的打擊很大,精神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家中光景也越來越差。後來,在親友的牽線搭橋下,當時只有三四歲的老五被送到了鄰鄉的賓家生活,所以改姓賓。

在此後的十多年裡,王先生與五弟保持著聯繫,他偶爾會上門探望,後來還帶五弟去煤礦打過工。「他從小好動,是個練家子。」王先生還清楚地記得,五弟特別喜歡舞刀弄槍,常常以家門口的一棵大樹為靶子,練習飛刀技藝,引來養父母的埋怨。

家人曾赴廣東尋人但未果

幾年後,五弟在別人的介紹下去了貴州。「聽說是在一個景區里當保安,也有人說是聯防隊員(類似於現在的輔警),具體在哪個單位,我們並不知曉。只是1992年左右,五弟有一次返鄉探親,確實穿著制服,腰間還別著手銬。當時,我們都挺欣喜,覺得五弟有出息了。」王先生說。

可是再後來,五弟就漸漸沒了消息,再也不曾回鄉探親。「有同鄉說他去了廣東惠州,還有人說他跟人打架被害,我們趕到惠州,問了好多派出所,都不知道這個事。」王先生介紹,這些年來,父母先後去世,他與弟弟、妹妹全都移居佛山市,生活都挺安穩,唯獨五弟的情況常常讓他憂心。

「晚上經常夢到他,醒來以後臉上都是眼淚。」王先生說,為了尋人,他一直都關注著中央電視台的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還向節目組寫過信,申請上鏡尋親。

三兄弟團聚,啟程回佛山

4月6日晚上,王先生接到建設派出所電話時,又驚又喜,反覆核對信息後,確認民警說的就是五弟無疑。他連夜召集其他兄弟姊妹開會,討論安頓五弟的具體事宜,7日凌晨兩點多就跟另外一個弟弟開車往株洲趕。

三兄弟相見,大家都泣不成聲。賓某說,1992年左右,他在貴州工作時頭部受傷,失去了記憶,之後輾轉被人帶到株洲的一家磚廠做工,雖然工資不高,但管吃管住。後來磚廠關閉,他就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由於沒有身份證,工作也越來越難找。這幾年,他的經濟來源主要靠拾荒,大部分時間以廢棄房屋、地下通道為家。早些年,他經常覺得頭疼,對於家裡的事情,完全想不起來,這兩三年,能想起的片段多了起來,心裡也盼著與親人相見。

「長兄為父,我是最大的哥哥,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昨日下午,王先生為賓某妥善處理了糾紛。隨後,他們啟程前往佛山。

王先生表示,會先帶著五弟與家人們一一見面,共敘親情,幫助五弟找回更多的記憶,同時還會帶他體檢,處理好戶口等事宜,之後再幫五弟找份工作。

來源/株洲晚報 首席記者/李卉 通訊員/魏天宇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84gWHEBiuFnsJQVYE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