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就是與自己永無止境的相遇

2020-03-17     談文化論教育

因為一本書而幸福,感謝謝雲老師的《閱讀照亮教育》充實了假期。打開扉頁,帶有墨香的簽名,讓這本書多了一層含義,激勵我與一本書真誠對話。

閱讀這本書之前,沒有意識到教育與閱讀如此緊密相系。謝雲老師不但自己閱讀,他也在推廣閱讀,甚至影響著其他教師跟隨他一起走進閱讀。本書的「閱讀」不僅僅是「讀書」,「閱」已經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讀」也有了更高的境界。

「閱」不僅是書,還有人,還有世界,還有現實與夢想。因有閱讀的習慣,所以有時間閱讀,所以會有帶著一本書去旅行的閒情,繼而有了那麼多深刻的文字,有了一本又一本書為讀者擺渡。一直好奇為什麼謝雲老師能夠寫出這麼多好書,看過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通過一本書去了解作者,從而為自己點亮一盞心燈,看到希望。

閱讀的前提是思考,帶著思考進行閱讀,才可以讓書籍幫助自己梳理過去,才會發現未知的自己,才會讓自己找到方向,再度出發。謝雲說,想得美才能活得美。我們在閱讀別人的同時,一定要思考自己,思考教育的姿態,才會有力量看天空,有信心營造自己局部的春天,才能開拓自己的教育試驗田。謝雲老師一路思,一路讀,一路梳理,一路尋找,最終讓自己成為一盞燈,照亮了教育。

與很多老師一樣都很疑惑,教師成長應當閱讀,那麼閱讀的時間在哪裡?如何閱讀?這本書給了我解答:擁有一個書房,不一定太大,足夠容納自己與書籍;不一定多奢華,但一定簡潔,有茶、有桌、有筆,可以躺,可以臥,或是靠——這樣一個地方,讓自己沉浸在文字里不受打擾,可以發獃,可以沉思,有暖陽射進,或是臨窗看雨,都是一種享受。

喜歡謝雲老師「行讀」的那些文章,帶著一本書,走世界,不孤單,不寂寞,有思有悟。帶著一本書遇見作者,這是讀書人最美的邂逅。行走時有書陪伴,喜歡上了慢行,不急不躁,讓時光變得美好。


走著走著就遇見了,讀著讀著就醒了。在行走中雖然並未有過預設,但是總會在路上邂逅美好,讓你有了故事。謝雲老師在行讀中不僅是遇見作者,裝點了美麗的旅行,還讓自己始終朝向遠方,因為那裡有夢想。通過行走,遇見熟知卻並未謀面的老朋友,促膝而談,有種「原來你也在這裡」的感覺。欣喜間便有了一起行走的默契,讓獨走變成攜手共行。成長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有書讀,才有了行走的勇氣,行走會遇見高人,為你指點迷津。

原來我一直以為,「讀」一定要用眼睛看文字,謝雲老師這本書,讓我明白閱讀還可以用耳朵和心靈。去電影院享受一部力作,用耳朵聆聽一篇美文,都是閱讀的方式。讀《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靈成長——電影〈心靈捕手〉札記》這篇文章,謝老師細緻剖析,對主人公的解讀,讓筆者暗自落淚。在書中不僅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時也曾錯失很多與學生擦肩而過的美好,便有了想看看這部電影的衝動。希望自己以後也修煉自己的耐心,去溫暖每一個與我相遇的生命,做一名人師、明師。

《世界因我而不同——〈讓愛傳出去〉觀影手記》這篇文章也打動了我,讓愛傳出去,說明人性的善良,作為老師能否讓這份善良繼續綿延,我們想改變這個世界,首先要相信這個世界可以改變,只有我們信任學生,學生才能信任我們,我們相信愛,愛才會流動起來,世界才會變得溫暖和美好。也許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讓我們無法理解,我們不相信自己的微弱會大有作為,但是我們如果為自己點亮一盞燈,不僅可以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也可以幫助別人照亮前方。感謝謝雲老師這本書,讓我的心與外界建立了溫暖的連結,有力量和信心前行。

讀不僅是文字,還有自己。「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在文字里我們遇見想遇見的人,同時也找回那個曾經迷失的自己。我們總是期待在別處找到生活,其實生活就在當下。我們一直向外而求,卻忽略了心靈的力量,當從一本書里獲得重生,我們便逃脫出自己編織的牢籠,破繭而出。閱讀中我們不僅讀的是文字,更是我們自己,用一本書去安撫自己的生命,才會讓自己再度出發。

假期有一本書相伴,為我的生活抹上一層暖色,總想再次閱讀,為心靈里的那盞燈填油。博覽群書而缺乏真實豐富的生命體驗同樣是不可取的,所以閱讀不僅是讀一本書,而是與作者喝茶聊天,與作者一起行走,與作者一同思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zUx-HABnkjnB-0zKW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