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大,有你有茶

2019-08-12   愛上品茶

有一項有趣的研究表明:25歲時,你的朋友數量達到頂峰;過了25歲,你的社交圈會越來越小。

也就是說,年紀越大,圈子越小。

問一句:你能數出多少個好友呢?

有人會笑笑,這還用說?

拿出手機,通訊錄隨隨便便幾百人,微信群里吵吵鬧鬧的,朋友圈互動活躍,這些不都是朋友嗎?

通訊和科技的發展,讓我們交到朋友所要付出的成本越來越低。

我們被「好友」「朋友圈」這樣的名稱誇大了兩個人的關係,微信里多的是礙於面子互加的好友,想起來好像一句話都沒說過。

社會學裡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鄧巴數字」,也叫「150定律」。

也就是說:人類允許自己擁有穩定的社交圈人數是148人,約150人。

想想這一生,50個同學,50個親戚朋友,50個同事,圈子就滿了。

或許一生,只有一個地方最舒服,只有一個人最懂你。

圈子不在大小,活的精緻就好

課本里都學過《陋室銘》,猶記得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亮潔之氣。

明明是破舊小屋一間,在他眼裡,卻甚是滿意。地面上毫不起眼的青苔、野草,都是他眼裡的生機盎然。

圈子雖小,絲毫不影響他的心情,還裝下了他不屈的高尚品德。

喝茶更需要這樣精緻的圈子,有一方席地圍坐,有一個寧靜的午後,能放下一壺一杯的小桌,一顆專心喝茶的心。

不會因為空間的大小,影響了茶的味道和喝茶人的心情。

茶人的圈子能有多小?提著快客杯,帶上兩張小墊子,走到哪,坐著就可以喝茶了。

因為圈子裡最精緻的,是你那顆愛喝茶的心。

圈子不在多少,幾個交心就好

周國平曾說過: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戀人,程度當在兩者之間。

友情的緣分就是如此神奇,朋友沒有深淺,沒有早晚,不會因為久未聯繫就疏遠。隔得再遠,心卻靠得很近。

很多美好的回憶,一見到對方就湧現出來,話匣子更是停不下來。圈子裡有這樣幾位朋友,想起時嘴角一笑,足矣。

朋友若茶,看似平淡無奇,但與水相溫,散發的味道歷久彌新,讓人回味無窮。

喝了那麼多茶,銘記那些走進心裡的味道;遇過那麼多人,不是誰都那麼重要;希望你的圈子裡,喜歡的人一個都不少。

圈子不拼人氣,自己開心就好

孤單的從來不是形單影隻的生活,而是靈魂。只有無所事事的人,才會覺得孤單。

不要偽裝自己的喜好去融入一個圈子,強融反而更顯孤單;不需要討好別人,做真實的自己才能遇到讓你舒服的圈子。

現在的聚會好像有一套固定的流程:客套的招呼、不冷不熱的家常、一張大合照,熱鬧背後更多是尷尬。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但天下有不散的聯繫。不需要客觀死板的約會見面,保持彼此舒適的方式及節奏,就能維護住這段感情。

圈子不是人氣的象徵,而是志趣相投的靈魂相遇。因為對某款茶味的傾心,因為對茶道的研習,也可單單因為對茶的熱愛。

你要進入的圈子,是因為你的美好,而不是你的刻意。

圈子不大,有你有茶。其實愛喝茶,你的圈子也不小。

設想一下,這個世界上幾十億人,你有可能與幾千萬人同時一起舉著茶杯,與幾百萬人喝著同一種味道。

往後餘生,圈子會慢慢縮小,對喝茶的熱愛依舊。時間篩選真心的人,留下喜歡的味道。

【愛上品茶】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