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紅茶,最貼近自然的白茶是怎樣出現的?

2019-09-16   愛上品茶

白茶起源:

古時的白茶與現在的區別很大,當時的白茶是蒸壓團茶屑,屬於綠茶種類。現在的白茶大多是散茶,近幾年也出現了老白茶這種緊壓白茶。

公元1064年前後,宋子安在《東溪試茶錄》中寫道,白茶是指茶樹的品種,這種茶樹生長出的芽葉是白色的,也被稱為「白葉茶」,主要的種植區在汀溪、愛民、南客、太元、潘村鄉等地,這些地方都已經發現了白茶樹。

1121年前後熊蕃在《宣和北苑貢茶錄》中寫道:「至大觀初(公元1107年),今上(指宋徽宗趙佶)親制《茶論》二十篇,以白茶者,與常茶不同,偶然出,非人力所致,於是白茶遂為第一。」

白毫銀針起源自1796年。白牡丹誕生在建陽水吉,傳播至政和、福鼎,1922年政和開始製作白牡丹。

紅茶起源:

紅茶的出現於綠茶的曬青做色、黑茶以及白茶「芽茶」有關,是在這些基礎上發展的,16世紀處正山小種紅茶出現,「正山」是福建與江西接壤的桐木關,在這裡種植製作的茶種叫做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出現後,開始流傳至閩東等地,製作工藝被簡化,出現了工夫紅茶,時間在1650年前後。小種紅茶鮮葉的加工複雜,毛茶加工簡單。工夫紅茶則是簡化了鮮茶葉的加工,在毛茶加工上下功夫,所以叫做工夫紅茶。

根據白茶晾曬製作工藝,繁衍出了紅茶的日光萎凋工藝。也汲取了綠茶揉捻後不馬上進行乾燥會變回紅的經驗。黑茶渥堆後變為黑褐色,以此為基礎開始改制紅茶的渥紅工藝,最後將所有的創新工藝融會貫通,製作出了小種紅茶。

桐木關屬於星村鎮,所以正山小種也叫作星村小種,當時的星村小種是我國茶葉出口中最重要的大頭,遠銷世界各國。

六大茶類的繁衍,從綠茶到黃茶到黑茶到青茶再到紅茶,內質的不斷變化,互相為基礎,參照。像綠茶、黃茶和黑茶都是以殺青工藝為開始,黃茶和黑茶的茶質更靠近綠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則是以萎凋工藝為開始。六大茶類雖然製作工藝各不相同,但互相之間關係聯繫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