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全年養殖成敗的關鍵時期,如何做好蝦蟹春季管理?

2020-03-28     水產養殖小貼士

春季是蝦蟹苗種投放、恢復體質、蛻殼生長的關鍵時期。抓好春季蝦蟹養殖管理,是決定全年養殖成敗的基礎。


一、小龍蝦養殖管理意見。

開春過後,隨著水溫的提升,小龍蝦仔蝦開始散落到池中自由活動,親蝦也開始攝食恢復體質。這一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投喂管理。

當水溫達到10℃以上,小龍蝦就開始攝食。仔蝦需要大量補充營養蛻殼生長,親蝦需要大量補充營養恢復體質。為此要及早投喂,防止親蝦捕食仔蝦、大蝦捕食小蝦。通常選擇蛋白質含量不低於36%的配合飼料作為春季的「開口料」,粒徑根據仔蝦的大小調整,以粉料和破碎料為主。適當搭配一些野雜魚,滿足小龍蝦營養需求。初春時節水溫較低,小龍蝦的攝食量不大,因此投喂量一般為存塘量的1%-2%為宜,每天早晚投喂一次,以2小時內吃完為度。為方便觀察小龍蝦吃食情況,每個塘口可設置3-5個食台進行觀察並調整喂食量,防止浪費或不足。春季仔蝦蛻殼頻繁(一般3-5天蛻皮一次),應經常補充鈣、磷等蛻殼必須的營養元素。


2、水質管理。

一是加深水位。讓親蝦儘早從洞裡出來,將腹下攜帶的幼蝦帶入池塘,進行強化培育。同時,通過水位加深,拓展蝦苗的活動空間,降低「倒春寒」對蝦苗的應激強度。二是改善水質。通過肥水培育有益藻類,控制青苔。因蝦苗蛻殼頻繁,為防止藥物對它的傷害,不建議使用青苔藥。對已經暴發的青苔,可通過使用生物有機肥結合芽孢桿菌反覆使用處理。

3、水草管理。

根據小龍蝦的生活習性,選擇水草時要做到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三草」並重,既要有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也要有狗牙根、稗子、冬麥草等挺水植物,還要有水花生等浮葉植物。沉水植物主要起到為小龍蝦提供植物餌料、棲息、蛻殼、躲避敵害、光合增氧等作用,挺水植物和浮葉植物主要起到為小龍蝦提供遮蔭、避敵、攀附作用。尤其是攀附作用,對提高小龍蝦大缺氧天氣的成活率至關重要。



二、河蟹養殖管理意見。

1、投喂管理。

抓住晴好天氣,喂好「開口料」。一是餌料質量要保證。河蟹「開口料」的蛋白質含量不低於40%,粒徑以2.2-2.8毫米為宜。青蝦「開口料」的蛋白質含量也不應低於40%,粒徑以1.6-2.2毫米為宜。考慮到蝦、蟹消化道短,餌料在胃腸中的停留時間不長,因此在餌料選擇中應以易於消化利用的膨化料為主。

2、水質管理。

重視早期肥水,儘快使水質達到「肥活嫩爽」。在肥料選擇上,以易溶於水的膏肥和水肥為主,輔以粉肥,並配合EM菌、芽孢桿菌加速肥料的分解利用。在用法用量上,堅持少量多次原則。在肥水標準上,做到水色呈茶褐色、嫩綠色,透明度30-40厘米,水面有光澤無浮膜。重視水位調控,晴天環形溝水位保持在60-70厘米,利於有效積溫;陰雨天和「倒春寒」天氣要適當加深水位,減緩溫差變化,增強蝦蟹的抗應激能力。


3、水草管理。

精養蟹塘的水草採用「東西向條塊式」種植方式,總體水草覆蓋率控制在50%-60%。春季,蟹溝以伊樂藻為主,板田以輪葉黑藻、扁擔草為主。可圍網種草,圍網面積應控制在池塘面積的40%-50%,不宜過大。重視春季伊樂藻管理,做好青苔(剛毛藻)防控、草蟲(含沙蟲)殺滅、草髒處理、渾水處理,合理使用壯草壯根肥,保持水草活力。

三、養殖模式建議。

蝦蟹養殖,法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但是,隨著養殖成本的上升,蝦蟹市場行情的回落,養殖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勢在必行,做到「增產提質降本」。

1、高產模式。

可借鑑金壇的「小精高」模式。面積「小」,5-15畝為宜;「精」細化管理,配套管道增氧;「高」密度、「高」產量,畝放養量蟹苗1100-1500隻、蝦苗7.5-10公斤,追求成蟹畝產125-150公斤、青蝦20-30公斤。


2、低密度大規格模式。

池塘和河溝均可嘗試,要求放養河蟹大籽苗(大規格親本繁育的蟹苗,母蟹親本規格要求在200-300克),畝放養量池塘600-800隻、河溝400-600隻,追求成蟹畝產池塘75-100公斤、河溝50-60公斤,成蟹規格母蟹150-250克、成蟹250-350克。這種池塘養殖模式應配套管道增氧和微流水增氧。

3、配合飼料模式。

適合於精養蟹塘。可分為全程投喂配合飼料和配合飼料與凍魚混搭模式。配合飼料投喂可使畝投喂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較凍魚投喂畝節約成本500-1000元,並且河蟹生長均勻、發病率低、成活率高、上市時間較凍魚投喂可延長1-2個月。從各地生產實踐看,配合飼料模式的河蟹養成規格、品質和上市時間與凍魚投喂沒有多大區別。

4、插苗模式。

適用於精養蟹塘。分7月份中下旬插苗和8月底9月初插苗兩種模式,插苗規格分別為每500克400隻、200隻左右,畝插苗5公斤。年底將「二齡蟹」(老頭蟹)捕撈上市,清除野雜。這種模式優點是種苗成本低、養成規格大,缺點是種苗數量不好把控。比較適合於養殖經驗豐富、對塘口承載力比較清楚的養殖戶。

5、「大一齡」養殖模式。

又稱為「六月黃」養殖模式,適用於精養蟹塘。「六月黃」的螃蟹肉質飽滿、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高。養殖戶可以通過適當增加河蟹的放養密度,通過精細化管理,在河蟹三殼、四殼期間對外銷售,以賣75克以上的公蟹為主,將母蟹留在中秋和國慶期間銷售。這種模式因提前銷售降低了養殖風險,比較適用於技術水平一般,後期管理不到位,經常發生大量死蟹的養殖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vNuIHEBfwtFQPkdw2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