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46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2005年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說。9天後,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評論,明確提出,如果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2015年3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進中央文件,成為指導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
2020年
四月的渭河生態景觀帶,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見底。
「清凌凌的水來藍盈盈的天……」「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還有清風吹斜陽……」夕陽倒映在明澈的渭水中,如碎金般的餘暉點綴在水面上,鳥叫蟲鳴,動靜相宜,讓人陶醉於此番美景中。
這是2020年的西咸新區秦漢新城,也是秦漢人「山清水秀」美好生活的見證。這樣美好的景象,得益於一條「秦漢特色治水道路」。
河湖巡查 風雨無阻
「無論天氣如何,各級河湖長的巡查工作都是雷打不動的。」秦漢新城河湖長辦相關負責人說。
曾經的渭水污染嚴重,經過多年的持續治理,如今,荒灘變綠地,臭水溝成了一池碧波,河流得以重現生機。
「例行巡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向來往路人進行水域安全宣傳,勸離野釣人員,排查有無亂搭亂建、垃圾亂堆亂倒等情況。」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城段跨境河流包括渭河和涇河,對河道進行分段管理、巡查,監控河面垃圾,排查污染隱患……這是每位河長、湖長巡護工作的日常,只要發現問題,立即上報整改解決。
「我們會定期召開專項問題推進會,專題研究河湖整治中存在的問題,並制定攻堅措施,聯合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河道治理真整治、見實效。」該負責人說。
同時,新城還將高幹渠和芋子溝納入管理範圍,通過工程治水、技術治水、生態治水,讓河湖得到系統治理,逐步恢復了河湖生態空間,造就了一道道靚麗風景線。
截至2019年底,秦漢新城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查3萬多餘次,其中新城級152次,鎮街級1829次,村級31354次,河湖巡查發現問題辦結率100%。
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同樣效果顯著,2019年6月20日,河湖「四亂」清理任務全面完成。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條條復甦的河流,每位河湖長的日夜守護,這正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貫徹落實。
不忘初心 多樣治水
河湖治理是一場持久戰。
「社會治水工作也是一個重點。」秦漢新城河湖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當好『監督員』。」
下社區、進街鎮,舉辦現場宣傳活動,深入開展河長制湖長制群眾滿意度測評,同時結合「世界水日」「節約水資源」等主題活動,採用標語、橫幅、網絡、宣傳欄、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河湖管護法律法規等知識,採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秦漢新城用一系列紮實有效的舉措,讓河湖長制與「護水愛水」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據統計,2019年新城共開展進鎮村、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的河湖長制「五進」宣傳教育活動28次;開展志願者巡河活動12次,累計參加人數60人;「市民河長」共計4人,全年累計巡河233次。
在這場河湖治理的戰役中,秦漢新城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將「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要求轉化為推進河湖治理工作的動力,進一步樹立「守河有責、護河有責、治河盡責」思想,全力守護綠水靚河。
保護水生態,也要從娃娃抓起。秦漢新城還組織開展了以「保護母親河」「國旗下教育宣傳講話」「珍愛河湖,保護生態」「小手牽大手」「河湖知識宣傳教育」「保護美麗河湖,建設美好家園」等為主題的宣傳活動,並將蔣劉學區東風小學作為試點,通過召開班會、告家長書,以及在微信群、QQ群發送《致家長的一份倡議書》等形式,倡議學生和家長自覺維護河湖生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河湖保護實踐,形成了以學生帶動家庭、學校帶動社會的校園宣傳模式。
2020 碧水興城
2020年4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說:「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兩山理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多年的河湖治理工作中,秦漢新城將其與自身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秦漢特色治水道路」。圍繞「治水、管水、興水」總體思路,新城的水生態整治進程加快,全力以赴推動河湖長制工作從「集中整治」向「常態整治」轉變,努力在水環境整治「落地見效」上下功夫,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清水綠岸、秀麗風景,河湖生態的巨大變化,讓「昔日清清渭河水」的景象重現。夕陽下的渭河生態景觀帶,落日餘暉灑下,是一片波光瀲灩。
2020年,按照「治、用、保、引、管」的總體思路,秦漢新城創新實施高位推動、部門聯動、項目帶動、信息驅動的機制,全面落實「四位一體」河湖水系保護治理工作模式,實現水環境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互利共贏,達到「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管理長效」的總體目標。
流水淙淙,承載著生命的律動。其中所展現的生機與希望,顯得格外耀目。
秦漢人曾經的嚮往,而如今只道是尋常。
文字:高恆
編輯:何宏超 | 審核:鄧俊新
轉載請註明出處
秦漢新城召開黨委(擴大)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84.8億,開工!
秦漢新城裡的「杏」福春天
復工、復產、復耕,解鎖新生活
堅守,他們從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