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建國公園,最早的公園,周邊老房子房價的奇怪走勢

2019-10-07     懶游的故事

這個長假沒出門,實在是怕了全國各景區景點「前赴後繼」的遊人,甚至有密集恐懼症的我,連景點遊客井噴的照片都不敢看。就在家門口轉轉,和家人聚會也不錯。

​話說家人把聚會的地點選在了哈爾濱是道里區建國街上的一家飯店,怕沒有停車位,早早到了,順便去附近的建國公園轉一轉。建國公園始建於1958年,地處哈爾濱市道里區建國街與通達街交口處,是哈市第一個敞開式公園。

​這條彎彎的小街叫做松樹街,小街很短很窄,但這裡是老哈爾濱人都知道的一個有名的早市。我的岳父搬到江北十幾年,仍要每周過來買上一大包東西帶回家,對早市的玉米面餅、苞米、板面情有獨鍾,也許這就是懷舊吧。遍布哈爾濱老城區的早夜市,是老人們的最愛,老人們甚至把逛早夜市當成了最佳娛樂活動。

​說起建國公園,可是歷史悠久。公園最早是一片爛泥塘,全民義務勞動形成一片小樹林,開始設置一處管理點。1970年隨著城市的發展建設、路網的形成,至1980年後形成了由建國街、通達街、·松樹街三街合圍的扇形,占地面積近3.6公頃的綜合性公園。1986年道里區政府投資改建,初步形成有山有水、道路貫通的公園雛形,並於1990年形成封閉式收費公園。

​今天的建國公園,被五星紅旗裝扮得格外喜慶。2000年後,建國公園拆除了所有建築圍牆,實施敞開式園林,全面對外開放。2007年和2013年公園又進行了兩次更新改造,擴大了遊人活動空間,新鋪裝了廣場道路,更換時尚美觀圍欄,增加了植物品種,形成了綠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廣場道路面積約11000平方米,修繕人工湖面積增至2800平方米,人工湖貫穿於園中,湖面架設的石橋和木橋造型別致。

​園內綠化景觀豐富,充分利用色葉植物、草花、景石等營造輕鬆明快的休閒氣氛。假山更增添一種自然之美。

​公園的通達街主入口一進門的右側,有一處小假山,淘氣的孩子們在玩耍。公園裡90%以上是老年人,鮮見孩子們。

​公園裡人氣最旺的活動當屬各式各樣的舞蹈和球操,幾位老人在玩回力球操,閃展騰挪,姿態舒展優雅。回力球操的後面,還有兩撥兒跳交誼舞的,三個小團體連在一起,各自放著各自的音量巨大的伴奏音樂,三種音樂混在一起,感覺把各自都帶跑調了,莫名的喜感。

​回力球操的伴奏音樂的源頭原來在這裡,沒想到這麼小小的裝置竟能隱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略顯吵鬧的聲音,充滿了市井生活的煙火氣。

​老年人的交誼舞跳得如此「妖嬈」,難度太大了吧,看得我心驚肉跳。

​人工湖畔,還有一群快樂的演奏者,多數是初學者,經常會有破音出現,但又怎麼樣?喜歡就好了,薩克斯可是我做夢都不敢嘗試的。記得在學校大合唱時,無論我在哪個角落,唱出最小的聲,甚至不出聲,音樂老師總能精準地把我挑出來,並踢出合唱隊伍,這一直是我少年時代的「噩夢」。

​看著公園裡休閒老人的百態,有些感慨。其實,現在每個老人選擇的不同休閒方式,完全是一生經歷的體現。一動一靜的習慣,都是漫長一生的沉澱。

​這裡圍成一堆,從外面都看不出來是幹什麼的?我一度以為是不是在斗蛐蛐?原來這裡在進行「楚漢相爭」,當年楊振華、金炳昶的相聲《下棋》,將這一活動完美演繹。觀棋不語真君子,見死不救是小人。下棋,就是這麼其樂無窮。

​在秋日暖陽下,坐在樹蔭下的座椅上侃侃大山也不錯,天南海北的「大道和小道」消息就這樣傳播開來。

​園中健身設施齊全,遊樂設施多樣,年遊客流量達600多萬人次。公園交通便利、景色迷人、環境清新,是遊人晨練和閒暇遊玩的好去處。佩服畫面中的老人們,能把遊樂設施玩出新花樣。

​小男孩熱情地跟保安大爺打著招呼,看來是「老朋友」了。如果去陌生的城市旅行,一定要去逛逛公園和早夜市,你會與這個城市更親近。

​其實,我到這裡還有個任務,順便去房產中介看看我掛的房子有沒有消息。我有一處老房子,就在建國公園的對面,幾十年的房齡了,六樓使用面積96平方米,掛了100萬,已經掛了快一年了,一直沒成交,甚至問的人都很少。

​小區真的是有點老了,當年這裡可是值得炫耀的「豪宅」。在中介里備受打擊,中介小哥說,這裡的二手房,60米、80米和100米的,售價都差不多。奇怪啊,中介小哥不屑地說,這老房子,沒電梯,設施老舊,誰願意買啊?再說了,真有100萬實力的,誰買這老房子,新房有的是!

如今,很多哈爾濱人都會選擇哈西、群力和松北新區,老城區意外地沒落了。老哈爾濱人,你們現在都住在哪裡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kbmpW0BMH2_cNUgnP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