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省道:運煤通道變成「綠色走廊」

2019-08-28     山西新聞交通頻道



314省道兩邊綠化帶植物種類多樣,色彩豐富。宿曉健 梁琛 攝

綠色、黃色、紅色;開花的、結果的……7月初,記者乘車在314省道前行,眼前的色彩不斷變換,熟悉的、陌生的花草樹木結伴闖入眼帘,各展風姿。如果不是一輛輛重型卡車駛過,誰會認為,我們正行駛在一條運煤通道上?

「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陽曲縣林業局種苗站田建中站長這樣描述,通過實施314省道提檔改造綠化工程,這條運煤通道實現向「綠色走廊」和「景觀走廊」的華麗轉身。

通道大變樣

跟著陽曲縣林業局的車,我們從縣城前往314省道。在故縣村,車輛停下。田建中告訴我們,這裡是314省道的零起點。314省道東起東黃水鎮故縣村,西至凌井店鄉東郭湫村,是連接太原和陽泉的一條省級通道,也是我省重要的運煤通道。說話間,不時有大卡車從身邊駛過。314省道是目前去往河北等地的唯一低速運煤通道,大型車輛眾多,每天單向就有4000輛左右。314省道也成為陽曲縣道路揚塵的主要路段。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陽曲縣林業局今年全面提檔綠化314省道。在東黃水高速口314省道連接線,「這裡是3月初開始施工的。」康培集團314項目負責人喬建平指著連接線道路兩側說,剛來的時候,有耕地也有荒地,東側地勢高,土塄子多;西側要比道路低,主要是溝。首先做的就是讓道路兩側平衡起來,土塄子挖掉,溝填平,整理出8000多平方米的綠化地帶。到了5月初,饅頭柳、油松、金葉榆、太陽李等陸續在這裡「安家落戶」,如今已經可以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出來,讓駕車駛出高速的人們感受到它們的美麗和熱情。

乘車沿314省道前行,各種喬木、灌木、花草,分布在道路兩側,高低錯落,層次分明。特型油松、白皮松、油松、側柏等常綠喬木,構成綠色的主基調。王族海棠、太陽李、密枝紅葉李等帶來紅色、黃色等不同的色彩,穿插其間。車輛行駛,色彩變換,賞心悅目。而在以前,314省道除了自然生長的植物,多是楊樹,樹種單一,還有老樹和死樹,枯枝被風吹落也會帶來安全隱患。

施工期間喬建平每天要在314省道跑幾趟,對這條道路再熟悉不過。一路行來,不時告訴我們這裡發生的變化。「因為過往大車多,產生了各種需求。這兒原來有彩鋼房,開飯店的、開加水站的,地面上不是水泥地就是毛砂地,還有鋪爐渣的,拆除彩鋼房後,需要整理地面,回填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這邊原來都是山體,有的是石頭的,有的是土的,『摳』出幾米寬的地方栽種了灌木。」

「常年跑,以往一路走來,樣子都差不多,單調乏味。」幾輛懸掛河北牌照的大卡車前,司機們正在等待通行。「現在真的挺養眼。」司機張玉明對記者說,最近路過這裡,覺得變化大了。另一名司機說,以前自己不修邊幅,現在不由得會精心打扮,在這路上跑車挺舒心。

四季景不同

在車上走馬觀花,看到的是通道綠化。314省道提檔改造綠化工程還有地塊綠化。

在東黃水高速口連接線與314省道交叉口處,我們停下車。以兩塊景觀石為中心,一株株灌木如眾星捧月,分布在四周,形成一片景觀帶。「這裡原來有個土山包,車輛右轉時影響視線。」喬建平指著右側說,動用施工機械開挖土方10萬多立方米,騰出10米寬的地帶栽種樹木花卉。



如今的運煤通道猶如披上了「五色彩衣」,周邊環境大幅提升。宿曉健 梁琛 攝

地塊綠化,根據地形,有大有小。小的,見縫插針;大的,頗具規模,像大方山村路段,東面有2萬平方米,西面有3萬平方米。地方寬裕了,能幹的事情就多。高大的常綠喬木、個頭中等的花灌木、低矮的地被植物,可以聚集在一起,帶來高低錯落的層次感。「一般有兩三個層次,多的有5個層次。」喬建平說。多種多樣的植物,帶來不同的美景,一年四季各有特色。314省道提檔改造綠化工程的一個關鍵詞是提檔。除了行道樹,還栽種了不少觀賞樹種。像紅葉碧桃,花、葉、果都能觀賞。花期在4月和5月。隨著氣溫升高,紫紅色的葉片變成銅綠色或綠色,但生長出來的新梢還是紫紅色。下部綠色、上部紫紅色的美景可以保持到9月中旬,爾後樹葉全部變成綠色。紅葉碧桃的果子從9月上旬起開始著色,紫紅色的鮮桃掛在枝頭,綠葉紅果交相輝映。不同的時間,帶給人們不同的美景。

種類繁多的植物組合,將使這條運煤通道變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綠色走廊」和「景觀走廊」。314省道綠化栽植面積55萬平方米,累計栽植各類苗木150946株。其中,數量上占據半壁江山的花灌木球類,涉及絢麗海棠、山丁子海棠、王族海棠、紅葉碧桃、太陽李、密枝紅葉李、榆葉梅、高杆金葉榆球、華北衛矛球、膠東衛矛球等諸多品種。鳶尾、三七景天、金娃娃萱草、玉簪、地被菊、矮化苜蓿等地被植物將38萬平方米的地面「打扮」起來。在故縣、吉家崗高速口連接線、西殿、范莊、凌井店等處,還擺放風景石15塊。

「以前,出了村子只能看見大車過來過去的,現在樹多了,有的咱都不認得,不管是葉子還是花都漂亮。這還是剛弄好,等長上一兩年,那還了得?」看到記者在路邊採訪,附近村民主動上前,說道,314省道綠化時,雇用了不少附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更讓大傢伙高興的是,身邊的環境變好變美了。

形成風景線

田建中說,314省道提檔改造綠化工程,以改善生態環境為基本要求,堅持保護與改造相結合的原則,堅持「近自然林業」和「景觀林業」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與生態優先相結合的原則,堅持身邊增綠與全域旅遊相結合的原則,抑制了運煤通道的揚塵問題,改善了通道生態環境,在陽曲縣東出口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行走在陽曲縣,我們發現,這樣的風景線還有不少。陽曲縣城北出口,道路兩側建設兩處街邊遊園,綠化總面積為3.15萬平方米,種植油松、國槐、銀杏、山楂、白蠟、丁香等樹種。同時,種植草坪,鋪設林間小道,環境舒適幽靜,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閒活動場所。雙陽路道路南北兩側以及中央分車帶進行綠化,道路綠化總面積46400平方米,種植了油松、塔檜、國槐、杏樹、山楂等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植物,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

在陽曲縣做生意的劉保民,家鄉在太行大峽谷附近,那裡森林茂密,自然生態良好。「剛來的時候見山不見樹,不習慣。現在陽曲跟我老家也差不多了,山上綠樹多。就連天天走的道路,也越來越美。走路順便就能賞個景,累了一天看看這些,也能解解乏。」走訪中,一些居民自豪地對記者說,以前路就是路,慢慢的路邊有了樹木,有了風景,道路美了環境好了,走起路來精氣神都不一樣。

一道道風景線,不僅當地居民美滋滋,也引來全省的目光。陽曲縣堅持以「打通斷頭路、發展旅遊路、支持產業路、建設扶貧路、提升縣鄉路、形成網絡路」為總體規劃,實現了「車在路中行、人在景中游」,使群眾走上了「金光道」 ,過上了 「好日子」,首邑大地處處彰顯著發展活力、釋放著無窮魅力。

全媒體記者 何寶國

記者手記

走在風景里

多年前,記者跑政法新聞時經常去陽曲縣。雖說沒有出了太原,但還是感覺路途有些漫長。這次算是故地重遊。從主要走訪的314省道,到途經的紅峗山旅遊公路,還有那些不知名的鄉間小路,路邊曾經的荒地、土坡,都變了模樣。車窗外掠過的風景,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忽略了時間的流逝。站在曾經熟悉的地方,感受幾分陌生,畢竟如今的風景是以前不曾有的。

此次採訪,行車的時間不比停留的時間短,一路好風景,一路好心情。挺羨慕那些附近的居民,天天在這裡,走在路上,也走在風景中。(太原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gPp52wBJleJMoPM2g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