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奶奶!」寶寶一句話讓媽媽後悔:再累也要陪娃做這件事!

2020-08-26   育兒祖曼安

原標題:「我要奶奶!」寶寶一句話讓媽媽後悔:再累也要陪娃做這件事!

1、孩子不要親媽要奶奶

由於家裡每個月要還五六千的房貸,寶媽悅悅休完產假就上班去了,3個月大的寶寶交給婆婆帶。

剛開始,婆婆白天負責帶孩子,到了晚上寶寶還是跟著悅悅睡。由於寶寶晚上要吃奶,有時候還要哭鬧,沒過多久,悅悅發現白天上班精力嚴重不夠,經常犯瞌睡,好幾次開部門會議的時候都快睡著了,引起了經理的不滿。

沒有辦法,悅悅只好和婆婆商量,看婆婆晚上能不能帶寶寶睡。婆婆也心疼悅悅太累,就答應了。

就這樣過了一年後,寶寶晚上已經斷了奶,能夠睡整覺了,悅悅也擔心婆婆常年白天晚上輪軸轉身體會吃不消,提出寶寶繼續由她帶著睡。

但是讓悅悅沒想到的是,白天和自己玩得好好的寶寶,到了晚上就開始找奶奶,悅悅只好先讓婆婆把寶寶哄睡著,然後再把孩子抱過來。但到了半夜,寶寶從睡夢中醒來,看不到奶奶又開始大哭,悅悅只好再次把孩子交給婆婆。

看著寶寶在婆婆身邊安安靜靜地睡著了,悅悅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沮喪與失落:這是我辛辛苦苦生的娃,我下班一有時間就陪她,為什麼就不要媽媽呢?

2、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

至少在孩子3歲之前,他們平時和誰睡,就會本能地依戀誰,和誰親近。因為3歲之前孩子的安全感和情感都是不穩定的,這個時候,他們心裡可沒有「媽媽是最親近的人,應該和媽媽親」這種理性的概念,而是誰陪伴他們最多,誰在他們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在身邊,他們就和誰親近。

悅悅在知道孩子不和自己親近的原因後,也頗為後悔,原本以為孩子天天都在自己身邊,又不像那些留守兒童那樣常年見不到父母,怎麼會不和自己親呢?沒想到就因為沒有陪孩子睡,導致孩子晚上根本不跟自己,看來以後即使再累,也不能把孩子推給別人了。

3、陪伴尤其是陪睡,是建立親子親密關係的基礎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由誰帶都一樣,等懂事了,自然就知道應該和誰親近了。

但是,雖然說孩子和父母有著天然的血脈關係,但這種血脈關係並不能成為孩子幼年時期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的基礎,只有陪伴才是。如果幼年時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錯過了建立「安全型依戀」的最好時期,那麼會對孩子的情感發展造成很大的傷害,有的甚至一生都無法彌補。

因此,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儘量要陪孩子一起睡——不管是同一個房間還是同一張床,因為陪伴孩子入睡的過程,是進行親子情感交流、建立親子依戀關係的最佳時機。

如果是悅悅這種情況,白天要上班,晚上孩子又有點吵,那么爸爸就不應該置身事外,可以夫妻倆輪流陪孩子睡,這樣也不會導致某一個人太累,影響到白天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