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個故事:猶太民族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會在書本上抹上蜂蜜,讓小嬰兒爬過去舔,從小就培養他們對書的親近感。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在家裡囤積了大量的繪本,強塞給孩子讀,或者乾巴巴地念給孩子聽,期待孩子將來能夠成為愛讀書、有文化的人。然而有的孩子不但不愛讀,還十分排斥。為什麼呢?
1.繪本是一個「玩具」,卻被當成了「教具」
繪本圖文並茂、圖多字少的風格正是在考慮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科學化的設計,孩子會被繪本的圖畫所吸引,會感受翻頁的樂趣,以及探索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而更吸引孩子的,除了顏色絢爛的繪本,還可能是被媽媽環抱讀繪本的感覺,聽媽媽抑揚頓挫的聲音,或者和媽媽一起玩的繪本扮演遊戲。
然而父母急於說教,一拿到繪本就想從頭到尾讀給孩子聽,不關注畫面的表達,沒耐心和孩子互動,不屑於陪孩子反覆閱讀,讓一個有料有趣的「玩具」,生生變成了枯燥的「教具」,孩子能夠喜歡、願意配合才怪。
2.繪本不適配,沒有親近感
給孩子選擇繪本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很多父母選繪本時比較隨意和主觀,或者覺得主題有趣,或者認為圖文絢爛,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生活實際。如果能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和實際生活經歷來選擇,比如與「吃喝拉撒睡」相關的繪本,或者與孩子當下正面臨的問題相關的繪本,比如按時刷牙、入園焦慮、情緒管理,孩子自己有體驗,也更願意閱讀。我們的經驗是綜合考慮年齡+主題這兩個因素,賣個小關子,可以參照文後的「尋寶圖」哦!
3. 繪本的價值被低估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沒有看到繪本所傳遞的價值,將繪本閱讀這件事與自己的養育過程割裂開了,使得繪本的價值大打折扣。其實,繪本不僅是孩子的童心王國,更是父母養育孩子的智慧寶庫。它通過富有童趣的畫面和故事,讓父母走進孩子的世界,讀懂孩子的心靈,更好地理解孩子、愛孩子。
以入園焦慮這個主題為例,我們可以選取繪本《魔法親親》,可以讓父母了解孩子處於新環境中的焦慮情緒, 進而引導孩子正確處理這種情緒, 給予孩子勇氣和安全感。親子共讀時,孩子可以用耳朵聽、眼睛看,調動自己多元感官去探索,發揮想像走進書中的世界, 構建全新的故事,並通過回答問題、複述故事、改編結局、角色扮演、親子遊戲等多種形式,與父母親密互動,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這樣的繪本閱讀,孩子還能不愛嗎?
這是美妙的分界線————————————————————————————-
對於這麼大的一個寶庫,我們通過一套書繪製了一張尋寶圖,用12大主題繪本,應對不同階段孩子的12大挑戰!
在0-3歲階段,依據孩子的發展特點,提取家長最為關注的育兒問題,設置了12大主題, 精選孩子愛讀且容易產生共鳴的繪本, 力求相關主題的親子讀物能緩解孩子的成長煩惱, 消除父母的育兒焦慮。
在3-6歲階段,孩子入園了,從家庭環境走到集體環境中。這時, 我們對孩子的養育已經從解決簡單的吃喝拉撒問題,轉移到培養他們五大領域的能力——語言發展、自我保護、社會交往、藝術啟蒙、思維培養。
噓——繪本裡面全是寶,快和孩子來撿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eao8HIBfGB4SiUwHw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