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有「你們」,也有「我們」,還有「他們」,這個世界本就是大江奔涌,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如果向後看,是無數前人的薪盡火傳,接力棒一樣傳遞、推動著人類的進步;如果向前看,依然會有無數後輩的熱血青春,燦爛人生。
而現在的「我們」,正是承前啟後的階段,我們繼承了前人的遺產,我們在為後輩打前站,就在當下,我們正在躬身入局。
今天,光明日報與B站(嗶哩嗶哩)聯合發布的青年宣言片《後浪》刷屏朋友圈,引發了人們對社會新舊更替的探討和思考。
1
那些口口聲聲 「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應該看著你們……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都有「6斤」不如「7斤」的論調,可事實證明,這個世界終究是會變好的。所以,中年人和老年人要理解年輕人的反叛、幼稚,甚至是錯誤和失敗。因為這本就是創新的代價。
從來沒有下一代完全遵從上一代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邏輯而實現超越的例子,年輕人必須要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氣魄和格局。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希望每一個年輕人都能牢記喬布斯這段話。
2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1961年,李敖曾寫過一篇轟動一時的《老年人和棒子》的文章。他那時候還年輕,站在一個青年人的立場,他表示自己所關心的是三個問題:「第一、從感覺上面說,老年人肯不肯交出這一棒?第二、從技巧上面說,老年人會不會交出這一棒?第三、從棒本身來說,老年人交出來的是一支什麼棒?我擔心的是,老年人不但不肯把棒交出來,反倒可能在青年人頭上打一棒!」
抱有「一代不如一代人」態度和觀念的人,不就是在朝著青年人頭上打嗎,他們表面是在教育年輕人,實際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權威和延緩自己終將死去的恐懼。
2018年,向老年人開炮的李敖已經逝去,而新舊交替的衝撞仍然在繼續。
現在,親愛的朋友,你想一想,現在的你是站在哪一邊的立場上?如果你是老年人,你會會不交棒,你交出的是一支什麼棒?
3
如果你願意交出——當然早晚都要交出去,那麼,我們是否已經跑完這段賽道、站好自己這班崗了呢?
「我們這一代人的想像力不足以想像你們的未來」,但他們的未來也是建立在現在「我們」的基礎之上的。
比如你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比如這代企業家是為下一代企業家搭建了基礎。競爭是這個世界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要完成。
長江後浪推前浪是自然規律,從主觀上來說,「前浪」也不必自我感覺良好,要知道,「後浪」根本不在意你怎麼想怎麼說,他們只會毫不猶豫的替代你。
「後浪」不必懂「前浪」的情懷,「後浪」之後還有「後浪」,唯一的關鍵在於自己的覺悟和心安理得——你是否盡力創造了最多的價值,是遺產多一些,還是債務多一些。
4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青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候,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因此,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生活不能只有房貸車貸和眼前得過且過的苟且,生活還有星辰大海的遠方。不要被任何人的喪氣話所感染,悲觀消極的人沒有未來,悲觀消極本身就是對他們的折磨和懲罰,我們都要永遠樂觀,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充滿希望。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鼓勵。」希望不管「後浪」還是「後浪」,我們都是心裡有火,眼裡有光,縱情向前……
最後,死亡是最偉大的發明,新生也是。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奔涌吧,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