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8日,蘆淞區白關鎮嶺水村,村民董德洋一大早就守在自家農田旁,看著兩台翻耕機在田裡忙碌,深翻後的泥土格外鬆軟。
董德洋是村裡的種植大戶,流轉了40多畝土地,其中20畝種植水稻。他告訴記者,過去請人翻耕農田,每畝要花費200元左右,今年,鎮里不僅免費上門翻耕,還免費提供優質稻種。好政策使他決定,把20畝農田全部改種雙季稻。
今年,蘆淞區財政將在2019年稻穀補貼租金中拿出30%,統籌用於扶持糧食規模經營,重點向種植雙季稻、綠色高檔優質稻和「水稻+」高效種植養殖模式的經營主體傾斜。
嶺水村黨總支書記黃立志介紹,春耕前,村裡就開了動員大會,將各項優惠政策向村民做了詳細解讀,鼓勵大家種雙季稻。「時荒了的土地 ,要求儘量流轉給本村的農民來種植,不讓田地拋荒。」他說。
而在白關鎮卦石村,村幹部每天給村民宣講種糧政策,並以組為單位,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田間管理,集中連片種植雙季稻。
白關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對糧食播種面積在30畝以上,且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糧食規模經營主體和種糧大戶,開展育、耕、種 、管、收等全程技術服務,推動糧食規模化經營。目前,僅白關鎮就已落實雙季稻種植面積近9000畝。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劉毅 通訊員/羅金鵬
編輯/王琦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