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里前10名的孩子,都來自這4種家庭!你家在其中嗎?

2019-11-16     教育行動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都是有些家長實在想不通,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上課,怎麼孩子的成績就千差萬別呢?

一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總結出來一個真相:班級里前10名的孩子,有的聰明伶俐、有的學習自覺、有的勤奮刻苦......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以下4種家庭,往往是培養學霸的溫床。

-1-

寬嚴並濟的家庭

現在的教育觀念,奉行的是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快樂成長。

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卻越來越得寸進尺,要他這樣做,他非那樣做,讓人忍無可忍。

好不容易對孩子黑一次臉,孩子還以為家長是在和他鬧著玩,完全不當一回事,還嬉皮笑臉鬧得開心。

最後家長也繃不住臉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樣下去,孩子只會越來越無法無天,越來越沒規矩。

家長要明白,自己首先是父母,要盡到管教的責任,要給孩子樹立規則,讓孩子在規則內自由,其次才是和孩子做朋友。

李玫瑾教授說:教育除了要有愛,還得讓孩子有敬畏之心,敬來自於畏,先得怕,孩子才會敬,如果他不怕,他是不會敬的。

教育孩子,始終要把握一個度,寬容太多了,就變成了縱容,嚴厲太多了,就變成了嚴苛。

好的教育,必定是寬嚴並濟的,好的父母,必定是嚴慈同體的。

-2-

有學習氛圍的家庭

真正的教育不是苛責,不是強迫,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很多時候家長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影響到孩子未來路上的關鍵選擇,最終影響到他們的命運。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素養的人,首先家長就得成為什麼素養的人,要想孩子成績好,家長首先要營造出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

家長整天下班回到家就看電視玩手機,卻要求孩子放學回來就回到臥室看書學習,孩子肯定滿心不情願。

也會覺得不服氣,憑什麼我不能看電視,憑什麼我不能玩手機?

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要想孩子學習,自己首先得不斷學習,不斷上進,要想孩子看書,自己首先得關上電視,放下手機,捧起書本。

有學習氛圍的家庭,不用家長反覆督促孩子學習,強制讓孩子閱讀,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3-

溫暖有愛的家庭

有個熱門話題:在有愛的家庭里成長,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影響?

網友給出了精彩且高贊的回答:

有愛家庭長大的孩子,一生靠使命活著,去實現自己的興趣,為達到目標,不怕困難,從容面對。

相愛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有愛的家庭氛圍,會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讓他擁有足夠的安全感,生活再苦,讓我們依然笑著愛它。

有愛的家庭里,對長輩敬愛,和另一半恩愛,對孩子寵愛,整個家都洋溢這溫暖的因子。

飯桌上一家人有說有笑的說著自己遇到的趣事;燈光下彼此不說話,安靜的做著自己的事情;放假的時候,一家人積極熱烈的安排著假期的活動......

只要和家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溫暖的,每天都是開心的,每一天的世界都是美好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積極向上,敏銳善良,學習起來也更加沒有壓力,能夠專心致志的投入學習中。

-4-

願意溝通的家庭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劉靜的一句話是頗有意味的,她說:

「家長和孩子之間是存在著時差的,你想讓他保暖,他想的是好看;你想給他補充營養,他想到的是好吃;你想給他講人生經驗,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可是人家想的只是自由。」

家長總是一邊說著「我都是為了你好」,一邊剝奪孩子和自己溝通的權利。

卻從沒想過問問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於是孩子慢慢開始把話藏在心底,越來越不願和父母溝通。

當家長責問孩子「為什麼不跟我溝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溝通」是雙向的,是需要到反饋的,你們給過孩子能讓他們願意繼續溝通的反饋嗎?

在願意和孩子溝通的家庭,孩子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都願意向家長反饋,向家長求助。

家長對孩子也了解得更深,孩子學習上有什麼問題,家長都能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孩子的成績自然就好了。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成長環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學霸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而培養學霸的關鍵,就在於家庭。

要想教育好孩子,先把家庭經營好。

和所有父母、學生一起成長,點擊最上方頭像關注「教育行動」

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bkZdm4BMH2_cNUgik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