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藝術「耽誤」的化學天才

2020-05-27     教育行動

原標題:一個被藝術「耽誤」的化學天才

抽象祖師爺康定斯基說:

藍色是最富有哲理和精神色彩的顏色,

畢卡索的作品裡也在用憂鬱的藍色,

表達他的郁情郁感。

藍色在藝術史上是漫長而迷人的,

從埃及法老的墳墓開始,

再到披著藍色長袍的聖母瑪利亞,

都將藍色視為「神之色」。

然而藍色,

在自然界中是最不容易得到的,

今天的主人公在尋找藍色的路上,

越走越遠走火入魔,

一同走進法國新現實主義大師

——伊夫·克萊因

尋找超自然的藍色

作為一個早熟的藝術家,

克萊因是聞著父母顏料的香氣長大的。

因為父母都是藝術家,

克萊因早早就會像藝術家那樣思考。

19歲尼斯海灘的天空,

讓他浮想聯翩。

「我被尼斯藍天的光輝迷住了,」

克萊因想要尋找一種藍色的陰影,

有效地打開了無盡的空間空白,

於是他的冒險開始了。

這種藍可以神奇地

消除了地球和天空的隔閡之後,

去擁抱天地萬物,

讓觀者能夠體會,

「在宇宙中沐浴的感覺」。

實驗室里「玩兒藝術」

他開始與化學製造商合作,

在工廠里鼓搗燒瓶做實驗,

一種藍色介質的合成樹脂,

居然在一個年輕藝術家手裡誕生了。

這種粘合態聚合物,

可以固著一種明度的藍色,

並且不會改變色素的質感,

使用後藍色似乎「懸浮」起來

製造出一種深度的錯覺。

一個為藍色冒險的人,

脫離了藝術的正當軌跡,

創造了「國際克萊因藍」(IKB),

由此為整個歐洲,

掀起了更廣泛的藝術運動。

玩兒觀念的「黑帶高手」

20歲就受洗於玫瑰教的神秘信仰,

讓這個青澀少年顯得與眾不同,

這個深藏不露的教會成員,

參悟著深奧的智慧與歷史的回聲,

使其擁有不尋常的心智和認知。

25歲拿到柔道五段黑帶,

讓他在歐洲一時名聲大噪。

不僅將柔道文化傳入歐洲,

還擔當教學傳授他人,

這個將身體語言運用極致的人,

怎能不在藝術上「施展拳腳」

藍色的宗教血脈性,

玫瑰色的暗示與信仰,

金色的力量與象徵,

克萊因一生只表達過的三種色彩,

無一不是他內心的感召與折射,

時空迴轉,身心一體,

觀念才可順其自然寫進生命。

你可以想像一下在1957年,

在中國還是「全民藍大褂」的衣品時代,

克萊因開始使用裸體模特,

作為「活生生的畫筆」創作觀念藝術,

模特身體用藍色油漆覆蓋,

在他的指導下拖曳身體留下印記。

作品被稱為「人體計量學」,

其記錄的身體印象和物理能量,

怦然展現在觀者面前,

用生命的原始形態去詮釋克萊因藍,

讓身體反觀身體,

讓心靈跌宕心靈。

被「虛空」晃點了的粉絲們

1960年克萊因「虛空」展覽開展,

畫廊外萊茵迷們排起長隊翹首期待,

然而「這一切就是個笑話」,

被清理一空的畫廊,

空到連牆壁和頂子的連接縫都是白色,

空空如也。

隨後他主持了單調的20分鐘交響曲,

擺出1958年「跳進虛空」的照片,

從一棟建築上張開手臂縱身跳躍,

感覺像在擁抱什麼,

又像在離去什麼,

也許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塞納河邊的「秘密交易」

1959年的一天他告訴畫廊老闆,

他將取走全部作品,

如果客戶想要購買,

僅僅留下支票交易就算完成。

這種荒誕離奇的買賣,

連畫廊主都摸不著頭腦。

三年後,

居然與一位義大利人達成了交易,

克萊因把買家約到塞納河邊,

將他的作品,

——《非物質會話感受區》,

其實就是一張收據交給買家,

買家則付給他一張金箔,

克萊因隨即將金箔扔進河裡,

而買家則按要求燒毀收據

這波神操作確實大開腦洞,

但克萊因的執念卻未曾停止,

有形的作品來源於無形的觀念,

無形勝有形,

無聲勝有聲。

這個玩柔道做實驗的秘密教徒,

顛覆著藝術的認知邊界,

也顛覆者自己的人生。

34歲因心臟病突然離世,

讓世界扼腕,

卻留下了無比傳奇的一生。

作為大師,

克萊因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

想像力是感覺的交通工具,

張開想像的翅膀,

我們可以獲得作為絕對藝術的無限生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ku1VHIBd4Bm1__Yzx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