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錙銖必較,如今「算了算了」的年輕人

2019-08-19     極物


前兩天,看到一句話:當代年輕人使用頻率最高的口頭禪,莫過於「算了吧」。

仔細想想,還真是。

這一屆成人的日常,就是「算了」。

1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算了算了

當代年輕人,最擅長的就是「三秒放棄」,只要有後路可退,就永遠不會一條道走到黑。

前一天想好明天要化好全妝出門,要走在街上大殺四方,可是出門前,看看外面火辣辣的太陽,算了算了,還是叫個外賣安心待在家吧!

前一秒在網上看到外賣行業又爆衛生問題,下定決心要自己做飯吃,可是進廚房感受了半分鐘後,算了算了,還是叫外賣吧!

以前看著別人環遊世界,閒雲野鶴,總會在內心暗下決心,我也要在3年內成為那樣的人,現在只會看看自己的房貸車貸和信用卡帳單,然後摸摸自己的頭說,算了算了。

曾經在街上看到好看的異性,會想盡辦法要來聯繫方式,現在只會感嘆一聲好帥(美),聯繫方式?算了算了,該幹嘛幹嘛去吧!

有一個朋友,每天都念叨著減肥。

在朋友圈裡可以經常看見她的減肥flag,內容大致是「從明天開始,改變自己,早起跑步,控制飲食,誓要瘦成一道閃電」。

就在我們以為第二天會等來她的健身照時,發現第二天中午,她默默刪除了前一天的朋友圈。

有人說,這一代年輕人已經成為了佛系的一代,對待很多東西都失去了慾望。

怕麻煩,怕拒絕,怕熱,怕冷,於是,在很多事情上,三秒放棄成為了常態。

倒不是對生活已經失去了熱情,而是因為生活實在是太累了,在能放過自己的地方就放過自己吧!

畢竟在很多事情上,在說出算了的那一剎那,感覺鬆一口氣的暢快反而大過得不到的失落。

2

曾經錙銖必較,如今算了算了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你會因為外賣小哥送餐遲到而投訴嗎?

很多人都表示,不會。

原因大都是懶得麻煩。

這一屆年輕人,已經懶得去爭執了,因為不想爭執,所以還不如一開始就算了。

同事說話不經大腦,以前一定會變身狂懟懟,懟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臨結束還會甩上一句「我跟你沒完」。

可是現在,只會在內心暗罵一句傻逼,然後對自己說算了算了。

以前會因為領導的專制,憤怒地喊出一句「我不幹了」,然後說走就走。

可是現在只會感嘆自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然後算了算了,一切照做。

《飛馳人生》里,沈騰飾演的賽車手年輕時也是一個有著少年意氣的人,曾經也會因為自己天賦過人,在記者和大眾面前肆意羞辱對手。

可是後來經歷被禁賽,承擔了生活的重壓後,他也變了。

面對投資方的傻逼要求,只要不觸及底線,他只會一句算了,然後乖乖服從。

曾經的那些年少意氣都被現實磨得渣都不剩,全身上下都寫著:累,麻煩勿擾。

生活已經讓人筋疲力盡,不再為自己找麻煩是當代年輕人處事的不二準則。

只要不觸及到底線,他們便可以自動屏蔽一切傻逼和不如人意。

3

曾經結果至上,如今只剩算了


要說現在的年輕人最擅長的事情,一定是接受現實。

曾經幹什麼事情都會想要求一個結果,戀愛了想要結婚,結婚了便要白頭到老,交朋友想要天長地久。

而現在,也漸漸認清了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化的現實,環境會變,人也會變,算了算了,走一段是一段,活在當下,現在高興就行。

電影《和莎莫的500天》里,男主角始終堅定地認為自己和女主角莎莫是命中注定的一對,即便分手,也不願放下對她的感情,一直想要和她重新來過。

直到經歷長長的修復期,看到莎莫和別人走進婚姻殿堂、懷孕,才終於明白,沒有什麼命中注定,那些你以為的非彼此不可,不過都是自我意淫。

於是,說上一句算了,然後瀟洒轉身。

而在他從對莎莫的感情中走出來,他也邂逅了自己的下一個「命中注定」。

所以說,summer後面是autumn,人生總有下一頁,愛情總有下一季。

一句句「算了」背後,除了無法掩蓋的無奈,還有迎來下一季出現的可能性。

4

成長就是無數句算了


有人說,「算了」兩個字,是這世上最讓人心酸的兩個字。

因為這兩個字上,既有看透一切的無奈,也有無能為力的轉變;既有無可奈何的失望,也有無計可施的妥協。

小時候,我們的字典里很少有算了這兩個字,因為我們以為什麼都有答案,所以什麼都想求一個結果。

和朋友鬧矛盾,一定要分清誰對誰錯,誰黑誰白,認定一個人一件事,便執著地往前走。

可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

現實總比我們想像中要殘酷許多,真實的生活,原來真的有那麼多心酸糾結,真的有那麼多遺憾錯過,真的那麼多無能為力。

沒有人能抓住一切,很多時候,我們還沒來得及做出選擇,現實就已經幫我們做出了取捨。

自我安慰也好,逃避懦弱也好,無能為力也罷,願每一個說出「算了」的人,都能真正活得開心一點。

今 / 日 / 互 / 撩

你生活中有哪些「算了」的時刻?

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Xx8rmwBvvf6VcSZh58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