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市出台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延緩失能失智工作的意見(試行)》,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延緩失能失智保障機制,將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及高危人群納入保障範圍。這是青島市深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工作的重要創新舉措,也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積極行動實踐。
「長護險」累計支付17億元
2012年青島市在全國率先實施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2015年實現了城鄉居民全覆蓋,2016年青島市成為國家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2018年創新實施新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截至目前,「長護險」共惠及全市6萬多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員,累計支付資金17億元,過去「醫院不能養、養老院不能醫、家庭無力護」的困局發生根本性改變,社會化照護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在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員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礎上,為主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市醫保局轉變思路、大膽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延緩失能失智保障機制,嘗試將保障關口前移,主動開展預防和延緩失能失智工作,推動工作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保障範圍擴大至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和高危人群。建立延緩失能失智保障金,每年按照不超過1%的比例分別從職工和居民護理保險資金中劃取。採取宣傳、培訓和賦能訓練等有效方法,對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高危人群及其照料者給予適當幫助,鼓勵輕中度失能失智者及高危人群自立,使其能夠維持一定的自理能力,同時強化社會公眾認知,提升機構和家庭照料者技能,從總體上降低社會和家庭照護負擔,緩解未來資金支付壓力和照護人力不足問題。
以三種方式開展工作
青島市的長期護理保險延緩失能失智工作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開展:一是廣泛進行宣傳,提升公眾意識。面向全體青島市民,重點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通過受眾面較大的青島市行政區域內的電視、廣播及新媒體等,開展延緩失能失智理念知識和方法技能宣傳,提升社會公眾延緩失能失智發展進程的意識,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二是開展專門培訓,提高照護技能。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案例教學等多種方式開展延緩失能失智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培訓。三是進行賦能訓練,提升自理能力。項目區域內的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及高危人群經 《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 (ADL)》、《中文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和《老年衰弱篩檢表》等標準評定後,符合條件的可接受賦能訓練。
政府招標專業化運作
這項工作將通過政府招標採購,以項目形式開展,依託養老、醫療、行業協會等相關社會經濟組織實施專業化運作,堅持「點面結合、穩步推進」的原則,遴選部分項目先行試點,逐步擴大項目範圍。根據文件要求,承擔延緩失能失智項目的機構應為國內有相關行業或專業背景的養老機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和學會、高校等企事業單位或民營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經濟組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中大型企事業單位沒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應獲得上級機構授權。承辦機構還應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執行人員和指導專家;管理人員和執行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具備執行項目的能力;指導專家應具有醫療、護理、養老照護等專業背景,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