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在中國?停的飛機規模僅次於美國

2020-12-23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在中國?停的飛機規模僅次於美國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飛機還是坦克,只要是武器,就有壽命。特別是飛機,在退役之後,要麼銷毀掉,要麼就封存,這就誕生了新的名詞——飛機墳場。如果說到飛機墳場,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那個規模龐大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美軍幾乎所有的退役飛機都會存放在這裡,因為這個基地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圖森,這裡是沙漠性氣候,乾燥少雨,所以飛機存放在這裡不容易被雨水腐蝕,而這裡停放飛機的規模十分龐大,密密麻麻停放的都是飛機。特別是在二戰之後,美國曾服役了大量的各型軍用飛機,經過幾十年的更新換代,過時的飛機就要被淘汰,數以萬計的軍用飛機淘汰下來,停放在飛機墳場。

除了美國空軍現役的一些先進戰機以外,其餘的戰機在這裡都能夠見到身影,而美國有時候也會將這個基地里的一些退役飛機重新啟用,出售給自己的盟友,也算是廢物利用。那麼亞洲是否有這樣的飛機墳場呢?答案是有的,而且這個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位於我們中國。中國空軍也是經過長期的發展,新一代飛機不斷服役,之前的老舊飛機自然就退役。

作為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位於我國河南省的魯山縣,這裡的魯山機場雖然停放著大量空軍的退役裝備,但這個機場常年向社會開放,同時也是當地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景點,由於停放著大量我國空軍的退役戰機,魯山機場也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飛機墳場,總占地面積達到了2680畝。

實際上在1990年之前,魯山機場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軍用機場,當時的中國空軍並沒有統一的退役飛機存儲基地,空軍的飛機在退役之後就停放在原本服役的基地中,而這也就使得我國空軍的退役飛機非常零散,同時也使得各空軍基地的後勤壓力較大,大量的退役戰機沒有合適的地方存放,對空軍的訓練和飛行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以前服役大量的殲-6和強-5戰機

特別是在近幾年,四代和四代半乃至五代機相繼服役,並且主流的四代機發展迅速,我軍一些老舊的戰機自然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但是數量巨大。就拿殲-6、殲-7和強-5這類戰機,當時先後裝備的數量達到幾千架的規模,並且目前還有一部分服役,退役的龐大數量的戰機,安放是個問題。

1990年,我國正式建立了空軍退役飛機儲存中心,而這個中心所在的位置就是現在的魯山機場,當時具體負責退役飛機存儲事務的是大名鼎鼎的林虎將軍。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我國開始了百萬大裁軍計劃,空軍也有大批戰機退役,而當時中國和美國正處於中美蜜月時期,我國派出了軍事考察團前往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專門學習美國對退役飛機的處理方法,在考察團回國以後,便開始著手將現有的魯山機場改建為退役飛機的存儲中心。從1991年開始,空軍逐步將退役的戰機送往魯山機場,這個普通的軍用機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目前的魯山機場停放了中國空軍幾乎所有的戰機,而且這裡的飛機經過保養和調試就能夠起飛,有部分飛機被改裝成了靶機使用,這也可以算是變廢為寶,不過和美國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不同的是,這裡停放的基本上都是第二代戰機,而美國的飛機墳場停放的則大多數都是第3代戰機,在質量上就落後於美國。而且在數量方面,魯山機場的飛機停放量大約為2000架,而美國則高達上萬架,所以魯山機場實際上規模要比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小得多。

不過,在筆者看來,擁有一個大的飛機墳場儲備退役和封存戰機是有一定的用途的。一方面,可以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加強我國國防建設,而這個龐大的場地可以再利用,創造出新的價值;另一方面就是封存部分退役戰機,有些老式戰機直接銷毀很可惜。一旦發生戰爭,這些戰機可以再次利用;還能去出口,比如出口給欠發達的國家或者第三世界國家,這些戰機可以使用,並且能夠發揮足夠的性能,還能賺取一部分外匯。

殲7戰機依然很暢銷

再者,利用這些龐大的退役戰機,可以搞二次科研,比如將這些退役的飛機直接改裝成為無人機,既可以用作民用,比如用於農業以及氣象觀測等,還能用于軍事用途,比如說改裝靶機或者無人攻擊機,這些退役戰機的價值也是不小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XZBlHYBF7MU6wDEvq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