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自古以來是名鳥

2020-06-13   萌寵喜樂會

原標題:鸚鵡自古以來是名鳥

鸚鵡自古以來是名鳥

鸚鵡自古以來是名鳥,不過我國的鸚鵡種類較少,無論是外形還是羽色都不算極品,大洋洲和南美洲是鸚鵡的大本營,種類繁多,珍奇品種讓人瞠目。非洲的鸚鵡種類雖不如大洋洲和南美洲,但出產鸚鵡族的一些名鳥,如牡丹鸚鵡屬(情侶鸚鵡屬)的灰頭情侶鸚鵡(見下圖),其中非洲灰鸚鵡(具體見 鳥類之最:灰鸚鵡)智商是鸚鵡中最高的,模仿語言能力極強,是國際寵物市場最受歡迎的鳥類之一,雖已能人工繁殖,但盜獵現象十分嚴重,野外種群數量稀少。

鸚鵡外形奇特,漂亮絢麗多姿在鳥類中首屈一指,不少種類也是國際級珍奇籠鳥,如常見的葵花鸚鵡、虎皮鸚鵡(具體見: 家禽馴化之源之七)。南美盛產世界上最大型的鸚鵡,特別是各種著名的金剛鸚鵡(具體見 獵奇:奇特的鳥喙之四)因人類捕捉已瀕臨滅絕,如 靛藍金剛鸚鵡(見下圖)。澳洲鸚鵡最多樣,如雞尾鸚鵡族的獨有物種 雞尾鸚鵡(見上圖),別名玄鳳,分布於澳大利亞內陸,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觀賞鳥之一,也是最普遍的籠養中型鸚鵡。

紅色吸蜜鸚鵡:花仙子

類 別:鳴禽 科屬:鸚形目鸚鵡科奧斯屬

原產地:澳洲 保護級別:漸危

漂亮指數: 紅色指數:

鸚鵡科的鸚鵡亞科多達66屬278種,分為9個族,包括絕大多數鸚鵡,如長尾鸚鵡類 (具體見獵奇:長尾鳥雀之四)。其中最獨特的為鴞面鸚鵡族的 鴞面鸚鵡(見上圖),也稱鴞鸚鵡,體長達63厘米,體羽黃綠色且具斑點,似青苔,為保護色,面較圓,似貓頭鷹而得名,不善飛,也是唯一一種地面爬行的夜行性鸚鵡。鴞鸚鵡對捕食者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所以僅殘存於一些孤島,現全球僅有80餘只,為世界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另一個奇特物種為啄羊鸚鵡族,僅1屬3種,現存啄羊鸚鵡(深山鸚鵡,具體見 天生獵手:非猛禽類獵手之七)和白頂啄羊鸚鵡2種, 白頂啄羊鸚鵡(見上圖),又稱卡卡鸚鵡,諾福克啄羊鸚鵡已滅絕。

鸚鵡中不少品種很奇特,如彼氏鸚鵡族的單屬單種 彼氏鸚鵡(見上圖),全名彼斯奎氏鸚鵡,體長約50厘米,體黑色,腹部紅色,頭前部無羽毛,頸上有硬羽。雄鳥眼後方有顯著紅斑。尾短。成對或小群飛行,飛行時比其他鸚鵡更多滑翔,與其他鸚鵡不同是從一個樹枝跳到另一樹枝,分布於紐幾內亞北部森林坡地。侏鸚鵡族1屬6種,體長僅8厘米,喙厚,具臘膜,爪長,雄鳥羽毛華麗,主要以昆蟲為食,是體型最小的鸚鵡,分布於紐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森林,如 吉溫侏鸚鵡(見上圖)。

紅色吸蜜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亞科奧斯屬,為鸚鵡科紅色代表性鳥種。吸蜜鸚鵡亞科也可單獨成一科,該亞科共有11屬53個品種94個亞種,如該亞科最著名的鳥種 虹彩吸蜜鸚鵡(見上圖)。吸蜜鸚鵡類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有細長而特別的刷狀舌,方便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如 黃紋綠吸蜜鸚鵡(見上圖)。

吸蜜鸚鵡類棲息於各種型態的充滿盛開花朵的林地和灌木叢區,平時多成對活動,或組成4-12隻左右的小群,在花朵盛開的樹上會聚集比較龐大的數量,如 喋喋吸蜜鸚鵡(見上圖)。 巴布亞吸蜜鸚鵡(見上圖),身長42-45厘米,體重90-115克,亞種4個,主要棲息於介於1400米和3500米之間的山區林地,生性活潑,有特別亮麗顯眼的長尾,飛行時極醒目。

奧斯屬吸蜜鸚鵡共6種,除本篇主角紅色吸蜜鸚鵡,近親紅藍吸蜜鸚鵡、 紫頸吸蜜鸚鵡(見上圖)、藍耳吸蜜鸚鵡等都羽毛鮮艷,主要由紅藍二色構成,紅色為主,喜歡椰子園。 藍紋吸蜜鸚鵡(見上圖),身長30-31厘米,體重145-155克,全身基本紅色為主,成鳥有一道藍紫色寬頻紋通過眼睛和耳朵一直覆蓋到兩側的頸部,和其他吸蜜鸚鵡一樣因盜捕種群大量減少,特別是印度尼西亞及鄰近區域的許多種類面臨滅絕的危機。

紅色吸蜜鸚鵡,別名紅伶、紅鸚鵡,身長28-31厘米,體重170克,壽命16年。紅色吸蜜鸚鵡是奧斯屬的吸蜜鸚鵡中黑色和藍色斑點最少的種類。成鳥頭部和頸部完全紅色。初級飛羽為黑色,次級和三級飛羽藍色。所有的尾巴羽毛紅褐色。虹膜紅色,腿灰色。幼鳥比它們的父母羽色暗。主要飛羽藍灰色。耳羽有時覆蓋藍色。肛周和腿有滲透的小藍點。腹部的羽毛常常鑲有深藍色的邊緣。虹膜褐色。

紅色吸蜜鸚鵡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一帶,亞種2個。其中亞種cyanothorus分布於布魯島。指名亞種分布於印尼境內的摩鹿加群島,蘇拉群島、凱伊群島、沙巴魯亞、安汶島等地。

紅色吸蜜鸚鵡主要以花粉、花蜜、果實為食,也捕捉昆蟲。

紅色吸蜜鸚鵡棲息於潮濕的森林、紅樹林沼澤區、近海岸的林地、海拔1250米的丘陵地等地區,也出現人類的農場附近。

紅色吸蜜鸚鵡為群居性鳥類,成群活動,性格活潑且吵雜,常出現人類居所,採食花果,是當地常見而著名的鳥種。

紅色吸蜜鸚鵡為尋找食物,往往長途跋涉,經常飛越各小島間進行活動,有時也會光臨人家附近的果樹或花園中採取花蜜。花木較多的地區族群數量也較多。

紅色吸蜜鸚鵡8-9月份繁殖,會在枯死的樹洞中或是腐爛的椰子樹幹中築巢,有時候也會利用其他鳥類廢棄的窩,雌鳥產卵2枚,孵化期26天。

紅色吸蜜鸚鵡羽色紅艷動人,外形漂亮,性格活潑嘈雜,幼鳥很喜歡親近主人,喜愛玩耍,特別受人類的喜愛,作為籠鳥大量被捕捉。但該鳥種雖全年皆可繁殖,但親鳥有可能攻擊幼鳥,應注意。

紅色吸蜜鸚鵡因作為籠鳥被大量捕捉,加上棲息地破壞,野生種群已遭到威脅,數量大幅減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需要人類保護。

欣賞美麗的紅色吸蜜鸚鵡

這裡是數萬名寵物飼養者和愛好者的齊聚地。寵物飼養知識、精美視頻教程、寵物品種介紹,每天都有料,每天都精彩!

如果你也喜歡寵物,想了解更多寵物知識,歡迎關注萌寵喜樂會

繪畫是溝通心靈,傳遞信息,感受別樣世界的快樂。同時也鍛鍊我們有顆寬容的心,去站在不同的視角觀看世界。如果你喜歡繪畫,或許我們應該在這裡相遇,一起在繪畫的路上越走越遠!歡迎關注採石軒

小哥哥、小姐姐們,記得「在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