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事業單位,為什麼我比不上有編制的

2019-07-24     行走的考編達人

有不少人因為受到學歷低、專業不符合等方面的限制,進入事業單位的時候選擇了編外這條路。但是當以編外的身份進入到事業單位後,不少人會感慨:大家都在一個單位,乾的同樣的活,但是到頭來編外的為什麼比不上編內的?

雖然大家都在一個單位,但是編內和編外人員在管理、工作穩定性、薪資、晉升前途等方面卻有不同之處。

一、編內和編外是怎麼區分的?

所謂的編內(在編)指的是通過正式考試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且在組織部、人事局內有註冊的工作人員。

編外(非在編)人員一般指的是非組織部、人事局組織的考試招聘,而是由於用人單位招聘的工作人員。編外(非在編)人員一般又可分為三方派遣人員、合同制工作人員、臨時工。

事業單位改革之後,又出現了控制總量這種新的管理形式,官方對於控制總量的定義:

根據省里部署要求,公立醫院、高校及部分中職院校、科研院所實行人員控制總量管理。根據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編辦、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實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魯人社發【2017】53號)規定:人員控制總量內的工作人員在公開招聘、職稱考評、崗位聘用、考核獎懲、薪酬分配、社會保險、管理使用等方面,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同工同酬,同等待遇。

簡言之,控制總量除了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編制外,其他方面跟在編基本相同。

二、兩者管理方式及待遇的差異

在管理方式方面,編內人員的人事關係由當地人事局管理,編外用工的人事關係由事業單位本單位或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此外,編內和編外的工資待遇也是有一定區別的。編內的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由當地財政部門發放,其工資待遇都是按事業單位標準進行的,工資相比編外人員高。

編外用工的工作人員不屬於事業單位正式職工,其工資是由事業單位本單位發放,因此工資待遇與正式職工有所區別,工資普遍較低。

三、工作的穩定性及未來發展的差異

對於編內用工人員來說,如果不犯太大錯誤一般不存在被解聘,比較穩定。至於編外用工事業單位會根據單位實際效益決定工資待遇和是否解聘。

在編事業單位人員可以憑藉工作成績,申請升職,有機會評級和晉升更高一級的崗位。而編外人員工作時間再長也會基本保持原有崗位不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PbpI2wBmyVoG_1Zb2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