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影君
剛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的《小婦人》獲得了6項提名,也包括最重磅的「最佳影片」。
但遺憾的是,導演本人格蕾塔·葛韋格落選了「最佳導演」的提名。
格蕾塔·葛韋格
近10年的奧斯卡,在50個「最佳導演」的提名中,有49個是男性。也難怪在今年的提名名單公布後,演員伊薩·雷直截了當地說:「恭喜所有這些男士們。」
而這唯一的女性,就是格蕾塔·葛韋格,她在2018年憑藉電影《伯德小姐》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
《伯德小姐》
很多人為格蕾塔·葛韋格抱不平,娜塔莉·波特曼在奧斯卡當晚的禮服上繡上了沒有獲得提名的女導演名字:格蕾塔·葛韋格、王子逸、瑟琳·席安瑪、瑪麗埃爾·海勒、阿爾瑪·哈勒、梅麗娜·馬蘇卡斯…
不過好在,《小婦人》還是收穫了一座小金人——「最佳服裝設計」獎。
《小婦人》的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上台領獎時也說了:「這個獎獻給格蕾塔·葛韋格,她是我們所有人的靈感來源、精神領袖。」
傑奎琳·杜蘭
傑奎琳·杜蘭,曾為電影《傲慢與偏見》《美女與野獸》《贖罪》《至暗時刻》設計過服裝,還曾憑藉《安娜·卡列尼娜》獲得了第85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傲慢與偏見》
《安娜·卡列尼娜》
是她為《小婦人》這部背景設定在19世紀60年代的電影賦予了靈魂和真實性。
所以,片中那些令人驚艷的服裝造型,究竟是從何而來的?不同的服裝,有各自象徵著哪種含義呢?
01.設計理念和靈感來源
電影《小婦人》改編自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經典的同名小說,講述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馬奇家族性格截然不同的四姐妹瑪格(Meg)、喬(Jo)、貝絲(Beth)與艾美(Amy),即便生長於因戰爭而拮据的環境,仍然憑藉自身的信念,成長為勇敢善良、擁抱自身理想的傑出女性。
《小婦人》海報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自幼就是《小婦人》的書迷,在拍攝《伯德小姐》之前,就曾對製片人艾米·帕斯卡爾表示,自己將會是改編《小婦人》的不二人選,「因為這部作品可以說就是我自身的寫照」。
格蕾塔·葛韋格說:「相較於我過去拍攝的電影,這部片讓我覺得像是我的自傳。」
與格蕾塔·葛韋格相同,傑奎琳·杜蘭也是《小婦人》的粉絲,為原著中那種真誠而自然的筆調著迷。
在開始製作《小婦人》的服裝前,傑奎琳我研究了很多那個年代的畫作,還看了一些早期女性激進分子的照片,以獲得對那個時代準確的認知。
以格蕾塔的劇本與願景為設計起點,從奧爾科特書中的原著中還原出藝術家、自由思考者、激進分子的居家環境,這些都是前期的準備工作。
在開始製作服裝前,傑奎琳·杜蘭與格蕾塔·葛韋格一起研究了大量19世紀的照片,包括英國攝影師朱麗亞·瑪格麗特·卡梅隆的傑作——這位19世紀難得的女性攝影師,特別喜歡拍攝兒童與家庭,將對文學的熱愛完美地融入作品之中。
此外,傑奎琳·杜蘭也參考了大量印象派的畫作,這些作品的色調,對本片的風格也有極大的影響,尤其是溫斯洛·霍默的作品《滿潮》。
溫斯洛·霍默的《滿潮》
談到《小婦人》的服裝設計理念時,傑奎琳·杜蘭是這麼說的,「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捕捉和表現女孩們的精神和性格。讓她們每一位的造型,都像是某種宣言。因為她們擁有不同的世界觀,但彼此的地位相同」。
馬奇家族的每一個女孩,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服裝「調色板」。瑪格的是綠色和淡紫色,喬的是紅色和靛藍色,貝絲的是棕色和粉紅色,艾米的是淡藍色。
艾瑪·沃森飾演的大女兒瑪格,是個天性浪漫、嚮往愛情的人,因此擁有浪漫的淡紫色系服裝;
西爾莎·羅南飾演的二女兒喬,則是個擁有作家夢、熱情且不拘小節的女性,因此服裝色調強烈、熱情如火;
伊萊扎·斯坎倫飾演的三女兒貝絲,性格內向、柔順而且體弱多病,服裝多為粉色系;
弗洛倫斯·皮尤飾演的小女兒艾米,是個調皮、鬼主意多且有些嬌縱的角色,因此在電影中多為清新的淺藍色調。
「傑奎琳完全了解我想要的是真實感與手感,這些服裝要像是日常生活會穿的服裝,而不是戲服。每一件服裝都能夠成為有事實依據的腳註,也能讓人感受到那是馬奇家族的一部分。」
02.各角色服裝詳解:
喬(西爾莎·羅南 飾):
喬是假小子的性格,也是個作家,最不墨守成規,她想要擁有男孩的那種自由,所以她的服裝不包括緊身胸衣,這給了她行動的自由。
為了強調喬不願依照社會對年輕女性的期待而活,在《小婦人》中,傑奎琳為她製作的服裝,完全避免馬甲與裙撐,服裝輪廓也格外寬鬆。
不過,不喜歡時下女性的服裝,並不代表喬毫無虛榮心。她非常珍視自己美麗的長髮,而且在寫作時,總是喜歡穿著深綠色的天鵝絨軍服外套,在燈下振筆疾書時,宛如騎士作戰的裝甲。
這件外套是傑奎琳和她的團隊以19世紀的軍裝制服為靈感設計的,但考慮到故事發生在南北戰爭期間,當時大多數制服是紅色或藍色的,所以特地選擇了與政治無關的綠色。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孩,從襯褲和襯裙開始,有一整套複雜的穿衣系統,包括馬甲、裙撐、裙面以及上衣。但是喬從不會穿全套的服裝。
在片中喬和勞里還互相交換過衣服,傑奎琳解釋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省錢,而是「我們想要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流動性,尤其是喬和勞里之間,他們彼此認同,他們想成為對方,所以他們分享衣服」。
瑪格(艾瑪·沃森 飾)
與外向好動的喬相比,瑪格則是另一種典型。
她浪漫、有教養、有原則,喜歡舞會與戲劇,是四姐妹中最具有傳統母性的一位。
從梅格在婚禮上戴的野花王冠,到她衣服的泥土色調,杜倫在整部影片中都採用了被稱為「前拉斐爾派藝術家」的獨特美學來塑造梅格的形象。
這一美學流派的代表作有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和但丁·加百利·羅塞蒂的作品,與印象派畫家是同時期的,強調了一種空靈的現實主義和唯美主義,以及與自然世界的親密聯繫。
梅格身上有一種「前拉斐爾派」的浪漫主義,那種對過去和中世紀甜蜜愛情的嚮往。而且她期待在婚後成為體面的女士,所以在電影的後期,我們也可以看見她穿上了馬甲和裙撐。
貝絲(伊萊扎·斯坎倫 飾)
三女兒貝絲個性溫和、體貼,風格也是四姐妹中最居家、童稚的,始終穿著宛若洋娃娃般的可愛洋裝。
貝絲不會為各種不同場特地挑選衣服。她待家裡,是家庭的粘合劑,並不在乎自己穿什麼。
傑奎琳表示:「貝絲沒有機會長大成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所以她保有柔軟溫和的粉紅色。」
在其他人都在長大和改變的時候,只有貝絲守在了舊時光當中。
艾米(弗洛倫斯·皮尤 飾)
艾米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從小時候起,艾米就是最會打扮的那一個,衣著也是四姐妹中最講究的。
這個特質一直延續到成年,當她隨著馬奇阿姨去巴黎生活時,服裝立即變得時髦。
即使是在畫畫的時候,或是在服喪的時候,艾米也會儘可能為自己挑選最搶眼的服裝。
艾米的服裝風格受到印象派繪畫的影響,她也在巴黎學習過法國印象派繪畫。傑奎琳從那裡獲得了艾米衣服的靈感。
例如,艾米在勞里向她求婚時穿的白色禮服,就是受到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和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等畫家的作品啟發,他們的畫作中有許多類似的服裝。
艾米受馬奇阿姨的影響,一心想為自己尋找富有的丈夫。「從她關於女性地位的見解,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角色的部分特質」,傑奎琳認為艾米該做的事就是「打扮」,儘可能看起來美麗。
四姐妹母親(蘿拉·鄧恩 飾)
《小婦人》中最具挑戰性的衣服,其實還屬四姐妹母親的服裝。因為這個角色雖然是位牧師太太,但其實是個思想十分開放的人。
其人物原型來自《小婦人》原著作者的母親,是當時有名的激進份子與女性主義者。
「她具有太多不同的面貌,一方面極具母性光輝,另一方面又很激進,而我希望她的穿著能符合她的個性,在家人有需要時,她可以隨時跳出來採取行動,也會去幫助他人,此外,我們也想要突顯母親對女兒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你可以看到她的服裝風格,反映在四姐妹身上。」
而且母親的打扮要和女兒們區分開來。母親的衣服有維多利亞風格,和女孩們形成對比。儘管如此,她還要有一絲反叛的意味在。如果她身穿一件黑斗篷,會再給她配一條紅絲帶,以表明她並不墨守成規。
馬奇阿姨(梅麗爾·斯特里普 飾)
與母親的傳統中帶著隨性的風格相比,馬奇阿姨可以說是傳統的化身。她保守、古板,而且不苟言笑,對事物的態度與四姐妹格格不入。
因此在為她設計造型時,傑奎琳參考英國肖像畫家賽勒斯·詹森的作品,將維多利亞時代那種裝嚴的氣勢,完美復刻在梅麗爾·斯特里普身上。
傑奎琳說: 「電影中呈現的維多利亞傳統元素越多,就越能反映四姐妹異於傳統的的特質。」
因此馬奇阿姨穿著符合史實的維多利亞式服裝,造型沒有四姐妹那種跳躍式的想像力。她所代表的,正是四姊妹身邊那個界限分明的世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