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廣西容州古城,大家一定要去欣賞一下樑思成絕口稱讚的真武閣,一起感受這座神奇的古建築。
容縣古稱容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南部,因境內的大容山而得名。自西晉置縣以來,古城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容州因水而興,穿城而過的繡江是古代連接長江水系,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道,也是朝廷控制嶺南地區的重要兵道,容州也因此發展成為嶺南重鎮。
1962年,建築學家梁思成來到古城調研,被一座構思巧妙的古建築所吸引。在當年發表於《建築學報》的文章中,驚嘆地寫道「這座建築在我國建築史上占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這座被梁思成連連稱奇的建築,就是始建於唐朝,重修於明萬曆元年的「真武閣」。
真武閣的奇妙在於,整座建築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將近3000條構件相互串聯、相互制約、相互扶持,然後渾然一體。更令人稱奇的是,真武閣第二層的四根大木柱,竟然全是懸空狀態,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支撐起這層閣樓的。
這根懸空柱的高度是3.5公分,每個第一次到真武閣的人都會被震撼到,就覺得古代的匠人怎麼能夠建造出如此神奇的一個建築。要破解其中的玄妙,需要細心觀察。原來,整棟建築有8根落地柱從底層通到頂層,它們是真武閣的支點。在上面的兩層,落地柱上橫貫著72根挑枋,這些挑枋就是懸空柱的秘密所在。
這個落地柱,就是一個挑扁擔的人,然後這三條穿枋就是它的扁擔,擔子的一端是挑的屋檐,擔子的另外一端就是懸空柱。真武閣的柱與橫樑交界處的榫卯並不嚴絲合縫,咋看還以為是技術不精,其實,這正是它的精華所在。
每當颱風來襲時,動態的榫卯與斗拱能夠消減風力。因此,四百多年來,真武閣經歷了五次地震、三次特大颱風,依然安然無恙,成為中國唯一一座沒有進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純木樓閣。
歷經戰火洗禮和時代變遷,容州古城經歷了數次重修重建,但真武閣一直是這座城市的中心地標。每當人們登閣遠眺,南岸平原、東南山嶺,容州大好風光都能一覽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