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電影藝術家陶金:上海灘的古典一派,如今已逝去34年

2020-01-22     電影維度

2000年初,隨著格里高利·派克等老一代好萊塢電影演員的相繼辭世,影迷們曾發出過「古典已死」的慨嘆。而隨著2007年歲末,孫道臨的離開,也足以使我們在中國電影的歷史上,產生同樣的悲哀。

「古典一派」的滋生土壤是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那是個中國電影的活躍年代。那時候的大牌明星包括金焰、趙丹、陶金,金山等都是「古典一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老演員陶金。

陶金 ,原名陶秉鈞,1916年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青年時代,陶金曾在北平精華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和書法。1934年,18歲的陶金同時報考杭州筧橋航空學校和閻哲吾在濟南主辦的戲劇訓練班,結果均被錄取,最後他選擇了學習話劇藝術這條路。

三四十年代,社會上流行穿西裝,而陶金的西裝是在舊貨攤上買的。他不講排場,不鋪張浪費,不喜歡出入交際場所,所以當時的媒體甚至送他「電影圈裡標準老實人」美譽。

1937年,陶金與范雪朋共同主演愛情電影《楊柳村》 ;同年,退出大一影片公司,並加入了上海業餘實驗劇團。

1940年,與郭壽定、張立德聯合出演戰爭電影《勝利進行曲》;同年,與白楊合作主演抗日電影《青年中國》。

1947年,與白楊合作主演以抗戰時期抗敵演劇隊四、九兩隊的生活為藍本的抗戰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同年,與白楊、舒繡文聯合主演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在片中飾演比較淳樸的愛國青年張忠良,這一年陶金也憑藉這兩部電影走向了演藝事業頂峰。


1951年,與李麗華搭檔主演劇情電影《血海仇》,在片中飾演被鄉中惡霸陳四爺誣指為賊的農民趙福田。

1952年,與小王玉蓉、孫景璐聯袂主演劇情電影《方珍珠》,在片中飾演不甘心做日寇奴隸的民間藝人「破風箏」。

1957年,執導由王丹鳳、湯化達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護士日記》,該片根據艾明之的長篇小說《浮沉》改編。

1986年9月28日午後5時40分,陶金因晚期肺癌而逝世,享年70歲。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年之際,陶金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陶金作為銀幕上成功的古典演員,就在這個老實人身上,卻曾經發生過一段驚心動魄的情感糾葛,但陶金最後還是選擇了對家庭的責任與忠誠,並將之恪守到生命最後一刻。

1950年5月底,陶金在香港的「大光明」影業公司,執導一部根據內地四川某縣發生的一起以叔父迫害親侄女的新聞報道為素材改編而成的故事片《詩禮傳家》。

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陶金與該片的女主角李麗華,通過整個創作中的合作,在情感上產生出一種男女之間非常微妙的感情。

儘管這樣的愛戀是甜蜜的,但陶金卻因此陷入痛苦的矛盾之中。大家都知道,早在1936年,年僅20歲的陶金就與話劇明星章曼苹結婚,而且大女兒已經14歲了。雖然,早在多年前在重慶演出的時候,陶金夫婦就因為家庭瑣事不斷爭吵,一度在情感上出現了明顯的裂痕,但當陶金在選擇愛情還是家庭的時候,依然十分痛苦,只能瘋狂地投入影視創作來麻痹自己。

1951年2月,當陶金和「大光明」影業公司連人帶廠集體重返上海時,他不得不開始正式面對妻子還是情人的選擇題。

其實,就在陶金離開香港的時候,已經跟李麗華有過一次共同商定,那就是在陶金與妻子履行解除婚姻的手續後,兩人便可以正大光明地再續前緣。

可是,當陶金向章曼苹鄭重表白自己的態度時,妻子卻堅決不同意。爭吵,一次又一次,陶金精疲力盡。

一天深夜,陶金突然看到好不容易才願意和自己同睡一床的兒子的小臉蛋上,還分明掛著一抹未乾的淚水,突然意識到自己和妻子的爭吵已經讓孩子幼小的心靈也開始承受這種痛苦時,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很快,身在香港的李麗華突然收到了陶金寫來的萬言書信,她默默地接受了陶金的選擇,不過,李麗華為此很長時間都沒有走進內地。

真是命運弄人!就在此時,當章曼苹感覺到與陶金的情分已盡,無可挽回時,就主動同意在兩個人的離婚書上簽名。可是,留意已決的陶金,接過離婚書馬上撕個粉碎。

在以後的日子裡,不論是妻子被打成「右派」還是自己變成「牛鬼蛇神」,陶金都堅定地與妻子站在一起,直到1986年9月28日下午5時40分,停止呼吸。

儘管很多人對陶金與李麗華的不了情很是惋惜,但大家更對他的責任感與忠誠表示敬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4Y4328B3uTiws8Kso5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