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市,昭化區,柏林溝古鎮。
一個小眾而寧靜的古鎮,因柏樹成林而得名。
依山傍水,秀美古樸,居於蜀道之上,更有浪漫美名。
這座藏匿於巴山叢林中的小鎮,遠在秦漢時期就為葭萌故地,西漢平帝時已興市場。是米倉道分支利閬古驛道的重要驛站,東出夔門,西達成都,北通西安,南接重慶。
這個古鎮里,以關羽封地、關興墓、馬超衣冠冢等為代表的三國文化,以魁星樓、夯土牆民居等為代表的建築文化,以金錢棍為代表的川北民俗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猶如一個天然的文化公園,向今人訴說著蜀道的前塵往事。
現存有石板古街500餘米,街道兩旁穿斗結梁的古建依舊,蜀道風情尚存,堪稱殘留在世的川北民居之標本。
行走在古鎮中,百年舊屋和青石板隨處可見,每一個角落裡都藏著歲月的痕跡。而街道旁的莊嚴廟宇,古木青磚,一步一步,周身滿是古老而靜謐的空氣。
寧靜的湖水成為了連接村落之間的橋樑,不用出遠門,就能感受到江南水鄉的悄然靜謐。
柏林溝古鎮,一片未被商業化的處女地,沒有媲美黃龍溪古鎮的名氣,卻保持著一份獨特的低調與寧靜~
相比於廣元的名聲大噪和高昂的房價,柏林小鎮有著不同於廣元其他地方的寧靜。當地人吃著清淡的飲食,操著帶有本地特色的方言,穿梭在古老坊街,安逸地過了上千年。
1900年前的西漢時期,柏林小鎮還只是一個來往商旅交易的市場,隨著商業漸漸的興起,來往的旅客開始選擇在這裡定居。一磚一瓦,無不透著歷史的沉澱。
靜下心來,觀賞古鎮,別有格外的美。
錯落有致的兩層小樓,阡陌斑駁的石板小路,找一個清晨或者黃昏走在柏林小鎮,一種歲月打磨千年時光的美,便油然而生。
村裡有一棵百年古樹,下雨的時候,滿地落葉,落在心頭,小貓小狗來到此處,也靜謐地蜷縮在角落之中,在陰雨的天氣中打著小盹。
村裡的居民依舊保持著最古樸的生活方式,清晨出工,日落而歸。古鎮里隨處可見背著背簍出行的村民,累了就隨手找一棵大樹背靠休息,一片舊時光的真實寫照。
不能錯過古鎮的魁星樓,坐落在古鎮的最深處,藏匿在青山碧水之間,是古鎮的中軸線,似乎時光就停在了過往時間的縫隙中。
天氣晴朗的時候,臨湖而立的魁星樓最是迷人,陽光灑在屋頂上,映射出斑駁的黑影。
爬上魁星樓登高遠眺,古鎮的全景皆可收入眼中,碧綠的柏林湖和連綿的青山,村裡玩鬧的跑跳的孩童,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
古鎮的入口處矗立著古剎「廣善寺」,該寺始建於東漢,稍微晚於洛陽白馬寺,是古代我國腹地上建立的第二批佛教寺廟之一。
據清乾隆壬戌碑記:「柏林溝廣善寺為漢代名剎,寺前大柏樹一株,院內二株,故曰柏龍鄉,又曰柏林溝。」步入寺內,一口天井旁邊,兩株柏樹,穿房挺立,蔚為壯觀,據說這是張飛率軍過此時所植。而寺院門前的一株古柏,據說樹齡比寺廟內的兩株還要長得多,大概植於公元128年。後來,當地人用這三株古柏象徵著「劉、關、張」三兄弟。
每天,村裡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這裡朝拜,沿著寺廟外的圍牆走一走,總能偶遇參拜的慈眉善目的村民或者來自寺廟的師傅,耳畔是從寺廟裡傳來的鐘聲和誦經聲,心特別容易寧靜下來。
順著古鎮里的路走到盡頭,就是柏林湖。連接兩岸的橋名為「嵐橋」。
嵐橋被譽為「愛情橋」,曾經魏奎元和蘭瑞蓮的愛情故事,流傳千百年。
清代廣元人金庭和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嵐橋會》,先是被川劇搬上舞台,後被豫劇移植。專家認為:「川劇、豫劇都有《嵐橋祭水》等劇目演出,故事藍本皆來源於柏林溝古鎮,故事中的黎山書院、嵐溪橋、馬蹄灘、蘭家灣有憑有據,處處可考。」
站在橋上,感受湖風陣陣,遙想魏公子與蘭小姐「化錦雙飛」的悽美愛情故事。青山碧水,雲崢霧繞,好一幅中國田園的山水畫。
正因為嵐橋與故事,柏林溝古鎮也被譽為「中國蜀道浪漫古鎮」,不少處寓意浪漫的景觀不時閃現。
來廣元,還要品嘗一下這裡的米涼粉,大米製作的米涼粉,配上辣椒和米醋,只要一口下去,就能找回鄉愁的味道。
逢年過節時,古鎮還會擺上長街宴,全村的老少都會齊聚一堂,每一道菜都是本地最有特色的時鮮。
這個即將到來的春節,或許你去就能碰上,不要錯過哦!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