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的人們,頓頓酒席都要吃河豚?

想吃江鮮要去哪?靖江諺語告訴我們答案:「春風吹來暖洋洋,要捉刀魚下南洋。初夏時候下長江,捕捉鰣魚日夜忙。秋天一到捉江鰻,夫妻二人駕漁船。冬季螃蟹最值錢,條條線網下江洋。」

攝影/黃彬彬

刀魚、鰣魚和河豚這著名的「長江三鮮」,常與「靖江」綁在一起出現。四季不斷的水產,造就了這座城市「中國江鮮之鄉」的美譽。

河豚 攝影 / 醬子

靖江人給這些水產的最高禮遇,是熟諳它們的所有特性,烹制出食材的原汁原味。按時節來分,刀魚帶著桃花的味道鰣魚帶著薔薇的味道河豚帶著柳絮的味道……清蒸刀魚、清蒸鰣魚、春筍燒鮰魚、河豚燒青菜等,看似簡單實則暗藏功力,一口下去,鮮掉下巴。

蟹腿肉做成的丸子 攝影/龍馬

生活在海中的刀魚是一種洄遊魚類,靖江離海不遠,刀魚來到這裡時,能量消耗不多,體態豐腴,肉質細膩,味道最美。

靖江本地常見的刀魚做法有清湯煮、清蒸、紅燒、油炸等,而清湯煮最能體現原味。先在鍋中放些許菜油,等湯煮好後將刀魚入鍋,再配以小蔥、料酒,鮮美的刀魚混著小蔥的清香以及料酒的醇甜,味道最是純正

刀魚,其實蠻貴的 攝影/賈亦真

等到桃花將落,薔薇開得正盛時,下一批洄遊者——鰣魚,便成群結隊來到靖江人面前。早在明代時,鰣魚就因口感出眾,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備受世人追捧。但它們極為嬌嫩,對水溫要求較高,往往一離水面就很快死亡,從古至今都極為難得。

靖江段的鰣魚最為肥美,為了保持這獨有的肥質不被沖淡,烹飪鰣魚,本地人首選的做法是加入南腿、豬油一同清蒸。

70年代的鰣魚加工廠 攝影 / 風物君

正所謂「鰣魚吃鱗,甲魚吃裙」,不同於烹煮其他的魚時去鱗,鰣魚的鱗,靖江人是不會扔掉的,因魚鱗正是鰣魚的精華所在。

至於三鮮里的最後一鮮——河豚,因其強大的毒性和欲罷不能的美味,一直都處於吃與不吃的風口浪尖之中。坊間一直流傳著「拚死吃河豚」的說法,可見吃貨們的執著。

河豚鼓起來像個球其實是它自衛的方式。河豚正常的形態是這樣的 攝影 / 醬子

靖江的河豚大多是人工淡水養殖,只要處理好河豚自身毒素主要集中的三個地方——「籽、血、睛」,便可放心大膽地吃。但處理時還是要十分注意,煮時定要燜煮至極熟極爛,以免帶生仍留有毒素。而性涼可祛除熱性的菜油,也是煮河豚時的必備。

如果你不想被河豚皮外面的「刺」扎到,得把皮捲起來吃。攝影/龍馬

今日在靖江,各種名貴江鮮眾多,但不論什麼人家擺酒席,一般壓軸的大菜都是河豚。

清蒸白絲魚 攝影/龍馬

除了大名鼎鼎的長江三鮮,各式江鮮都早已融入了本地人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大盆乳白色的昂赤魚、鯽魚燒豆腐湯,濃郁鮮美毫不遜色。在這片被長江青睞的土地上,人與江鮮的故事還將繼續書寫。

你最喜歡哪道江鮮呢?

文丨袁燦興

本文取自《風物中國志·靖江》,有刪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3hC-m4BMH2_cNUgk7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