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到戲曲人物畫,看的是高馬得,他那幾筆真巧,畫才子佳人尤其好,恍惚之間,像有春風吹進衣衫里,像看到年少時的心上人迎面走來,而自己也成了少年,迎著她的腳步,聞著她的香味,想要喊她,又說不出口,柔情暖意整個順著咽喉咽下去,又羞又喜。
但後來看到了關良,才知道高馬得還是薄,不過是甜蜜的瞬間,原來經不起考驗。
關良的畫是照著戲台上畫的,可是臉譜也不像,行頭也不對,筆墨簡單,顏色也很隨便,只是大致勾勒出一個形狀而已,然而看畫的人卻能看得出那是取自台上的戲,相信畫中的人即是戲中的人,不是什麼生搬硬造的意象。
這太難了,別人畫戲,畫的是心中的想像,是游離的情緒,是主觀的創造,唯有關良能跳出戲外,冷眼觀照,描出戲的神髓。
前者是表達,後者是記錄,因此誰也沒有關良的戲味濃,誰也不如他雄渾深厚。
因為他所展示的,不是個性,而是群性,是悲天憫人,是最強音,不管寥寥數筆,不管牝牡驪黃,不爭不顯,永遠在高處。
曾看過關良的一幅武松,印象很深,畫裡面武松的臉是鐵青的,並且暗淡無光,神情很肅穆,或者說是面帶煞氣吧,好像月影瞳瞳,不明不白,我心想這才是天傷星啊!
武松一生都是個受折辱的人,不是什麼走馬觀花的英雄,他豪爽的時候心也是苦的,沒有一天快活過。雖然這種感覺是從畫中得來,可我卻不覺得是看了一幅畫,倒像是看了一齣戲,或者聽了一個故事,我看著武松的眼睛,就想到他的少年亡命,想到他在滄州柴進府上忍著,想到他祭兄時那種悲痛,然後就情不能自已。
等我冷靜下來,回想一遍,我又發現關良其實什麼也沒說,只是指給我看,喏,那就是武松。
還有一幅霸王別姬,畫的是勸大王那一幕,虞姬沒戴如意冠,也沒穿虎頭魚鱗甲,霸王也不是福字冠霸王靠,兩個人身上都是一團灰色。
虞姬在帳下舞劍,霸王只管在桌子後頭瞪著眼看著,看著看著,忽地站起來了,一隻手撐著桌子,一隻手按著劍,畫的就是這一瞬間的景象,太可憐了。
霸王的臉是一團赭黃色,兩隻眼睛瞪得,好像他不是霸王,是一個沒有用的丈夫,虞姬也只是一個堅強的妻子,和每個不幸的家庭一樣。
我心裡忍不住要同情他們,可我不知道我究竟是在同情他們,還是同情我自己。
戲劇能給我的,關良都給了我,除此以外,又好像得到了一些安慰,好像是借了霸王的嘴向虞姬告解了一番,心情也開朗了。
所以關良的畫特別耐看,一看就是半天。
P1
關良
貴妃醉酒
我們看這幅貴妃醉酒,貴妃醉了沒有呢?沒有。沒有醉的貴妃還叫什麼貴妃醉酒?豈不是畫錯了?
不是的,貴妃醉酒的戲眼不在「醉酒」上,而在「求醉」,為什麼求醉?因為寂寞,寂寞讓人痛苦,讓人煎熬,還不如醉了算了,醉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可是什麼都不知道了還有什麼意思呢?因此,要畫她清醒的時候,畫她的痛苦,畫她的煎熬,畫她最美的時候,即是欲醉沒醉的時候。
至於醉酒,哪怕她不醉,只要她是寂寞的,總會醉,不爭來早與來遲。
文韶關
這幅是文昭關,文昭關是楊寶森的代表作,蒼涼冷落,是一齣好戲。
聽過這齣戲的人一定深有體會。這時候剛剛打過五更鼓,楊三爺唱起二黃原板:「雞鳴犬吠五更天,越思越想越傷慘。
想當初在朝為官宦,朝臣待漏五更寒。到如今夜宿在荒村院,我冷冷清清向誰言!我本當拔寶劍自尋短見,尋短見!爹娘啊!父母冤讎化塵煙。」
楊寶森的哭頭,最慘了,何況又是在五更天,夜深人靜,靜得要死。
鬧宴
畫上無題,不知道是什麼時期的孫悟空,我的理解這是在天上鬧宴之後的孫悟空,他正在往家走。
大鬧天宮固然是抗爭,但並不算得意,因其心裡終究還是委屈的,我們看畫上的悟空,他拉著臉,狠也撒了,仇也報了,禍也闖了,仍然拉著臉,人嘛,總得求認同,求接納,總得有一點入世的精神。被人趕出來的也好,自己賭氣跑出來的也好,都是沒立住腳,都是失敗。
關良畫得孫悟空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這才是回家的感覺。
鐵扇公主
鐵扇公主看孫悟空是敵視的眼神,她兩手掏翎,好像一隻斗蟲,這種人倒常見,可孫悟空是同情的眼神,這可難了。
他就在一旁看著,不是冷眼是熱眼,我從來沒見過這麼溫文爾雅的孫悟空,風盪起了他的下擺,他微笑著,沒有嘲諷,沒有得意,反倒有一種關懷。這也是我見過的最瀟洒的孫悟空。
烏龍院
關良眼中可能儘是良人,每個人都很清白,因此沒有不良的人。
這幅烏龍院可以看到閻婆惜的苦悶,身上穿著美麗的裙子,案上瓶子裡插著梅花,對面卻坐著一個不可愛的男人,夜深了他還不肯走。
青春是那麼美好,我卻什麼都做不了,無意識地踱步,擺弄手指,想人,想像另一種可能,想像一切都是不同的,想像自由。自由能給人快樂,可是並不能帶來勇氣,想像自由才能給人以勇氣。
蘇三起解
再看這幅蘇三起解,正是卸枷的那一刻,蘇三到底是煙花女子,風塵中人,剛剛摘了枷,先拿手去理鬢邊的頭髮,不是揉肩不是伸腰,是抿頭髮,是整她的妝,這是真正的風流,哪怕穿著罪衣罪裙,哪怕在荒郊野外,也要美,也要睃一眼旁邊,因為習慣成了自然。
崇公道倒是個老實人,只顧著呆看,兩個人誰也沒說話,就是這樣看一看而已。
當我看到這幅畫,我實實地感受到兩條生命,有人說中國近現代畫壇有三座高山,為齊白石的花鳥、黃賓虹的山水、關良的人物,此言不虛啊。
望江亭
望江亭是張君秋的名作,畫的是譚記兒給楊衙內斟酒,就在這望江亭內,燭影搖紅,兩個人各懷心事。譚記兒不像俠女,楊衙內也不像壞人,倒像是兩個陌生的人在應酬,為了謀生而忍耐。
我喜歡畫里的這種不激烈的鬥爭,這讓我想到生活中的種種不激烈的鬥爭,種種忍耐中的進取,種種選擇,種種犧牲。很多生活里的常識據我看根本談不上什麼智慧,因為太平常了。
野豬林
關良對人物的理解很準,他分得清性情和本心的區別,所以他畫人物不畫性情,而是畫本心,畫元神,比如這一幅林沖發配,他不畫魯智深的粗豪而自見佛性,不畫林沖的隱忍而自見忠厚,不畫董超薛霸的乖張暴戾而自見麻木。
P2
林風眠
林風眠畫戲也很早,他是表現主義的,是立體派,雖然也叫戲畫,可是更偏重於畫,而不是戲,更多追求形式美、裝飾美,他的趣味在營造的艱苦和視覺的新鮮上。
如果說關良是芙蓉出水,那林風眠就是錯彩鏤金,很難說好與不好,就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美是真美,真工巧,然而也見不到真性。
這種精美典麗的手法,向來以氣勢見長,只適合表現宏大的主題,用在戲畫這種小品上,就不免顯得呆板。
霸王別姬
秋江
定軍山
白蛇傳
宇宙鋒
P3
韓羽
韓羽的特點是冷靜、理智,他的畫里有一種出世的態度。世上行行色色的人,他能理解他們,可並不在乎他們。
看韓羽的畫,需要用旁觀的視角,看見的越多,明白的越多,也就越失落,看到後來心就空了,只能體會到一種感情,就是聰明人的絕情。
他畫過一幅《關雲長與周倉》,畫上關公正襟危坐,周倉在一旁侍立,題曰:"據民間傳說,周倉比關雲長的本事大",這算什麼呢?這是點破,是披露,是揶揄,是刻薄,現在管這路話叫吐槽。吐槽當然有趣了,可是也經不起回味,因為吐槽是從理智中來的,也必向理智中去,當中沒有深情。
戲曲人物
看韓羽寫的雜文《品嘗》:「一老鄉進城,買了一包元宵。蹲在食品店門口,邊吃邊自言自語:『都說元宵好吃,一點也不好吃』(其實是還沒煮的元宵)。
又有兩人坐在火車上,用刀子削著南京板鴨,一嚼一咧嘴:『徒有其名,不好吃,不好吃』(其實也是沒蒸過的板鴨)。
這是聽來的兩起『土包子』鬧的笑話。『土』不可笑,可笑在不懂自以為懂,還沒弄懂吃法就忙著吃起來且忙著表態了。」
這種腔調讓我想起姜昆的相聲,滿都是「諷刺與幽默」的習氣,獨不見人文精神。
打漁殺家
肖復興說:「關良更像梅蘭芳注重表演本身;馬得有點兒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而韓羽則是地道的布萊希特,間離的效果格外明顯,多生象外之意。」
這形容很妥帖,但我對布萊希特的那一套是持懷疑態度的,所謂的象外之意,也不過就是些概念罷了。
昭君出塞
三岔口
白蛇傳
連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