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現「心裡偏差」,易在育兒過程中掉入「功利主義」的陷阱

2019-09-23     陳青青說育兒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功利心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地方得當,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前進的動力;用錯了地方,不是父母害了孩子,就是孩子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記得親戚家有一個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背會了三字經,到了上小學的時候,這孩子已經把「唐詩三百首」背會了一多半。不僅如此,孩子的各科成績都是班裡的第一名,連老師都感到驚訝,以為這孩子是個天才。

可是只有我們知道,這哪裡是天才,根本就是我親戚逼出來的。孩子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起床之後先背一遍古詩詞,吃早飯的同時還要聽廣播里的歷史講壇,別以為這是孩子的愛好,聽完之後還要把內容複述一遍呢。親戚在開車送孩子去學校時也不讓他閒著,手裡必須有一本數學題,不到學校門口不能放下。

每到過節的時候,是親戚最有面子的時候,大人們聚在一個屋子時,這位親戚總要把孩子叫過來表演一段背誦。孩子真不枉每天這麼辛苦,還真的能贏得大人們一片叫好,這時親戚的臉上總是充滿了得意。

我也是叫好的人當中的一個,當時我看到這孩子的知識儲備量時,心裡也是一驚,我們上學那會哪會背這些東西呀。可是轉念一想,我又為孩子感到有些不值,小學那點知識孩子早就融會貫通了,其實他就算現在跳級上初中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我親戚就為了在人前有點面子,每天不停地逼著孩子學習,還總把「我家孩子以後肯定掙大錢」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但是孩子的志向真的是像親戚說的那樣「掙大錢」嗎?有一次過年,孩子想去買點鞭炮,親戚忙著和人聊天打趣,就委託我帶著孩子去買。在路上,我試探地問他:「你這麼小就學會這麼多東西,真了不起!」孩子聽到我的誇獎,卻絲毫沒有高興的意思,反而一臉愁容地說:「小姨你別說了,我倒希望自己是個傻子,那樣就不用每天累成這樣。」我看著孩子厚厚的近視眼鏡,心裡五味雜陳。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但是許多家長的心態都不是很正,在引導孩子時總是容易「跑偏」。

一、父母易出現哪些「心理偏差」

1.家庭條件

社會有時候還是很現實的,不管父母再怎麼對孩子好,能力也始終是有限的,父母能提供給孩子的條件也是有限的。但是有的家庭條件好,生活比較優越;而有的家庭就不是那麼寬裕,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這就在無形之中形成了對比。有了對比就會有落差,父母之間的攀比就是父母心理偏差形成的原因之一。

2. 孩子之間的比較

家長們平時都是各忙各的,基本上不會互相有交流,而學校的家長會就讓家長們聚在了一起。家長們在一起時,除了一些客套話之外,聊的都是自己的孩子。這時成績好、能力強的孩子的家長在這時就會顯得壓過別的家長一頭。而其他家長在家長會上受了刺激,回到家裡拿孩子出氣也不足為奇。

3.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除了和外界的比較之外,父母更希望孩子是實實在在的有能力。許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往往是孩子達不到的。一旦孩子沒能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長期建立起的自信就會消失,也就會對孩子失望。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讓我覺得,養孩子就是為了和別的家長孩子比較,誰的孩子更強,家長臉上就有光。但是我要說,養孩子從來不是家長之間的比賽。

二、養育孩子從來不是父母之間的比賽

1.父母丟掉了初衷

當孩子剛出生時,父母心裡想的是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的就足夠了,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家長圈子的擴大,父母逐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但這也並不代表孩子除了健康之外不需要擁有任何能力,只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花了那麼大的心血,不只是為了圖個面子。

2.家長忽視了孩子的想法

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都希望以後能把自己的愛好當成職業。但是在家長看來,孩子的許多想法都是不成熟的,而父母自以為社會經驗豐富,孩子只要按照自己規劃的路線去走,一定能成功。可是結果又怎麼樣呢?孩子們一個個被家長逼著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能力沒怎麼見長,倒是長了不少的心理問題。

2. 家長過於功利

這是很多現代家長的通病,什麼與人為善、助人為樂都是虛的,只有拿到獎狀和獎章才是實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家長總是略過對孩子品行的培養,轉而去培養孩子考試的能力。

許多家長都盼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當老闆、賺大錢,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物質的、現實的思想,簡直把孩子當成了自己未來的「搖錢樹」。

三、父母掉入「功利主義」陷阱,拿孩子當「搖錢樹」的危害

1.孩子品行不端正

功利心聽上去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人總要有點上進心嘛。但是一旦功利得太過,孩子的眼裡就只剩下利益了。得到利益時,孩子和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孩子就會不擇手段地去維護自己的利益。

2. 孩子記恨父母

我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對夫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停地逼他學習,最後孩子畢業出來之後賺到了錢,卻反過來要和父母斷絕關係。

這並不是聳人聽聞,孩子是人而不是工具,如果父母為了自己而把孩子當成賺錢的工具,毀掉了孩子本來的理想,孩子會對父母懷恨在心。

3. 功利主義的極致是失敗

具有功利心的人,確實能得到一些小便宜,但是小便宜占得太多了,眼光也會變得短淺。人如果只看眼前而不看將來,那等待他的必定是失敗。

孩子既不是父母的面子,也不是賺錢的工具,而是爸爸媽媽的親生骨肉。適當對孩子有點要求是可以的,但是請不要為了自己的一時舒適而毀掉孩子的一生。

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是如何看待功利心的呢?你們又是如何避免把功利的危害帶給孩子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

青青專注於育兒經驗的乾貨分享和觀點碰撞,關注【陳青青說育兒】,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幫您解決在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讓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期待您收藏、轉發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vy9X20BJleJMoPMjz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