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生命,都永垂不朽—致曾失去孩子的父母

2019-07-19     諮詢師欣然

文 欣然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1,

這是一個2歲女孩兒的媽媽,來的初衷,是因為夫妻關係不良。孩子的父親,工作很忙,回家很晚,疏於對妻兒的照料。即使回來,兩個人的交流也很少。是個典型的喪偶式家庭。

妻子覺得,丈夫不愛這個家。更何況,孩子還小,是最需要關愛的時候。妻子道理講盡,也不見丈夫有改善。於是,妻子對丈夫提出了嚴正警告,要求他必須回來吃飯,周末要陪孩子玩,否則就離婚。

丈夫不願離婚,於是回來,可依然沒有笑容。有一次半夜起來,妻子發現丈夫守在孩子的小床邊,抱著頭坐著,心裡很是害怕。

「你說他為什麼會這樣?是外面有人了?還是壓力太大了?」她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他這樣多久了?」

「好幾年了,就連懷我們家孩子,他好象也就高興了一下而已,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什麼樣?」

「上一次懷孕,他不是這樣的。」

「上一次懷孕是什麼情況?」

我自己都沒想到,這一問,問出了這個家庭沉封已久的一個秘密。

原來在這個孩子之前,他們還有過一個孩子。因為先天性心臟病,生下來就不太好,他們一起與死神抗爭了6個月,但孩子還是走了,也是一個女兒。那是一段很艱難的日子,孩子太小,連骨灰都沒有留下。於是,他們在家裡,給孩子留了個位置,是一個上了鎖的柜子,裡面全是給孩子準備的衣服和物品,還有照片。後來,他們決定再要個孩子。可那個柜子,這麼多年,誰也不敢去開。

接下來的諮詢中,我邀請了丈夫,因為需要夫妻一起來完成一場告別儀式。一個不苟言笑的男人,在諮詢室里,與妻子抱頭痛哭,多年壓抑的情感,象水龍頭一樣傾泄而出。

他說:「一看到女兒,就想起以前的孩子。我越疼她,就越會覺得對不起那個孩子。我知道這對女兒不公平,可是我沒法控制,我做不到。」

「沒有人讓你放棄第一個女兒,你本來就有兩個女兒,一個在天堂,一個在人間。」

「那她在天堂會寂寞嗎?」這句幼稚的話,意味著他開始接受現實了。

「我想不會,那裡也有屬於她的家。如果爸爸媽媽妹妹過得幸福,她會更開心。」

我建議他們為逝去的孩子尋一處安葬點,把遺物從家裡轉移出來。只有孩子得到安息,他們才能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們接受了建議,說會定期去看看孩子,說說他們現在的生活,等現在的女兒大一點,也會帶她去看姐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只是他們的使命不同,有的留在了人間,有的則回到了天堂。每一份緣分都來之不易,請不要為了不可挽回的過去,忽略了去愛,身邊的人。

2,

有位抑鬱症恢復期的女性,前來諮詢是否可以結婚的問題。她說這幾個月來,她總是反反覆復做一個夢,夢中有一雙小手,伸向她;可是卻看不到臉。這讓她患上了嚴重的失眠,不得不依靠藥物來治療。

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的婚前恐懼症,與前一段婚姻中的經歷有關。提到離婚的原因,她突然說了一句話:「如果那時不是天天吵架,孩子現在應該已經上幼兒園了吧。」原來那時懷孕因為情緒不穩定,總是和丈夫爭吵,後來孩子流產,她也因此和丈夫離了婚。這件事已經過去了3年,可提及當時的場景,她依然泣不成聲,好象事情發生在昨天。

我問她對孩子流產是否有內疚,覺得是自己的錯?她說是,有一度也想隨她去了。正是在那段時間,她患上了抑鬱症,藥物和物理治療讓她的身體和思維慢慢地得到恢復,她放棄了死的念頭。可卻始終無法開心起來,因為病根還在。

後來她認識了現在的未婚夫,他給了她很多的照顧和陪伴,可是隨著婚期的接近,她開始變得有些恐慌。關於再婚,我們探討了很多。她開始意識到,強烈的負罪感是導致抑鬱症的病因;而再婚就象一根導火索,將她沉睡的潛意識重新調動起來。

一旦結婚,接下來就會涉及到懷孕生子的問題。相似的場景開始重現,勾起了她對過去事件的情緒記憶,導致了那個反覆出現的夢。而夢裡出現的孩子就是她的病根。

我們用了大量的時間,去重構整個事件。導致流產的原因很多,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她的那次情緒激動必然會導致流產。就連醫生也說可能是胚胎先天發育不是很健康。所以那只是意外,總有些事情非人力可以操控。

為了讓整個事件有個結束,我們在諮詢室,安排了一次小小的告別儀式。對著那個未曾出生的小生命,她說出了所有的難過、委屈、不舍、心疼、還有內疚,最後,送去了她最真誠的祝福,祝小天使在天堂快樂地生活。與小天使揮手告別時,我看到她的嘴角閃過一絲微笑。

《集結號》里,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生命,都永垂不朽。我想,這其中,自然也應該包括,那些尚未出生就悄然離去的小天使。

3,

曾經回答過一個關於夢的問題,內容是:「感情很好的妻子去世一年多,為什麼一次都夢不到她?」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討論,有不少人留言說,他們也有同樣的經歷,自從親人過世後,總想著能在夢裡相見,可是卻怎麼都夢不到。

其中有一位母親,私信中和我聊了很多,說女兒去世頭天晚上,夢到騎自行車爬坡沒有過去,心裡特別害怕,結果第二天孩子就因心臟病過世了。孩子在去世前半小時還曾打電話說想見見媽媽,可因為分隔兩地沒有見到孩子最後一面,這位母親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煎熬中。

因為有很多的話沒來得及和女兒說,她把希望寄托在夢裡,非常渴望能在夢裡和女兒相見,可2個多月過去了,卻始終夢不到。

我解釋說,當時夢裡爬坡的感覺,就像心臟的波動,和女兒心臟不舒服的感覺,是相似的。沒有爬過去,可能就是她心臟承受不了的時候。其實母女連心,她們已經提前在夢中相見了。

我請她放鬆,試著通過冥想的方式,把想說的話對著孩子說出來。後來她告訴我,她又夢到了騎自行車。可能是因為她太想見到女兒,所以她的潛意識,用一種似曾相識的騎自行車的方式,幫助她和女兒重新建立了聯結。

很多時候,親人的去世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離別的痛苦。更難承受的,是深深的自責和懊悔。我們不願意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因為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其中有不少人會因為長時間的過度自責,無法開始新的生活;嚴重者會因此導致抑鬱症,甚至出現自傷和自殺行為。

這些活在痛苦中的家屬們,正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

4,

國外著名的心理大師海靈格,在《愛的序位》里談到「家庭序位」的問題。其中有個觀點是這樣的:每個因意外而近去的家庭成員,即使還沒有出生的嬰兒,都必須得到整個家庭的尊重。如果他們的存在被隱藏,或者排斥,家裡的其他一位成員就會接替他們的位置,可能在身體或精神方面出現狀況。

只有接納已故生命的存在和離世,家庭內部愛的力量才會重新流動起來。

如果有些生命的消逝無法避免,除了悲痛,至少還有兩件事可能做:

1,給生命以尊重:無論多小的生命,無論存在過幾天,都需要一個正式的告別儀式。這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也為了讓活著的人可以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2,請關注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家庭里性格比較柔弱敏感、身體也比較弱小的那個,很可能是對家人去世承載過多的那個人,不要讓他們成為下一個犧牲者。

【我是諮詢師欣然,為大家解答問題,記錄隨感,如果某些話題引起您的思考和共鳴,請關注我,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uOICmwBmyVoG_1ZMu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