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吃西瓜

2019-07-28   看懂上海

上海人吃西瓜

這些年,上海的夏天一年更比一年熱,連日的高溫預警讓賣西瓜的簡直笑到合不攏嘴。打從小辰光有記憶起,我們家吃西瓜都是一刀切,半個瓜捧在手裡調羹挖的,只有這種吃西瓜的方式,才覺得「瑟一」。

夏日風景線

記得早些年,西瓜販子滾出了一個新的亮點,在道路的十字路口人行道上,擺了「龍門陣」:用綠色塑料做成半球,像半個西瓜,下面有四根鐵柱子撐著,像一個頂篷為西瓜的亭子,亭子裡面堆西瓜或擺椅子,人、錢、物都在裡邊,西瓜販子一邊大聲吆喝,一邊利索地稱量收錢,圍著一團人,挑挑揀揀。

路口四個角,遠遠望去,一簇簇碧綠色的西瓜亭子,夾著紅紅的帳篷,地上壘著一堆堆西瓜,一團團挑西瓜的人,夾著討價還價的哄哄聲、吆喝聲……,加上街上隆隆的車流聲,尤其在晚上燈火通明,人聲喧嚷,人頭攢動,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可如今這樣的風景越來越看不到了。小販駕著載重汽車或三輪車在路邊叫哼,更多的是昔日小販變成了店主,就算是一開間的門面也要掛上「水果大賣場」的店招。

(圖片攝於2006年)

西瓜的「稀罕」年代

如果吃西瓜是要多少有多少,但早在70、80年代那會兒,上海還是「買西瓜難」,人多瓜少,西瓜得算是夏天的水果大王了,只有發燒38.5度以上憑病歷卡才能買西瓜,否則只能「望瓜興嘆」。

那時候上海人買西瓜要排隊,為防止有人插隊,大家會在左袖上用白粉筆寫上號碼。買西瓜想渾水摸魚?門都沒有!

還有讓如今的小囡更看不懂的,西瓜是限購的,那時候還有西瓜瓤買。家家人家會帶著「鋼鍾鑊子」去排隊,三分或者五分錢一斤,能買到一鍋子紅的黃的、熟的生的西瓜瓤,就象今天中了彩票頭獎一樣開心。

以前大西瓜十幾斤的沒有人買,回想當年物質匱乏,是現在的孩子無法想像的,還以為是大人在說天方夜譚。當年冒著大太陽,到福州路浙江路口的南貨店去排隊憑證買西瓜,那時還不像現在到處有水果店,西瓜都是在南貨店買的。

吃西瓜的講究

回想小辰光放暑假的大熱天,西瓜小販是挑著擔子到弄堂里來吆喝的:「西瓜要伐——西瓜喔——」,「老虎黃西瓜要伐——老虎黃西瓜哦——」,一口浦東口音,聲音響亮,上海閒話講就是「刮喇鬆脆」。姆媽從窗外一望,便使勁叫喚:「買西瓜——」,於是便跑到樓下天井去挑西瓜。

買了西瓜放在網袋裡,然後弔掛在一口井中,這個事兒小孩最起勁,放在井中的西瓜,到下午三四點鐘吃,冰冰涼涼,至今難忘,如今冰鎮西瓜是再也沒有那個味道了。

以前買西瓜要拎只塑料網帶,這樣可以多放幾隻,當然還有走親訪友也免不了要拎點瓜果、餅乾等,以前沒有馬夾袋全靠這個塑料網袋,拎了時間長手掌又紅又疼。

會做人家的上海人西瓜吃完也不浪費,西瓜皮用鹽腌一下,次日可用,切成小塊,炒來吃,如果在菜場能買到毛豆的話,那麼西瓜皮炒毛豆子可算是一道高級菜了,大家可以飽餐一頓;再者,把瓜子洗凈曬乾,積累到西瓜下市,一小撮西瓜子積累到到秋天就是一個餅乾箱子的瓜子。到冬天每次炒一小碗瓜子,大家圍在一塊兒分享。

西瓜皮炒毛豆

上海人還有種說法,立秋應該是最後一次吃西瓜的日子,因為西瓜性涼,再吃就要鬧病了。姆媽總是說,只要立秋一過,這禮拜西瓜的價鈿是一天比一天便宜。

當下,正是吃西瓜的時節,每每吃西瓜的時候,總是會回想到那些往事。誰說吃西瓜也不失為老上海的一種記憶呢。

部分文字來源:caochikang新浪博客《新老上海的一道吃西瓜文化》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看懂上海粉絲群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