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範》規定,對採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礦渣矽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時間不得少於7d,對於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於14d。但是規範中規定的只是澆水養護的最少時間,而沒有給出澆水養護的最佳持續時間和最長時間。很多人對此有所疑問,混凝土的澆水養護時間越長越好嗎?顯然不是這樣的,地億建設為大家詳細解答。
加水養護時間越長,水泥的水化程度越高,水泥的不可逆收縮越大。水泥顆粒在水化過程中產生的水泥膠結不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同時也會產生較大的收縮,嚴重的情況會導致混凝土開裂。由於混凝土中的骨料具有穩定體積的作用,需要一定量的非水化水泥顆粒或其他惰性物質來穩定水泥石的體積。因此,固化時間越長,效果越好。把盲目延長灌水養護時間作為「加強養護」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現代水泥和混凝土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要求及時澆灌和養護。
試驗表明,混凝土7d和14d養護的干縮基本相同,但長期養護不能進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收縮。當混凝土長期加水時,由於混凝土內部產生的水化物增加,混凝土的收縮程度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長期濕養護不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干縮,雖然可以延緩收縮的開始時間,但影響不大。
一、表1:初期養護與養護後時間對混凝土干縮的影響
由此可見,過猶不及,混凝土的養護時間需要恰當養護。
「適時」養護時間的長短與組成材料的選擇、混凝土配合比、環境溫濕度、風速、養護方式等因素有關。
混凝土的水膠比越低,越要及時加強外部補充水的供應,但可適當縮短澆水和養護時間;當水膠比較大時,混凝土中的自由水較多,當混凝土處於相對濕度較高的區域時,濕養護效果不明顯;但其固化時間相對較長,從而使其滲透性穩定;若水膠比較大,則其處於相對較高的濕度。在小範圍內,不應忽視濕養護,也不應縮短養護時間;對於摻有粉煤灰等礦物摻合料的混凝土,由於水膠比小,在低水膠比條件下,只有強化水固化才能實現。能有效發揮出來,澆水保養不僅要充分而且還要時間較長。對於有緩凝外加劑和抗滲要求的混凝土,應按照質量標準的要求適當延長澆水和養護時間。
滲透性角度所要求的保濕養護時間如表2。
二、表2:滲透性穩定所需混凝土的養護時間
由此可見,混凝土的澆水養護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需要恰當。凡事過猶不及,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