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名將之花」蘇萊曼尼做客兄弟國家時,被美國無人機高調暗殺。這口氣,中東大國伊朗殊難下咽。但伊朗深知,僅憑一已之力無法與美抗衡,爭取國際和地區大國的聲援和支持迫在眉睫。
魯哈尼為何沒給普京打電話?
當地時間1月4日晚間,伊朗總統魯哈尼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電話,呼籲對方與自己聯手抗美侵略:「如果我們對美國的錯誤行為不採取一致立場,那麼巨大的危險將威脅到我們的地區。對侵略者的沉默會讓他們更加膽大妄為,我們必須做出反應。」
埃爾多安對蘇萊曼尼遇難表示哀悼,並譴責了美國的干涉破壞了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土耳其近年來與美國齟齬不斷,但畢竟同為北約盟國,不太可能與伊朗完全站在一個戰壕,去和北約盟主對著干。
眾所周知,由於在敘利亞問題上利益一致,俄土伊三國元首近年來聯繫熱絡,形成了定期會晤協商機制。那麼問題來了,魯哈尼都給埃爾多安打電話了,為何沒有求助於更具影響力、更樂於主持公道的俄羅斯總統普京?
克宮官網和俄官方報道顯示,蘇萊曼尼被炸死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普京通了電話,雙方對局勢發展深表擔憂,認為美國此舉或將使該中東地區局勢「極度惡化」。
截至目前,俄伊兩國元首就蘇萊曼尼之死沒有進行過直接溝通(筆者深度懷疑,魯哈尼曾嘗試打電話給普京,但被對方婉拒)。而普京在與馬克龍通話時的表態,也僅限於對局勢進一步惡化的擔憂和關切。
俄伊間當下的溝通只止於外長級別。1月4日,俄外長拉夫羅夫分別與伊朗外長扎里夫、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通了電話。俄伊兩國外長一致表示,美國空襲行動嚴重違反國際法基本準則,無助於解決中東地區多年積累的難題,將導致當地新一輪緊張局勢加劇。
也就是說,俄土兩國目前的基本態度僅限於口頭支持(對伊朗遭遇表示同情並譴責美國暴行),但直接介入伊美衝突、替伊朗出頭的可能性近乎於零。
在沒有世界性大國旗幟鮮明地替伊朗站台的情況下,第三次世界開打的可能性也近乎於零。
「國際友人」遭暗殺,普京為何沒有出離憤怒、挺身相助?
蘇萊曼尼是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的心腹愛將,在伊朗國內的影響力毋庸多言。其實,他生前也是深受俄軍政高層青睞的「國際友人」,有外媒甚至稱呼他是「普京的朋友」。
2016年路透社曾援引內幕人士消息稱,普京之所以於2015年決定出兵敘利亞保衛阿薩德政權,蘇萊曼尼是「關鍵先生」,起到了直接推動作用。
2015年7月24-25日,蘇萊曼尼秘訪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國防部長紹伊古舉行了會晤。
「蘇萊曼尼在桌上攤開了敘利亞地圖。俄羅斯人非常不安,他們感覺到局勢正急劇惡化,阿薩德政權面臨嚴峻威脅。」路透社的報道說:「但是,伊朗人說服了他們,局勢並非不可挽回,完全有可能重新占得先機。」
這樣,在蘇萊曼尼的成功遊說之下,俄羅斯於當月便派出補給船隻,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向敘利亞進發。9月,外界便得知了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衝突的消息。
能說服普京、給普京支招的人不多。事實也證明,俄軍出兵敘利亞也是一著妙棋,幫助俄羅斯重返中東,成為該地區重量級玩家。
如今斯人已去,普京想必也會扼腕嘆息。但在中東這盤大棋局中,蘇萊曼尼也只是一枚小小棋子,他的死不足以改變各方利益格局。普京也不會因為這位「國際友人」遇難而挺身拔劍,協助伊朗向美國討還公道。
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雖然在嘴上與美國隔空互懟,毫不認慫,但私下一直小心翼翼地尋求與美國改善關係。拿普京的話說,俄美關係的「球」在華盛頓一方,俄方的對話大門永遠對美敞開。無奈普京與特朗普之間雖「有意」,但民主黨和美國民眾「無情」,終了還是「多情卻被無情惱」。
歷史也證明,普京並不是個意氣用事的人。當年9·11事件發生後,普京第一個打電話向小布希表達慰問,並隨後為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大開綠燈。俄美關係也因此轉圜,迎來了為期數年的蜜月期。
或許,對於俄羅斯和普京而言,隔岸觀火,讓子彈多飛一會兒更符合本國的利益。
事實上,在蘇萊曼尼被炸死當天,國際油價就應聲上漲了近5個百分點。以油氣出口為重要創匯來源的俄羅斯,腰包瞬間鼓了很多,而盧布也一下子堅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