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政委退伍後當合同工,半年後成世界500強中層幹部

2019-11-04     一號哨位

2016年5月,對王文強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這位多次立功受獎,兩次受到領袖接見的團政委,在軍改大潮中選擇轉身。

他成為原所在軍級單位組建50年以來首位自主擇業的團政委,也是第一位直接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正團以上軍轉幹部。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只能從合同工干起,而同宿舍的室友是個退伍的兩年兵,職務比他還高……

這是哨位退役軍人創業故事的第7期。

口述:王文強 記錄:哨位君

01

一串號碼擺在我面前。

那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微信號。

我和軍轉幹部培訓班的幾個戰友面面相覷:「加一個嗎?」

沒人吱聲。大夥都覺得一個軍隊幹部去找人家企業家找工作,怪不好意思的。

我哈哈一笑,說:怕啥,自主了以後都是社會的「新兵」,我們是來找工作又不是走後門的!

那是2016年7月14日,我跟著全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培訓班,參觀了格力電器總部。

當晚,我就加了董明珠的微信,並把簡歷發了過去,還洋洋洒洒寫了幾百字講述心路歷程,表示願意在格力電器這樣的企業重新開始……

然而,她沒有回覆。

02

培訓班結束後,我回到了四川江油的老家。

從這片山區走出去25年了,從戰士到火箭軍的一名團政委,我感恩部隊給予的一切。

如果不是因為裁編,真想在部隊呆一輩子。

戰士考學前的我

其實我所在部隊的團主官轉業安置一直都不錯,很多都進了省委省政府,或者省直屬機關。

之所以選擇自主,一方面是不甘被命運安排的中年熱血;另一方面是不甘朝九晚五的悠閒生活。

我只在家呆了3天,部隊寄回的行李,甚至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拆開。

離家的那天,父親送我到路口。當年跟著38軍縱橫朝鮮戰場的父親,已是白髮蒼蒼的古稀老人。

我19歲離家時,也是父親送的我。

而今,我43了。

03

我先去了廣州。

廣州慶德物業的老總也是火箭軍的復轉幹部,他開出不菲的年薪,邀請我過去工作。

幾乎要留在廣州的時候,董明珠給我回了微信。

很簡短的幾句語音,一個意思是公司開過會,歡迎我這樣的自主幹部加入;另一個意思是過來後只能從基層做起,要有心理準備。

當時是7月30號,距離給她發微信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個月,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回了兩個字:明白!

我本來就是要重新開始的,如果來得太簡單,多沒勁呀。

在格力的第一個辦公桌

03

2016年建軍節當天,我正式走進了珠海的格力電器總部,成為人力資源部薪酬績效科的一名合同工。

格子間比團政委的辦公室侷促多了,宿舍是兩人間,室友張建文是原12集團軍退伍的義務兵,他比我職務高,在一線分廠任車間主任。

這些都有心理準備,真正難以適應的是本領恐慌、價值恐慌!

110萬平米的格力電器總部,3萬名員工在此上班,每個人都忙忙碌碌,有著明確的工作目標、工作標準——就像一支穿著工服的軍隊。

而我就像個新兵,要適應企業的運轉模式,要學會年輕人的表達方式(辦公室都是90後),還要學會用智慧型手機、用支付寶……

我太難了。

04

再次見到董明珠,是在每年例行的董事長與應屆畢業大學生見面會上,我被安排進行暖場發言。

「從零起點開始,不談職務、不談待遇、不談任何條件」,這幾句真是我心裡話,一些軍轉幹部說自己不適應地方的環境,很多時候只是過於在意自己曾是個「當官的」。

放不下,自然就很難重新開始,很難沉下心去學習、去幹事。

格力的人才培養理念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從基層做起。我的格子間離宿舍只有200米,在之後的日子裡,兩點一線幾乎就是我的全部基層生活。

付出終有回報。

2017年,公司組織新任中干進階式培訓,我在所有課程考試沖關中,一舉超過全部63名85後新任中乾和儲備幹部。

2017年2月,我被任命為格力兩器管路分廠廠長助理。

這就是企業,不用按資排輩。

05

軍轉幹部的優勢是什麼?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如果你問我,我會說是會管理、會帶隊伍、會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

兩器管路分廠是全公司公認最忙、最累的單位。

可是再忙再累,也比不上部隊呀,「五加二」「白加黑」我沒什麼不適應的。

2017年8月23日,超級颱風「天鴿」侵襲珠三角。格力電器的志願者隊伍歷來都會參加抗災救災工作,這一次市政府門口的災情嚴重,上去了三波人都沒搞定。

我說我去吧,我帶著由退伍老兵組成的「戰狼突擊隊」,連續作戰12個小時,完成任務。

講真,有的時候就是享受這樣的過程,就是要讓地方的同志們看到,咱退伍軍人有別人比不了的優勢!

我在颱風救災現場

2018年 ,我先後被任命為格力培訓部部長助理、市場部部長。

我經常跟部下講,要有「一年干幾件事的狠勁和幾年干一件事的韌勁」。

其實這句話我在部隊也經常跟戰友們講。一支具有「戰鬥精神」的隊伍,無論在軍隊或地方,都是有競爭力的。

06

特別感謝格力電器這樣相信退役軍人、重用退役軍人的企業。

如果你還記得,今年9月,格力電器召開入伍歡送儀式,把15名員工送去了部隊,董明珠與即將入伍的新兵深情擁抱,在致辭中更是數次哽咽。


希望這樣善待子弟兵的企業越來越多。這不是慈善,而是雙贏!

企業為部隊輸送人才,部隊為企業培養未來的骨幹。「軍民齊心,其力斷金」,這句話在商業中同樣適用。

希望我走過的路,對戰友們的未來有所借鑑。

也許明天,我們還能在中國製造業征服世界的「戰場」中再相會。

圖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kwENG4BMH2_cNUgYk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