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歲月一直靜靜地向前流淌著,而我們生活的地方,也在逐漸地改變模樣,然而無論歲月怎麼變遷,不變的,是心底最深處——那一年的東台。
有一天你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回到了那一年的東台。陽光灑在臉上,周圍的一切都沒有改變。那些你以為已經淡忘的記憶,重新在眼前浮現~
那一年的東台
沒有霧霾,沒有擁堵,遙望東台城,沒有高樓林立。
那一年的東台
人們一到周末,即使是工作日早晨或下午下班後,總要到東台體育場溜一圈,活動活動一下肋骨。現在除步行街和一些活動廣場外,基本上每個小區都有活動場地。當然,要做東台體育館,那就要費點力了。
那一年的東台
東台人民公園,依稀記得公園裡停著一架已報廢的飛機,很多小朋友因為好奇圍著機身轉。
那一年的東台
人民商場是當時最大的綜合性商場了,她鶴立雞群地矗立在新東路上,是東台人的驕傲。到了周末,最時尚的就是逛商場,好看的衣服有木有!時尚的髮型有木有!那時候流行的是長裙白絲襪,和現在短裙黑絲相比,又是另一種感覺。廣大男青年們,你是喜歡火辣的黑絲熱褲呢,還是喜歡80年代直髮長裙的姑娘們呢?
那一年的東台
那一年,東台供銷商場開業了,各類百貨、紡織、針織品、五交化、文化用品、糖煙酒等,可以說盛況空前。70後以上的童鞋會有印象,在計劃經濟時代,物質緊張,憑票供應,糧票、布票各種票,當時的商糧供系統是很紅火的。也許好多童鞋那個時候都還沒有出生吧。
那一年的東台
小河裡的水乾淨得很,小男孩們喜歡光著腳丫抓小魚,捉螃蟹,有時候還會結伴玩水、洗冷水澡。想來,那樣的時光是一去不復返的。三伏天高溫模式,我們該怎麼避暑?
那一年的東台
東台電影院是東台設備最先進的電影院之一,多少人在這裡看過電影啊,多少人又在黑暗的影院裡偷偷牽過手。那時候,到東台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已是一種奢侈,足以讓你感到自豪、感到滿足。可惜舊城改造被拆了,現在只能靠腦子回憶了。
那一年的東台
沒有公交,只有那「兩結頭」的長途客車,最喜歡站在結頭的地方。
那一年的東台
那時候的西溪看不出古街的味道,宋城一帶還是居民區,董永七仙女文化園還是一片莊稼地,後來這一帶逐步拆了,才有了古色古香的西溪景區。
那一年的東台
當你走進石頭巷,感悟良多。巷子濃縮的是歲月,演繹的是故事,記錄的卻是東台發展的歷史。
那一年的東台
一抬頭,參天的梧桐遮住藍天,每到傍晚,大樹下總是聚集著一批人在乘涼,閒話家常,鄰里之間關係密切,現在只有匆匆的身影划過。
那一年的東台
大街小巷都是人力三輪車,1元坐一程。每當放假時上街來玩,大熱天的看見大叔們蹬著三輪車,汗流浹背的,可非常來勁。總算也體驗到了《上海灘》里許文強的瀟洒。
那一年的東台
華聯商場,樓頂的大鐘曾經是台城大家小巷仰頭即可見的手錶,準點報時的咚咚聲,到現在還依稀回憶起。還有地下商場,感覺從裡面走出來的姑娘小伙都是花蝴蝶一般光彩耀人,開業那天,東台人像過節似的,好喜慶。
那一年的東台
東台城市主幹道上沒有隔離欄,新東路上自行車穿行不斷,稍不注意,身上被洒水車澆得透涼。
那一年的東台
人少,車馬也少,自行車是大家忠實的朋友,交通幾乎不堵塞。
那一年的東台
到了傍晚,許多東台吃喝都來到這裡。在中十字街東北角人民路上,有一個飯店叫人民飯店,這是一所老字號正宗的淮揚菜館,當年聚集了一批技藝高超的廚師,魚湯麵自不必說了,它的蟹粉獅子頭、蔥燒麻鴨、白湯燒肉皮、鎮江餚肉等菜肴非常地道,曾經是東台最好的飯店之一。
那一年的東台
街抬起頭來,看到的是縱橫交錯的電線電纜,有的三三兩兩纏繞在一起,有的又凌亂地散落開來,就像織成了一張「蜘蛛網」。
那一年的東台
沒有電腦,沒有手機,但東台人的生活也很豐富。
那一年的東台
時光荏苒,千年一瞬。再回頭看東台城的老建築,青磚灰瓦,仿若已穿越時空,這裡有代代東台人繁衍生活的氣息……
那一年的東台
當你從歷史的長河走過,穿著青布長衫,或麻衣短褂,不論什麼樣的衣裝,如何艱難的日子,每個人都拚命地生存著,為著僅有的幸福而開懷。
那一年的東台
最讓東台人懷念的老物件,看到了它們,就想起了回不去的童年,還有那些回不去的美好時光,它斑駁的痕跡承載著老南京人的獨特回憶。
那一年的東台
時光倒流,這一條條歷經風雨,見證興衰更替的老街老巷。承載了多少歲月滄桑,人間悲歡。也折射出了我們這一生所要走的路,平坦的或者坎坷的。
從前的日色過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而東台人,一輩子,只有一個家鄉
(東台時空微信平台整理髮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ktC2G4BMH2_cNUg7n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