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這趟車,老師沒有剎車,家長過早交了方向盤,這就是問題

2020-09-27   喬龍說教育

原標題:校園欺凌這趟車,老師沒有剎車,家長過早交了方向盤,這就是問題

遇校園霸凌,直至有嚴重的問題發生,人們都會質問:「為什麼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如果能將問題扼殺在搖籃里,也許校園霸凌就不會上升到惡性事件。然而這種干預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就老師而言,不是不管,是管理力度不夠,起不到震懾作用,而之所以管理力度不度,是因為老師沒有權利加大管理力度。

學生從一開始的不完成作業,上課不聽課的勸導,到後來拉幫結派,尋釁滋事,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一個孩子在三年級時不學習,他的表現只能是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聽老師話,但是一直發展到初二年級仍然不學習的話,他在學習上得不到人們關注,就會尋找其他的途徑擴大影響力,於是就有可能拉幫結派,稱王稱霸,欺凌弱小。而此時老師依然沒有足夠的權力對學生進行有效管制,如此一來,學生對老師的敬畏感也隨之消失,說教已經不起效力。

這像極了教學生開車的老師,沒有剎車,老師只管教學生怎樣開車,但當發現學生開錯了車時,並找不到剎車來及時有效的制止。這就是現行教育的問題所在。老師沒有懲戒權,總不能三天兩頭找家長吧

另外,學生的不良行為具有隱蔽性。

學校不是監獄,即使全校都安上監控,也不能保證沒有死角,而且老師有繁重的教學任務,無法保證對學生的課間行為無死角監控,而學生又不會將同學的不良行為告訴老師,這就造成即使學生之間有矛盾摩擦,老師也是在矛盾升級後才最後一個知道的。

二、對家長而言,孩子小的時候,一些熊孩子的家長一方面缺乏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正確認知,另一方面會以「孩子還小」為藉口,忽略對孩子的管教,從小沒有樹立嚴格的規則意識和行為界線。這些孩子往往就是學校的惹事生非者。

小徐老師就曾見過一個「熊孩子」,處處占便宜,見不得別人好,同學有什麼好東西,他想著法子給人家騙過來,然後弄壞了再還回去,還笑嘻嘻的說,自己不是故意的。欺負了別人,你讓他給其他同學道歉,他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我又不是故意的,對不起,對不起了。」

而他的媽媽對孩子的管教也是適可而止,當老師告訴他孩子在學校的行為時,她會說:「哎呀,這孩子從小就是這樣,不知道怎樣對小朋友們好,唉,其實我兒子可膽小了,不會故意惹別人……」聽了這話,真是讓人無語,對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缺乏正確的認知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從去年9月份發生的瑞安婦孩子家長因女兒和學校一男孩發生碰撞,沒有得到滿意的回覆而憤將男孩殺死在學校的廁所,到今年前些日子的女同學媽媽衝進學校打掉男孩門牙,再到5月10日上饒女孩父親衝進學校刺死一直欺負自家孩子的10歲男孩等事件來看,不得不說,自家孩子的不良行為沒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也是造成矛盾升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還不會說謊,其實小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已經有意識的,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因此在學校做錯了事,孩子很難告訴家長,或者乾脆欺騙家長。這也是一些家長無法對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引起注意的原因。

四、一些已經長大的孩子,家長往往因「管不了孩子」或「管他也不聽」而放棄跟孩子的溝通,任其發展,這就像還沒教會孩子交通規則,就把方向盤交給孩子了,實在是家長的失職。這也是造成家長不重視學生在學校的欺凌問題的原因之一。

如果學習成績長期落後,甚至根本不學習,那麼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在一些差生圈子裡,很容易出現欺凌和被欺凌的現象。這一點家長必須清醒的認知。

綜上所述,老師和家長對校園欺凌之所以沒有有效制止,雙方的原因是不一樣的,老師是因為沒有懲戒權,就像教人開車而自己腳下卻沒有安剎車一樣,不是不重視,而是沒有辦法有效制止。而家長之所以不得有效管理,是因為從小沒有給孩子建立嚴格的規則意識,沒有正確認知自己孩子的行為,沒有嚴格規範孩子的行為,完全對孩子百依百順,自私的認為只要自家孩子不吃虧就行了。這實則就像還沒有教會孩子開車要向哪裡開,要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就把「方向盤」給了孩子,而這樣的孩子早晚會惹禍上身。

小徐老師真心希望家長們,從小嚴格約束自己孩子的行為,建立起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界線,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懂得尊重別人,與人為善,這樣才能種善因,結善果。更希望老師們不要怕麻煩,學生之間有矛盾,一旦發現,即使自己沒有懲戒權,也要及時找家長溝通,儘量將矛盾降低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