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發小說他發現了一家超好吃的牛湯鍋,來了以後才知道就是外婆富源老家的那家店;他家來頭可不小,在富源做了近40年,當地80%的人都吃過他家的,有的從小時候穿開檔褲就吃到現在帶著孩子去吃。對於我來說,這家店更是我童年時候的美好回憶。
這是他們在富源縣城的老店,門面不大、也不寬敞,老式的綠色油漆牆面搭配幾張簡簡單單的小方桌,看上去像個窯洞,所以當地人都叫做「窯洞飯店」。
每天只要到了飯點就會如期的熱鬧起來;小時候來到外婆家,一向省吃儉用的他們要麼就帶我來他家店裡吃,要麼就會買上幾兩牛肉在家做,是什麼味道真是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每次都好吃到肚子撐起來。
鐵窗戶、老灶台、大鐵鍋,每一處細節都能把人帶回到多年以前的場景。
現在來到昆明,在吃法上做了一些完善和改良。銅鍋里搭配麻辣和清湯鍋底,加上各種新鮮的蔬菜和上好的土黃牛肉,看上去就很有食慾。
涮牛肉採用土黃牛身上最適合的裡脊部位新鮮腌制出來,呈現紅潤細嫩的質感。
裡面放了小蔥、芝麻、辣椒麵等天然調料,在腌制的過程中所有調料的香味慢慢滲透到鮮嫩的牛肉當中,各種香味混合以後把味覺提升到了最好的狀態。
牛肉的品質很好,從色澤上面都能分辨出來。
各種調料不規則的粘連在肉片之上,牛肉的纖維質感顯而易見。
得益於牛肉本身食材的優越性,加上腌制的手藝也恰到好處,牛肉始終保持著紅嫩。
隨便夾起一塊來都是大片大片的,絲毫沒有零碎的感覺。
待到兩個鍋底沸騰開來,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把菜品下入湯鍋之中。
清湯鍋底用的是當天現熬8小時左右的牛大骨高湯搭配枸杞等中草藥,吃起來清淡養生一些。
他家的麻辣鍋底算是重口味的,各種實打實的麻辣調料在鍋底之中肆意翻滾著,看著都很刺激味蕾,聞著香味就忍不住下咽口水了,吃起來麻辣醇香。
說到蘸水,必須要說的就是裡面的糊辣子了,是從貴州農村買上來的,據說當年就為了這個糊辣子,老闆親自去當地待了近三個月時間探訪考察;這種胡辣子是當地農戶自家種植出來的,用農村最土的方式,在柴火爐中燒制出來,燒制的程度控制得極好,非常焦脆,還會帶有一些果木的灰塵在裡面;再裝在鹽巴袋中手工搓碎而得。
喜歡吃牛肉的人都知道,其實比起瘦肉來說,牛雜的口感更為特別,其中牛肚是最受歡迎的,嚼勁十足、越嚼越香,沒有吃過的人一定要嘗試一次。
他家的牛肚處理的很乾凈,而且腥味也去除了。
毛茸茸的的質感吃起來超有嚼頭,小的時候都是爭先恐後搶著要吃的,一次就會愛上它。
牛蹄筋滑爽酥香,也是一份不能錯過的美味。
在蘸水裡加入湯汁,糊辣子的皮籽自然漂浮到碗面,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一股濃厚的麻辣香味。
把肉片直接放到蘸水碗中洗個澡,裹著各種調料後令人無從拒絕。
最喜歡這種壯瘦相間的,鮮嫩麻辣的味覺回味無窮。
這樣的蘸水,就是隨便搭配什麼食材都會很好吃,很多人會專門在他家買上一點糊辣子帶回家煮麵條吃呢。
從麻辣鍋底鍋底中隨意撈出一勺,花椒、辣椒、生薑等調料滿滿當當,他家的麻辣屬於香辣型的,哪怕平時再怎麼吃不了辣的人都覺得很好吃。
牛肉涮出來非常入味,裡面的辣椒是市場上最好最香的,一般的店家根本捨不得用。
說實話,他家的鍋底就是拌著飯吃都不用多餘的挑揀,裡面的調料都能吃。
牛蹄筋、豆腐皮,再普通常見的食材沾了鍋底的光都會讓人刮目相看。
他家的炸牛腸也算是一絕,簡直就是一道下酒神菜。看似做法簡單,實際上火候和時間的控制是最難的,炸出來焦脆酥香,一口下去油脂四溢,瞬間綻放於口腔之中,但卻使人感覺不油膩。
最喜歡的吃法就是牛腸搭配干椒一起入口,唇齒留香的體驗感超級滿足。
店裡裝修古色古香,木製的門窗和頗有韻味的牆壁,加上一束剛好直射在桌上的燈光,隨意拍上幾張照片都顯得格外亮眼和別致。
乾淨清幽的整體環境感覺也很舒適,略帶一點小資文藝氣息。
很多人知道富源的酸菜因水土而出名,卻不知道為什麼富源的牛肉館為何到處都是;那麼就一定要來這裡試試這家正宗的富源牛湯鍋了,吃過一次你才會真正意識到美食的定義。
在哪:昆明市盤龍區聯盟路361號(富源牛湯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