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離婚,最大的贏家是她自己

2019-07-30     99萬閱讀


大女人馬伊琍

從小的家教就告訴我,我就是我,我是有人生選擇權的,我不附屬於任何人,我屬於我自己。

——馬伊琍

1

2007年,趙寶剛拍《奮鬥》時,唯獨「夏琳」一角還沒定好。

正巧,馬伊琍去接喝醉的文章,跟趙寶剛打了個照面。

「你就是我心中的夏琳。」

這話雖老套,不得不服名導演的眼光毒辣。

後來馬伊琍本人說:「我就是在演自己,堅強還帶點男孩子氣。」

為了演好夏琳,她從家裡搬來自己的衣櫃。

服裝配飾全都不用劇組操心。

別人帶資進組,她帶衣拍戲。

那年文章剛大學畢業兩年,遠遠沒到馬伊琍的咖位。

他能拿出來談的,不過是一句玩笑。

「馬伊琍上這個戲,完全靠我。」

如果不是文章喝醉,製造了趙寶剛和馬伊琍的偶遇。

的確,馬伊琍可能就此錯過了夏琳。

文章是80後,馬伊琍70後,倆人差八歲。

在拍《奮鬥》時,瞞著劇組戀得熱火朝天。

直到拍完,趙寶剛才聽說這件事。

他連連表示:「如果我早知道他們倆在談戀愛,我就不會讓他們一起拍戲,這樣肯定會影響角色的情緒。」

結果沒等《奮鬥》播出,倆人戀情鋪天蓋地曝光。

外界還沒來得及消化這場差八歲的姐弟戀。

2008年,文章馬伊琍迅速扯證結婚,9月便產下一女。

女兒起名「文愛馬」。

當紅的馬伊琍飛快地從單身女演員,轉變成寶媽馬伊琍。

浸潤在三口之家的愛里。

打那起,文章在外拍戲,馬伊琍回歸家庭。

男主外,女主內。

2

可是,馬伊琍從小拿的都是獨立自強劇本。

她可以一時貪戀小家的溫暖,卻不能一世躲在他人羽翼下度日。

馬伊琍出生在上海弄堂普通人家,自幼愛舞蹈。

父親看報紙,總為她留意中縫裡的招聘消息。

一有藝術團招生的廣告,就騎車帶她去考試。

每周上舞蹈課,父親都等在門外。

一等倆小時,從無怨言。

上海入駐肯德基時,父親也想帶她去吃。

「你進去吃,我在外面等你。」

「我不要。」

平凡的家境總給她最大限度的疼愛。

她早早學會,反哺這份期待。

15歲那年,馬伊琍已經能為自己賺學費。

在外小有名氣,功課還能樣樣不落。

馬伊琍一度覺得自己活得驕傲。

3

而漂亮女孩總會太早受到男孩的關注,先人一步嘗到愛情滋味。

這在當時,很多人無法接受。

高中那年,父親去班主任那裡領成績單。

女兒各科優異,唯有思想品德一欄寫的「差」。

老師言之鑿鑿:「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早戀。」

在父親的敦促下,卻只能在紙上寫出一位男生。

父親堅信女兒品行端正,直接嗆聲:「我女兒我最了解她,我去找校長說吧。」

馬伊琍當場就哭了。

過早接觸社會的女孩,敏感早熟。

能被父親無條件信任著,給了她難得的慰藉。

後來,她跟男同學出去吃飯,父親都會把錢給足。

「別讓男生買單。」

打那起養成的習慣,馬伊琍一直特別喜歡買單。

從肯德基、早戀兩件小事,能看出馬伊琍需要掌控感和堅定地被愛。

而這兩點,曾經都在文章身上出現過。

2005年,馬伊琍初紅,文章還是在校大學生。

兩人一起拍了《錦衣衛》。

差了八歲,圈內地位、手握資源皆懸殊。

至少那時的文章,坦誠、透明。

初紅的馬伊琍在他面前,不用費勁心力地打交道。

這段關係在她的掌控之中。

另外,兩人熱戀時,馬伊琍在烏鎮拍戲。

文章太多想念愛人,早上7點從北京飛往上海。

拼車加步行,下午4點才抵達烏鎮。

倆人見了一面,文章又匆匆趕回北京。

這種羅曼蒂克式的愛情,是理智的馬伊琍所做不到的。

而素來熱氣騰騰、橫衝直撞的文章給了她。

再加上馬伊琍一向要強的大女人本色,在巔峰時結婚生子也不足為奇。

4

大學期間,馬伊琍的表演課成績一開始並不太好。

她強烈的自我認知,甚至干擾到了對角色的理解。

大一時,她跟同學排一部劇。

劇情是她們倆點了一份20塊錢的菜,結帳時老闆卻加價要到了2000元。

劇本要求「她們束手無策,放聲大哭。」

馬伊琍根本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哭,告法院啊。

後來排演話劇《雷雨》,老師按她這張端正本分的臉,安排了「四鳳」一角。

馬伊琍心有所屬的卻是「周繁漪」。

那時熱播《大長今》,她就不愛看。

「哪有女人窩囊成那樣的。」

這年穀亦安教授看出了馬伊琍眼底的波瀾,把「四鳳」改成「周繁漪」。

馬伊琍的表演張力立刻釋放出來了。

原先她演不好悲戚的苦情女,只是戲路不對。

換成大鳴大放的角色,她身上能煥發出光來。

那種遠超同齡人的成熟和駕馭力,也註定馬伊琍中年會越走越出彩。

2002年,她接拍《還珠格格3》,飾演夏紫薇。

按照前兩部的鋪墊,紫薇柔弱不堪,我見猶憐。

馬伊琍卻演成了,與觀眾期待中截然相反的形象。

「我演的紫薇是一個主動追求幸福的人。」

2005年,《喬家大院》中,她飾演江雪瑛。

一個在舊社會對男人從一而終,隱忍付出的女人。

馬伊琍一邊演一邊恨這個角色。

最後跟導演胡玫徹談,改劇本。

胡玫在後半部分,將江雪瑛黑化成不太討喜的反派。

因愛生恨,這才符合現實。

在馬伊琍的字典里,沒有被動二字。

任何能絕地反擊的機會,都不是她沉溺無助的藉口。

5

婚後,馬伊琍在家是「馬司令」。

文章將全部片酬都上交給她。

在不拍戲時,她每月撥給文章一兩千零花錢。

看似她始終處於掌控者的角色。

心理上多少也受到傳統男輕女弱思想的影響。

在一次採訪中,她說:「我相信他總有一天會超越我。」

為此,她不惜反哺男方資源。

2011年,讓文章迅速躥紅的《失戀三十天》,導演是滕華弢。

滕華弢,是馬伊琍的死黨。

那年文章、馬伊琍在國劇盛典中,包攬最佳男女主。

台上甜蜜一吻。

2012年,文章拿下金雞獎影帝。

下台迫不及待搜尋馬伊琍,跟她分享榮譽。

2013年,文章在北京成立影視公司,導演了《小爸爸》。

文章事業平步青雲,馬伊琍在家與孩子寸步不離。

向來對她委以重望的父親,關於事業,跟她又談了一次。

「丈夫養你一年、兩年可以,五年、十年呢?」

母親也一再提醒,女人必須要有自己的事業。

馬伊琍還沒展開拳腳,又懷了二胎。

這期間,文章出軌的傳聞已經有模有樣。

直到2014年,當事二人被拍,一錘定音。

文章髮長文道歉。

馬伊琍寫下「且行且珍惜」體。

七年之癢,婚內受害者。

這些最不願面對的標籤,都落在了馬伊琍身上。

要強的馬伊琍,被一把推下絕壁懸崖。

6

一個女人,不是為母則剛。

而是要為自己而重生。

二胎還沒斷奶,馬伊琍便急吼吼出來工作。

她有產後抑鬱症。

一天下午在房間嚎啕大哭,自責自己做不好母親。

出來工作後,外界對哺乳期母親也並不太友好。

那時她身材微胖,胸部下垂,狀態大不如前。

被媒體拍到,輿論紛紛指責她沒有做到女明星的身材管理。

那時她進組拍的,正是《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面對公眾的質疑,馬伊琍也沒有眼淚,她更需要時間。

馬伊琍產後剛8個月,還在母乳喂養。

6點起床,邊吃早飯邊擠奶。

有時候等不到收工,就得先回車上,拉起窗簾,用手擠奶。

一旦擠奶不及時,便會患上乳腺炎。

生大女兒時,沒有經驗,受了不少罪。

文章曾在節目中動情落淚。

3次乳腺炎,3次發高燒,手擠奶擠成腱鞘炎,還把自己關在衛生間裡,用針把乳頭挑破。」

那是生大女兒時,夫妻同心的場景。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播出後,馬伊琍拿下華鼎獎視後。

搭檔朱亞文評價這位女演員:「她為這部戲付出真的很多。」

馬伊琍找回的,不僅是一個被出軌妻子的自尊。

還有她自力更生的人生。

7

2015年,文章出軌一年後。

馬伊琍生日上,文章補上了遲到7年的婚戒。

小文以前不靠譜,今天以後想靠譜了。有你,便是一切。老婆,求求你嫁給我。」

這種浪子回頭式的真情告白,還不如本山大叔的小品台詞。

「我這張舊船票,還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文章想靠譜了,馬伊琍看清婚姻的本質了。

2017年,馬伊琍出演《我的前半生》。

連續兩屆提名白玉蘭最佳女主角,最終摘得視後。

「與其等別人撐傘,不如自己撐傘。」

2018年,她在電影《找到你》中飾演一位底層母親孫芳。

孫芳有著與她截然不同的身世。

習慣性逆來順受,嫁雞隨雞。

丈夫有不良嗜好,從未尊重過她,她還苦苦期盼幸福。

女兒珠珠罹患重病,醫治渺茫。

她豁出命來打工賺錢,也挽不回女兒。

最終在一場大雨中澆滅了生活的希望。

直到邂逅了姚晨飾演的李捷,一個光鮮、有更多選擇權的大女人。

同樣也有孩子。

馬伊琍在帶走孩子時,回望了一眼姚晨的生活。

有嫉妒、不甘,還有一絲狠厲。

拍完這場戲,馬伊琍開玩笑:「這個表情不能讓我女兒看見。」

現實里她還是拿著獨立劇本的自立女性。

表演上,她亦能演得出,與她截然相反的軟弱、無助的底層女性。

人至中年,能理解的、能包容的越來越多。

難得的是,絕不將就。

8

文章與馬伊琍或許曾有機會勢均力敵。

但他親手毀了自己的前程,和再度追趕的可能。

文章復出後,成為觀眾最不願看到的男藝人。

這張臉曾經是新生代小生的代表,前途不可限量。

也在千夫所指後,迅速成為收視毒藥。

馬伊琍原諒了他,觀眾卻將他依舊釘在出軌恥辱柱上。

演員丟失了精氣神後,便會露怯。

眼神無光,神采黯淡。

後來文章乾脆依託自己的影視公司,轉到幕後當導演。

只不過作品平平無奇,毫無水花。

他的每一部作品,馬伊琍都在微博轉發支持過。

拍《剃刀邊緣》時,馬伊琍還傾情主演。

繞不過豆瓣評分6.7。

夫妻檔的翻身仗也失敗了。

如今看來,當年這場破鏡重圓的好戲,那時已裂痕初現。

9

2005年,馬伊琍跟胡歌在「大學生電影節」上,共同登台頒獎。

出場時,馬伊琍腳底踩滑摔在台上。

還把攙扶她的胡歌一同拽倒。

這年,馬伊琍初識文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

2019年,馬伊琍再跟胡歌同台頒獎。

胡歌說:「我人生中第一次頒獎就是和馬伊琍,就摔倒了。」

馬伊琍回應:「所以我們剛剛在後台商量,一定要死死地站在台上。」

14年後,馬伊琍守住的不止是心中的舞台。

還有一位女性從少年起,便不依附、不攀附的自強本性。

而這年,馬伊琍跟文章離婚。

一別兩歡,各生歡喜。

一個事業有成的體面女人,離開了一個污點丈夫和一段無法共同成長的婚姻。

恭喜她找回了人生的主動權。

曾如她所說:「從小的家教就告訴我,我就是我,我是有人生選擇權的,我不附屬於任何人,我屬於我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emdRGwB8g2yegNDtm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