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受眾模仿心理,加速校園營銷轉化

利用受眾模仿心理,加速校園營銷轉化

社會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在開篇就引出了一個觀點:當個人進入群體時,他就暫時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個性。這段話的含義是,當個人融入群體的時候,非常容易被群體的情緒所感染,繼而會導致他產生與這個群體相一致的行為。並且,無論這些人之前在生活和性格方面上有多大的不同,當他們加入到集體後,就會發生化學效應,產生集體心理。群體中每個人的思維、情感和行為也不再與一個人的時候相同。

利用受眾模仿心理,加速校園營銷轉化

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心理的延伸,在常見的心理特徵中,模仿心理是一種能夠影響到消費行為的力量,比如:當你看到皮膚很好的朋友近期使用了一種新護膚品,你也想馬上試試看同樣的產品。當你的小夥伴們在雙十一瘋狂購物時,你就算才購物完,這時也會再去瀏覽看是不是有其他想買的商品。這就是模仿心理的強大力量。塔爾德曾在他的著作《模仿律》中提出這樣的觀點:「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社會是一群互相模仿的個體。每一種人的行為都在重複一些商品」。放在品牌的校園營銷之中來說,無論是校園KOL的帶貨種草,粉絲在社群中的購買、分享和轉發行為,還是短視頻上的舞蹈挑戰賽,各種網紅產品以及網紅打卡,都是利用這種心態。人們總是會參加看上去很受歡迎的事。

利用受眾模仿心理,加速校園營銷轉化

這對品牌進行校園營銷推廣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根據這種心理制定相應的校園營銷推廣策略,可以使校園營銷變得更加有效。《模仿律》中的總結對品牌進行校園營銷推廣有幫助:

1.下降律:社會下層人士具有模仿社會上層人士的傾向;

2.幾何級數率: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模仿一旦開始,便以幾何級數增長,迅速蔓延;

3.先內後外律:個體對本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的模仿與選擇,總是優先於外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

利用受眾模仿心理,加速校園營銷轉化

轉化到品牌進行校園營銷推廣上來說就是:

第一,企業在進行校園營銷推廣的過程中,要更加關注對校園營銷推廣有決定性影響的群體,利用多層次的校園KOL給各種各樣的人種草。無論這個校園KOL是品牌深度用戶、還是某個社交大號,甚至明星,只要傳達與品牌和產品組合的觀點並號召其他人加入到這個的觀點中來,就能夠得到更多人群的認可。「時尚博主力薦」、「某明星同款」這種詞對大學生群體而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也是校園KOL營銷推廣能充分發揮極大實用價值的本質。

第二,儘量讓校園營銷推廣覆蓋到更多用戶;校果認為,在碎片化的媒體時代下,達到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複雜的媒體平台玩法和用戶的信息繭洞多次淹沒了品牌校園營銷傳播的聲音。因此,品牌主們需要準備更優質的傳播內容來幫助品牌校園營銷達到更大規模的效果。

第三,學會運用文化的力量。除了近年來最受歡迎的國潮國風之外,實際上品牌在進行校園營銷上也可以利用當地文化和方言的力量,引導大學生群體優先選擇。用戶的最佳選擇總是與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較高相關性。特別是在Z時代消費群體中,隨著文化信心的上升,品牌更需要了解如何充分利用文化的力量。

本文來源:校果研究院,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關注校果,第一時間獲取校園營銷新動態,輕鬆捕獲校園消費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c93LmwB8g2yegNDtG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