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國產動漫的黑暗時代是不是由於大量引入日本動漫而導致

2020-06-21     穿越者HARO

原標題:上個世紀國產動漫的黑暗時代是不是由於大量引入日本動漫而導致

現在國內電視台已經很難再看到日本動漫的身影,而國產動漫好像還真的是有著不錯的發展,上個世紀(說得好像很遠其實也就是2000年之前)國內引進的日本動漫絕對是已經植根在不少朋友心裡,但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我們的國產動漫,當時簡直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畢竟電視台黃金時間早已經被日本動漫所占據,國產動漫只能靠著那些邊緣時間來維持著。

現在的國產動漫的發展可以說是風頭非常強勁,日本動漫基本上從電視台消失,這是否說明意味著日本動漫過去嚴重的壓榨著國產動漫的生存空間,導致以前國產動漫一直發展不起來?

日本動漫與國產動漫冰火兩重天的境況

數碼寶貝、四驅兄弟、魔神英雄傳、天空戰記、百變小櫻魔術卡……每一部在當時都是王炸級別的作品,成為不少人放學馬上回家的重要理由,而且這些日本動漫作品也是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當時的生活,課間說的課後玩的都基本離不開這些動漫作品和其周邊,麻煩曾經圍過學校門口小賣部四驅車賽道上的朋友舉一下手。

相比之下國產動漫當時的處境就尷尬多了,不僅很難在放學之後的黃金時間段看得到,甚至有時候還遭遇無理由的停播,被電視台隨意安排拼湊節目,由於時間比較亂基本上是很難看得完整。

其實發生這樣的情況是非常的正常,當時大部分的國產動漫的質量實在都太慘不忍睹,假如現在重看一下的話就知道這差距到底有多大,那時候的日本動漫和現在的日本動漫差距也就只有畫面上色彩和光亮度的差異,但那時候的國產動漫和現在的國產動漫幾乎就是動態PPT播放流暢與否的差別。

不得不承認過去的國產動漫不論是在內容深度還是畫面的精美度上的差距巨大得讓人汗顏,在這一點上電視台當然也並不是傻,而且當時引進動畫的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寬鬆並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電視台也更加願意引進更有吸引力的日本動畫,畢竟收視率是就是一家電視台的核心指標,國產動畫儘管有政策支持但依然是毫無優勢可言,各大電視台也更樂意引進日本動漫。

曾經創造出自己一席之地的國產動漫,因為各種的原因幾乎完全停止了發展,只能夠靠著政策的扶持才得以在夾縫中生存,這種境遇和中國足球何其相似,而日本動漫憑藉著自身過硬的素質贏得電視台和觀眾的垂青,面對這種情況相信最為心痛的就是老一輩的中國動漫人。

動畫限外令出台引來罵聲一片

對於國內的動漫迷來說2005年絕對是震驚的一年,動畫限外令的出現導致各大電視的日本動漫一時間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過去所有人都不怎麼會關注的國產動漫作品,基於當時國產動漫的質素,引來眾多質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這種強制性的政策措施之下各大電視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當中的痛苦也有電視台自己知道。

而然有了政策的扶持國產動漫卻依然沒有任何的起色,甚至可以說是到了更差地步,過去需要競爭才有生存希望的環境,現在突然成為了這個區域的霸主,這種突如其來的幸福反而使得長期處於劣勢的國產動漫放棄了進步,各大電視台因為沒有了選擇只好更多的關照過去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國產動畫,由於供不應求不少「箱底貨」都被直接上架,各大動畫製作公司的生存狀況大為改善,只是沒有了狼追逐的羊群似乎也沒有了多少活力。

比較幸運的是當時國內網際網路開始普及,眾多國外動漫作品紛紛搬到大型視頻網站上,對國內動漫愛好者來說是有了更加好的選擇,在網際網路上選擇度更高時間更加自由,過去被電視台束縛的情況已經完全消失。

國產動漫除了當時的小朋友會觀看以外幾乎完全失去其他群體,電視台同樣明白到情況的嚴重性但也無可奈何,失去了其他收看群體也就被迫只能選擇低齡化的動畫作品,於是電視台動畫越低齡化就越引來罵聲也就越失去更多其他年齡層的觀眾,最後形成了低齡化動畫占領整個動畫時間段的死循環。

自從之後就形成了低齡化的電視台動畫還有適合其他年齡人群的網絡動畫兩個群體,而後者實質上是掌握了自由的言論權,看著自己過去陣營被政策搞得面目全非不使勁發難才怪,這個時候的國產動漫確實沒有多大的起色但至少並沒有如此的不堪,抨擊者帶著過多的主觀因素造成了過多並不客觀的壓力,而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國產動漫並沒有非常明晰的方向感,該如何發展本身都沒有太多定論。

但不可置否的是動漫限外令的出台儘管是非常激進而且不得人心,也並沒有給國產動漫帶來明顯的進步,但從結果來看最大的成果就是成功保存了國產動漫行業的基礎設施,避免了本土的動漫資源沒有大量的流失,為日後商業化提供了比較穩定的條件。

網際網路拯救了整個國產動漫產業

網際網路這個平台並不存在動漫的限外令,因此這也成為了日本動漫還有其他進口動漫的粉絲的樂園,國產動漫本來看似並沒有多少機會卻正是網際網路將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事實上日本動漫和中國動漫是能夠共同發展而並非此消彼長的關係,2010年無疑就是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的元年,憑藉網際網路的優勢《十萬個冷笑話》的大熱無疑是為國產動漫指明發展的方向。

往後的動漫作品幾乎都能夠可以非常清晰的辨認出來,這與過去國產動漫作品如此之大的差距真的讓人嘖嘖稱奇,自限外令之後國產動漫實際上就沒少被罵,只不過製作出來的輿論完全遮蓋住了這個行業的努力,其實早在2010年之前整個行業就已經能夠製作出質量非常優秀的作品,《秦時明月》的質量可以說是有目共睹至今依然有著數量龐大的粉絲群,之後中日合作的《三國演義》更可以說一部給整個動漫行業長士氣的作品,經過多年的摸索總算是看到了未來光明的曙光。

基於網際網路的便捷性短時間之內湧現出大批優秀的本土動漫創作者,過去想要展示出自己的作品沒有相對應的財力這根本沒有可能,單單就展示這個環節的印刷成本就不是每一個人能夠負擔得起,有了網際網路的助力在展示方面環節的成本幾乎可以說是降為零,只要這個作者有優秀的作品幾乎就可以零成本的通過各大網絡平台展示,很快網際網路就成為最適合國產動漫發展的平台。

國產動漫終於有機會擺脫低齡化的帽子尋找到合適的年齡層觀眾,儘管電視台依然是主打小兒但在網際網路上那部分被日本動漫養刁的80、90後開始接受正在改頭換面的國產動漫,這個良性的情況得到非常好的延續,尤其是80、90後基本上就是這一個領域的主要消費群體,這必然就會帶動動漫產業的產量。

可以說中國從來就不缺少會做動漫的人,在網際網路的平台上國產動漫整體水平雖然還不及日本動漫但至少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能夠與之競爭,這在90年代的時候是不可想像。國產動漫不可能製作低齡化作品這樣是沒有多少未來可言,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永遠不可能是這類作品,作為一個產業賺錢才是本質,動漫行業也是毫不例外,國產動漫網際網路化無疑就給當時的作品給出最好的展示平台,再好的作品沒有人知道也是枉然,網際網路拋棄了過去高昂的傳播成本使得一眾優秀的本土動漫創作者有更多展示的機會,這無疑就補完了其他年齡層國產動漫的空缺,在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中後面這一部分是最為重要。

雖然有諸多不完善但只有商業化才能真正發展國產動漫

毫無疑問做到足夠的商業化國產動漫才能夠有追上甚至是超越日本動漫的那一天,當然超越並非是目的,真正發展起屬於我們的動漫才是根本,在這個過程中發生與日本動漫對標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過去中國動漫一直無法有長足的發展並非是因為日本動漫的存在,而是當時的動畫製作公司從來沒有參與到過商業市場的競爭之中,沒有任何的競爭養尊處優的狀態自然不會有任何進步的動力,雖然說90年代的動畫製作公司(其實就算國有電影公司)並沒有製作出多少優秀的動畫作品但基本上是生活無憂的狀態,就算作品再不濟依然會有人為其買單,久而久之就算是再有熱情的動畫人也會逐漸被四周的環境所同化。

與之相反的是現在激烈的行業競爭假如沒有足夠優秀就必定會被淘汰,這樣殘酷的環境早就已經不是20年前的那個時候能夠得過且過,在資本的加持之下越是優秀的動漫作品就越能夠賺錢,而過去那種態度的公司或者員工可以連存在的必要也沒有,從過去幾乎沒有願意看到現在不少人能夠認識不少的作品當中的跨越無疑是成功的,至今為止取得的成績非要說有什麼不好的話就是整個行業幾乎就被那麼的兩三家巨頭公司所壟斷。

從扶持創作者到後期獲利分成有著目前最完善的商業化制度,當然這裡指的是目前國內最為完善並非是最好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但現在執行的措施已經比過去能夠更好發掘優秀創作者,前期巨大的資金投入也為整個動漫行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不少人雖然批評這樣太過商業化但假如沒有這些金主的投入根本就沒有現在國產動漫的興旺。

過去中國動漫一直停滯不前其實真的不能夠責怪其他人,更多的原因是由於自身長期身處無壓力的環境造成,假如說日本動漫壓榨了其生存空間這鍋無疑就是甩得太過分,而現實也證明國產動漫其實並不懼怕任何的挑戰,沒有能夠發展起來並非缺乏人才或者資源而是一個適合的環境,在商業化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鑑日本動漫的地方, 國產動漫現在能夠從海量的日本動漫中分得一杯羹證明自身還是有著強大的實力。

在資本的帶動之下國產動漫早已經和過去說再見,優秀的作品自然是持續湧現,甚至有部分作品評價已經超過一般的日本動漫,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實屬來之不易,但毫無疑問國產動漫已經不再是日本動漫的附屬,有著屬於自己的特色的國產動漫必定會有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OIg2HIBfGB4SiUwFj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