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計劃生育的一個經濟原因
搞計劃生育需要龐大的投入,帶來的最終影響也難以確定,如果有收益的話,印度這樣的人口稠密國家搞同樣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均收益很小,如果扣除付出,很有可能為負。
我們可以輕易地得到這樣的結論,人均自然資源多的國家,提高計劃生育政策減少人口的收益,要大於人均自然資源少的國家同樣行為的收益。如果從經濟動力上看,人均自然資源多的國家,相對人均資源貧乏的國家,更有動力搞計劃生育政策,因為減少同樣比例的人口數量,人均獲得的收益可以更大,而人均的付出基本類似。比如沙烏地阿拉伯人均資源收益可以達到2萬美元,而印度人均資源收益卻很少,也許不到100美元,印度主要靠出口鐵礦石獲得資源收益。沙特人口減少一半,人均可以多獲得2萬美元的資源收益,而印度人口數量減少一半,卻只能多獲得100美元的資源收益。把人口數量減半,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沙特與印度人均綜合利益付出基本類似,用同樣的努力或成本,獲得不一樣,或差異巨大的收穫,這明顯會帶來不同的動力。從經濟角度看,如果可以獲得巨大人均收益的沙特不搞計劃生育政策,而只能獲得較少人均收益的印度搞計劃生育政策,這只能顯示印度的愚蠢或沙特的高度愚蠢。
從經濟角度看,人口稀少國家由於人均資源相對較多,減少自己人口數量,在相同人均付出時,可以獲得較多人均收益,人口稀少國家相對更有動力搞計劃生育政策。但是事實上,人口稀少國家並沒有搞減少人口為目的的計劃生育政策,這確實與我上面的經濟角度分析很不相符。人均資源收益角度,難以成為減少人口生育的理由。
如果應該因民族不同而搞不同的生育政策,印度針對印度少數民族搞減少生育的政策,對印度相對最有好處。在獲得相同資源收益的同時,可以減少印度少數民族占印度的人口比例,有利於減弱印度民族人口構成複雜程度,有利於降低印度的民族矛盾程度。如果從綜合力量上看,印度少數民族的力量沒有印度主體民族的力量大,對少數民族搞同樣力度的減少生育政策,受到的綜合阻力應該比主體民族小一些。如果印度可以對印度綜合實力最強的民族搞減少生育的政策,印度對其他相對弱小的民族搞同樣的政策就更容易了。
減少人口數量,不但需要巨大的政策成本,需要直接的人力物力。還會帶來人口規模效益的降低,比如,人口數量減半,會帶來人均軍事負擔倍增、人均交通投資增加、人均交通成本增加、市場規模倍減、科技收益倍減,以及其它許多收益的減少。這些都是以減少人口數量為目的的負收益。這些負收益大小與人均自然資源收益的多少沒有多少關係,人均自然資源多的國家與人均自然資源少的國家,在這些負收益方面,不會因為人均自然資源的多少而帶來明顯差別。比如,人均資源收益巨大的沙特,人口數量減少帶來的負收益,不會比人均資源少的國家大,比如不會比以色列人口數量減少帶來的負收益大。這進一步顯示了,人均資源收益大的國家,減少人口的綜合人均收益要比人均資源少的國家同樣的行為大許多,從經濟動力上看,這些人均資源收益大的國家更有動力減少自己的人口數量。
我們不能從印度人均自然資源收益小,而認為印度應該搞計劃生育政策,因為從人均資源角度看,印度不搞計劃生育政策是很正常的邏輯,因為從人均資源角度看,更多國家相對印度更需要搞計劃生育政策,既然這些國家沒有搞計劃生育政策,那麼印度也不會因此而搞計劃生育政策。可見,一個國家是否應該搞計劃生育政策,不應該從人均自然資源角度來判斷,而應該從其它角度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