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媽媽每天偷懶三分鐘,孩子的牙會有這樣變化…

2019-10-21     阿旺說牙

1

今天,你給孩子刷牙了嗎?

不到2歲的寶寶,門牙已經開始變得坑坑窪窪了。

下圖這種最典型,不少媽媽反應孩子的門牙縫也出現了這樣的小缺口。

這位2歲娃的媽媽在群里求問「孩子的牙齒怎麼了」,可見很多媽媽對小兒齲齒(蛀牙)根本沒啥概念。

這是一個不到2周歲寶寶的牙齒,可以看到裡面的兩顆磨牙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大黑洞了。

寶寶三周半了,齲齒一天天嚴重起來,左右兩邊的磨牙無一倖免。

四歲多孩子的牙齒,從一歲多起牙齒就越來越細,家長還一直以為孩子是缺鈣導致的,殊不知長齲齒靠補鈣是沒有用處的。

七歲兒童的牙,孩子因為經常鬧牙痛,胃口也逐漸變得不好起來。

不要以為蛀牙就是長几個黑洞洞,家長如果不重視,乳牙齲病惡化的速度將快得超乎你的想像,置之不理的話很有可能就是下面這種情況了。

看完是不是有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如果你不想自己寶寶的牙齒也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那麼從現在起就該好好護理了。

2

乳牙護理最重要一步:刷牙

(1)嬰兒長出第一顆牙開始,就需要刷牙了。

(2)嬰兒6個月-12個月期間,大多數寶寶已出牙4-8顆。

刷牙方法:用乾淨的紗布繞在食指上蘸清水幫寶寶擦拭內外牙面。

刷牙時間:每天至少1次,一般選擇在晚上喝完奶睡覺前進行。

(3)1歲-2歲半,嬰兒一般出牙8-16顆。

刷牙方法:這個階段寶寶一般都已經長出臼齒了,家長可用之前的手指纏繞紗布的方法先幫寶寶擦拭牙表面,然後用乳牙牙刷輕輕刷臼齒的凹槽處,最好再用牙線清潔牙縫。

刷牙時間:每天2次。晚上睡前刷一次,白天小睡前再刷一次。

(4)2歲半-6周歲,一般都已經長滿20顆乳牙

刷牙方法:年齡較小的孩子仍舊可以由家長幫忙刷牙,方法和之前差不多;大點的孩子可以逐漸引導他自己學會刷牙,如果孩子刷牙不夠認真,家長最好再補刷一次。這個階段需要逐步使用牙膏了。

刷牙時間:每天3次,分別為早餐後、午餐後、晚上臨睡前。晚上這次刷牙時需要配合使用牙線清潔牙縫。

牙膏選擇:寶寶不會漱口吐泡沫時可以繼續用清水刷牙,如果使用牙膏建議選擇嬰幼兒專用的無氟牙膏,如果使用含氟牙膏每次米粒大小的量就可以了;寶寶會自己漱口後應選擇兒童含氟防蛀牙膏,每次使用豌豆大小的量是很安全的,且適當延長刷牙時間。

別再用"乳牙反正遲早都會掉的」理由給自己任何偷懶的理由了,要知道孩子的乳牙直到12~13歲才會全部替換完畢,每一顆乳牙的「服役期」至少有六七年甚至更長時間,先不說乳牙長蛀牙後會引發一系列麻煩的問題,而且還很可能直接影響換牙後的牙齒美觀。

所以,行動起來吧!每天刷刷刷,做個勤勞好媽媽!

3

孩子飲食要注意

這些食物,小孩千萬別亂吃。


1歲以內別吃蜂蜜

1歲以上寶寶才能吃蜂蜜。因為蜂蜜不易消化完全,往往含有梭狀肉毒桿菌芽胞,可引起幼兒肉毒桿菌病,使寶寶精神肌肉失調,甚至呼吸系統癱瘓。

2歲以內不宜喂牛奶

2歲以內的寶寶不宜喂鮮牛奶、羊奶,以及成人奶粉,因為嬰兒體內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不高,喂牛奶後不一定能消化,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如嘔吐、腹脹、腹瀉等。如果不能母乳喂養,應食用嬰兒專用配方奶粉。


3歲以前最好別吃堅果

南京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群表示,3周歲以下的孩子儘量不要食用瓜子、花生蠶豆、開心果一類的堅果,另外果凍、軟硬糖也都不行。黃群特別提醒家長,有親戚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如果不適合小孩吃,家長一定要說「不」。

3歲以前也別吃易過敏水果

3歲以前的孩子出現食物過敏的幾率很大,不適合吃易過敏、刺激性的食物,如水蜜桃、奇異果等表面有絨毛的水果。此外,芒果還會刺激皮膚黏膜,引發口唇部接觸性皮炎;菠蘿會刺激血管,可致口舌發麻、皮膚癟癢等,這些也都要注意。

4歲以前別吃糖果、話梅等

太甜的零食如糖果話梅等不宜給4歲以內的寶寶吃。甜食易引起蛀牙,更重要的是,寶寶口味會影響其成年後飲食習慣,如果習慣攝入口味重的食物、嗜食甜食,成年後易得糖尿病、高血壓等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

5歲以前別吃螃蟹等海鮮

螃蟹等海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較高的膽固醇,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容易對其過敏,甚至會出現風疹。若孩子患哮喘,吃海鮮會導致哮喘發病。即使孩子沒有哮喘和過敏,也要適可而止。

6歲以內別喝茶

茶中的咖啡因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從而影響睡眠。而且茶中還含有鞣酸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收縮,還會與所食蛋白質結合形成凝塊,影響營養吸收,從而致消化不良和食慾下降。因此6歲以下正在成長的孩子不宜喝茶。

7歲以前別喝功能性飲料

功能性飲料成分特殊,適合運動員、體力消耗量大的特定人群,一般是在強烈運動、人體大量流汗後飲用。兒童精力和運動量有限,排汗不多,而且功能飲料很多成分不但不適合兒童,還影響發育和健康。

8歲前別吃蠶豆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所導致的疾病,多見於8歲左右兒童。這種病一般是在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表現為全身發黃、小便出現醬油色,嚴重者可引起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家長要注意。

溫馨提示:孩子5歲以下最易異物卡喉

耳鼻喉科專家表示: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兒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的危重急診之一,約80%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兒,治療不及時,可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窒息、死亡。

附易窒息食物黑名單,別給小孩子吃!

1、堅果:體積太小,有時小孩可能來不及咀嚼就吞食下肚,容易噎到。

2、果凍:給小孩吃果凍的時候,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後再給小孩食用。

3、糖果、麻花:不好咬的食物,本來就容易噎住喉嚨,不適合小孩食用,如果真的要給小孩食用,建議先切成丁狀。

4、小巧水果:小巧圓形但裡面帶核的水果並不適合給小孩食用,如龍眼、葡萄、櫻桃等,可剝開去核後再給小孩食用。

5、多纖維蔬菜:維纖多且不易咬爛的蔬菜不適合小孩,如芹菜、豆芽。

6、大肉塊:大塊的肉塊小孩無法咬爛,若強吞下很容易噎到,應該切成薄肉片或肉丁。

7、魷魚絲:纖維過長,咬感過硬的零食,包括魷魚絲、牛肉乾都不適合給小孩吃。

8、多刺的魚:建議選擇魚刺較少的魚類烹煮,否則容易噎到並會刺傷小孩食道與口腔。

9、太長的麵條:太長的麵條小孩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烹調時可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10、花生醬:黏稠度過高,不適合小孩吞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81x7m0BMH2_cNUglw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