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魏蜀吳開國人物中比較特殊的存在,他沒有曹操的財富,也沒有孫權有個厲害的父兄,崛起的過程中完全靠自己。因此劉備的成功經驗對我們才更有借鑑意義,主要學習一下劉備的厚黑學。
劉備在很長時間裡都是一個失敗者,小的時候靠編草鞋、織蓆子才能夠生存,長大以後也是不停地失敗,在建安元年(196年)受到呂布偷襲,連老婆孩子都成為了俘虜,後來又被袁術打敗,連僅有的地盤廣陵都失去了,只能夠向呂布去求和,隨後又被呂布打敗,只能投奔曹操。曹操給了劉備兵馬糧草與地盤,但是在建安三年,劉備又一次被呂布擊敗,又一次失去地盤,老婆孩子再次被俘虜,在曹操的救援下擊敗呂布。由於接受了漢獻帝密令誅殺曹操的「衣帶詔」,劉備於建安五年被曹操打敗,結義兄弟關羽成為俘虜。
在這期間,他愛上了種菜;與曹操煮酒論英雄被嚇出一身冷汗後,曹操派劉備去攻打袁術,劉備趁機重新奪回了徐州,可惜沒多久又被曹操打敗,這次不但家眷,連關羽都丟了;每一次都輸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輸得乾脆利落,這就是劉備顛沛流離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寫照。轉眼間,他已經四十歲了。四十歲之前,他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寄人籬下,屢戰屢敗,依然手無寸土,流離四方。
劉備一心想招攬人才,但是總是招不到什麼人。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司馬徽,司馬徽知道劉備的那點心思,就直接對他說了三句話:「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突然意識到了自己錯誤和思維的局限性,他徹底聽懂了司馬徽的這三句話。於是就千方百計地打聽他們二人的下落,終於得知了「臥龍先生」的所在。而經過多次的交談,劉備發現司馬徽果然沒有騙他,諸葛亮果真是才學出眾,不同於一般的儒生術士,足不出戶便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果然是高人
有了諸葛亮的加盟之後,劉備從一個弱小無所依靠的勢力,逐漸有了屬於自己的荊州,隨後又取得了益州,最終開創了蜀漢政權,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劉備的出身極其普通,儘管有著漢朝宗室的名義,但本質上也就是個擺地攤的小販,然而他正是憑藉著仁義、堅韌、知人這三個特質,歷經失敗卻不屈不撓,最終成就一番大業,被後人評為「世有昭烈,天下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