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吉安市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袁水生的抗疫故事

2020-03-30     井岡山報融媒體

原標題:一封滿懷歉意與深情的家書——記吉安市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袁水生的抗疫故事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見習記者周雪莉、記者曾慶揚報道:「此次奔赴前線,你還以為我只是去1-2周,只讓我準備2-3件換洗的衣服和一個小箱子,沒想到此去艱難、一晃56天過去了。待到休整結束,我方能盡享『與你立黃昏,笑問粥可溫』的愜意。」3月22日,在奮戰51天圓滿完成支援武漢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任務後,順利返回江西的吉安市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隊長袁水生在休整時,於家書中對妻子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袁水生將頭髮剃光(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袁水生還在家書中向家中父母致歉,因為擔心二老身體,所以在做出援助武漢的決定時,未及時向他們告知。並表示回家後,一定好好孝順二老。同時,袁水生還對兩歲8的兒子寫道: 「希望你能以中國為榮,長大以後,如果國家有需要,你也要向爸爸一樣,義不容辭的站出來」。

一封家書,一紙情深,一種情懷,一段記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袁水生衝鋒在戰「疫」一線,用大愛展現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和優秀共產黨員的道德品質。

袁水生為患者加油

袁水生是吉安市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市中心人民醫院呼吸科醫師。大年初二,在醫院微信工作群看到關於抽調醫務人員參加江西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通知後,他毫不猶豫寫下請願書,「我是黨員,有風險的的事情必須由我先來。」幾個小時後,他接受組織的重託,擔任吉安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隊長,連夜帶領醫療隊奔赴前線。

在到達武漢後,為了減少交叉感染,他第一時間將帥氣的頭髮剃光,用行動來履行白衣戰士的神聖職責。在疫情尚不清楚的情況下,袁水生主動請纓到隔離病房為患者服務。在隊友的眼中,他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在武漢期間,他還經常照顧隊友們的日常生活,休息時,他會及時總結自己的防疫經驗,分享給同事,並為後來支援的隊員們提供幫助和參考。

袁水生與戰友們

袁水生治療的患者中有一位60多歲的劉大伯,因為擔心疾病不能治癒、怕自己的病傳染給家人和醫務人員,而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在住院時,不吃飯,不打針,還把留置針拔掉。袁水生在了解清楚情況後,全方位地為其進行心理疏導,經常守在大爺身邊,安慰他,「老伯,新冠肺炎不是癌症,不可怕,大部分病人在挺過兩周後,免疫功能可以滿滿恢復,所以你要堅強一點,家裡的孫子還等著你回去帶呢。」最後,劉大爺才點點頭,表示一定配合治療。

「當我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進入病房,看到患者無助的眼神時,瞬間就有了使命感。」對於最美「逆行者」這個稱謂,袁水生卻表示,救死扶傷是每一位白衣戰士應盡的職責,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從醫路上,他視工作為生命,待患者如親人,堅持用自己的點點滴滴寫實一名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江城漫天飛雪,寒風天地間來往呼嘯。細數共克時艱的歲月,逼出的不止眼淚,更有熱血。此刻窗外的疾風勁雪,是抗疫戰士們吹響的反攻號角。騎在銀龍的背上,一定能渡過雲雨的漩渦。」這是袁水生2月15日在援助武漢期間寫下的日記。吉安市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不知前路如何的情況下,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國家的需要,從忐忑到從容、從陌生到熟悉、從緊張到有序,不屈使命,已參與救治302例新冠病例,其中重症150例,危重症94例。

最後,當記者問袁水生回家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他答道,「想休整完後,好好地陪伴一下家人,畢竟這麼久沒見,很想念他們。也想儘快回到崗位,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我熱愛的工作中去,不忘使命與責任,砥礪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1F_KXEBnkjnB-0zC-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