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科幻電影的天花板是《2001太空漫遊》,超級英雄的天花板是《蝙蝠俠:黑暗騎士》,那麼魔幻電影的天花板就是《指環王》(三部曲)。
基於英國作家J.R.R.托爾金的原著小說《魔戒》三部曲,導演彼得·傑克遜花費數年時間籌備,長達1年多的拍攝周期,耗資數億美元, 在大銀幕上創建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中土世界」。
視效技術上的里程碑式成就,商業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加上獎項、票房、口碑、評分等各方面優秀無比的答卷,《指環王》三部曲不愧為人類電影工業史上的偉大典藏。
托爾金用一生的時間創造了一個世界,中土世界,那裡有著山川河流,城堡礦井,雪地火山,也有著玄術魔法,神靈鬼怪,神兵利器,本是一場虛構遐想,卻如此真實無妄。
後世的奇幻作品,J.K.羅琳的魔法世界,羅伯特·喬丹的時光之輪,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乃至遊戲領域的魔獸爭霸,無不受到中土世界的影響。
仿佛真的就如托爾金描述的那樣,中土世界不是在別的星球,而是在「mother-earth」,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真的存在著中土大陸,五軍之戰,最後聯盟戰爭,魔戒聖戰,是一段被塵封的世界史。
「托爾金像是在寫著歷史故事。」喬治·馬丁說。
托爾金在創作的過程中借鑑了北歐神話,所以中土世界的起源頗具神話傳說的色彩。
類似於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創世神」伊露維塔先創造了埃努(俗稱天使),然後和埃努們一起創造了宇宙,以及各種各樣的生靈,世界由此誕生。
十五名力量最強大的埃努被稱為維拉,其他的埃努則被稱為邁雅。
魔苟斯原本也是維拉之一,只是他個性太強,只想按自己的意志來,不願「合唱」,慘遭除名後成為米爾寇,專門「搞破壞」。魔王索倫就是魔苟斯的門徒之一。
阿爾達是神明們創造的其中一個世界,這裡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西邊是阿門洲(《指環王3》佛羅多結局所去的地方),東邊是中土大陸。
一直發展到第三紀元,也就是《指環王》的故事時間,不同的種族已經在中土大陸擁有各自的「領地」。
精靈
精靈是「創世神」伊露維塔親自創造的種族,主要居住在林頓、瑞文戴爾等中西北部地區。
他們的特點是可以永生,只要自己不「作死」放棄神力,即便被殺死靈魂也可以不滅,除非整個宇宙滅了(當真是伊露維塔「親生的」)。他們鑄造神兵利器的技能幫助中土大陸快速發展,但估計是活的時間太久,多數精靈逐漸失去了某種熱情,沒什麼大事就不出門了。
原著文學中精靈還分為很多類別,電影沒有空間進行延伸,這裡也不再細述。
人類
人類和精靈一樣是由伊露維塔親自創造。可能是伊露維塔看到了精靈的「缺點」,所以人類壽命有限,也沒有魔法神力。正因為壽命有限,人類才更有奮鬥精神,他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於是他們逐漸取代精靈,成為中土大陸的主角。
人類在剛鐸、洛汗等地建立了多個王國,他們是內心極為複雜的種族,有時可以英勇無畏,有時又自私懦弱,所以各個王國也是時而興盛,時而衰落。
矮人
矮人主要生活在孤山、伊瑞德米斯林等地,他們喜歡各種金銀財寶,所以愛好挖礦尋寶,性格則大多堅韌固執,一言不合就容易干架。雖然人比較矮,但身體機能非常強,干一整天髒活累活不在話下,壽命也比人類長個幾百年。
霍比特人
又稱「哈比人」,矮人喜歡金銀財寶,他們就喜歡食物,主要聚集在格拉頓平原、夏爾、布理三個地方。他們體型也很矮小,但身體機能比矮人差多了,沒什麼戰鬥力。平時也不幹啥正事,就知道開派對吃喝玩樂,不過這種田園生活是小說作者托爾金最嚮往的。
他們與世無爭的品格成了邪惡野心的對立面,三個持有魔戒的霍比特人都沒有想要說統治世界,所以,只有他們有資格充當「護戒使者」,成為指環王故事的絕對主角。
樹人
顧名思義,他們都形似樹木,是森林的守護者。他們力大無窮,卻擅長發獃。
中土大陸日益發展,他們卻越來越衰落,第三紀元時只剩下法貢森林一塊領地。可以說,樹人是托爾金批判社會為了工業發展而破壞生態的一個體現。
半獸人
反派種族,據說是初代魔王魔苟斯折磨改造精靈而創造,這樣的話,可見半獸人充滿了仇恨。他們形貌醜惡,言行粗俗,害怕陽光。不過在《指環王2》被改造成強半獸人後,就不再怕了,而且戰鬥力也有所提升。
巫師
巫師並不算是種族,也不是《哈利·波特》系列那種巫師,他們是宇宙的神明之一,是等級相對低一些的埃努,被稱為「邁雅」。可能為了方便跟人們溝通,原本無形的他們化作人形,大多為老人的形態。
中土大陸曾有過5個巫師,《指環王》三部曲中的甘道夫和薩魯曼是其中兩位。巫師也有等級分別,只看電影的話知道白袍比灰袍高級即可。了解他們是神明這個設定,《指環王2》的一些情節就不會感到突兀了。
另外魔王索倫也是邁雅之一,如果他不是被魔苟斯蠱惑,說不定也能成為中土世界的巫師。如果更高級的神不叫同級別的甘道夫他們來抗衡,恐怕索倫早就一統中土了。
中土世界的時間曆法(或者說時間段)按「紀元」計算,新的紀元重新開始計算年份。每一個紀元都有著不同的大事件,「紀元」前面還有神明們創世的歷史。
第一紀元持續了500多年,以初代魔王魔苟斯的戰敗告終;
第二紀元則有三千多年,索倫繼承魔苟斯,他打造出至尊魔戒,意圖一統天下,但最後被人類和精靈聯軍打敗,至尊魔戒下落不明。有傳劇版《指環王》將會講述第二紀元的故事;
第三紀元的2463年,失蹤的魔戒被重見天日。2940年後發生《霍比特人》三部曲劇情。3001年後,《指環王》三部曲劇情開始。
《指環王》並不是單純的冒險故事,佛羅多帶魔戒前往末日火山只是整個「魔戒聖戰」中的一部分。
索倫在第二紀元末戰敗後,只是失去了肉身,靈魂意識還在。第三紀元1000年前後,他以死靈法師的身份重新出現在中土大陸,想要捲土重來。《哈利波特》系列裡的伏地魔,想必是從索倫身上得到的靈感(J.K.羅琳14歲時就開始閱讀《魔戒》)。
第三紀元2463年,至尊魔戒重見天日,索倫也看到了機會。只要能重獲魔戒,分崩離析的人類,退隱山林的精靈,就已經無法再阻止他了。
索倫非常聰明,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障礙是更高神明派來的巫師們,所以他得先搞定5個巫師。沒想到,其中3個巫師都不怎麼中用,有的似乎是沉迷中土景色而忘記自己的任務,有的則執行任務失敗一蹶不振,真正能打的只有薩魯曼和甘道夫。
那索倫就好辦多了,他只要拉攏其中一個,巫師的力量相當於被抵消了。
一直到3017年,索倫抓到了曾持有至尊魔戒的咕嚕,得到關鍵線索後,就立刻派出「戒靈」,前往夏爾搶奪魔戒。
9個戒靈原本也是人類。當時索倫說要更好的守護世界啥的,誘騙擅長造神器的精靈鍛造了19枚戒指,3枚給精靈族,7枚給矮人族,9枚給人類。
索倫在戒指做了手腳,以便在做出至尊魔戒後,控制這些戒指的族群領袖。精靈的3枚戒指沒成功,精靈方面早早送走了戒指;矮人因為性格倔強沒被控制;9個人類戒指被索倫尋回,並賜予9個人類貴族,他們肉體消亡後成為了索倫的僕人,得到了力量,卻失去了自我。
恰巧前往夏爾給老朋友比爾博·巴金斯祝壽的甘道夫發現了至尊魔戒,一番調查後,他得知咕嚕被抓,便立馬讓新任魔戒持有者佛羅多·巴金斯跑路,期間應該還叫了還是遊俠身份的阿拉貢去護衛,自己則去找另一個巫師薩魯曼幫忙。
眼看魔戒就要到手,索倫開始擴充軍隊,做好統一中土的全面戰爭準備。
薩魯曼成為了一個左右局勢的關鍵人物。因為當時索倫尚未奪回魔戒,肉身還沒有完全恢復,很難全盤操控複雜多變的戰爭。
作為「五巫」之首,薩魯曼本應成為索倫野心的最大障礙,不過他卻對魔戒著了迷。性格自傲的他渴望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原來的維拉領導不能給他,但索倫可以。如此一來,5個巫師只剩下一個甘道夫能夠出手抵抗索倫。
可以說,是薩魯曼的墮落加速了戰爭的進程。
有了薩魯曼幫助,索倫好比有了一個總經理,兩個「邁雅」強強聯手,中土大陸岌岌可危。
索倫在東南部的魔多養精蓄銳,薩魯曼則在中部的艾辛格打造強獸人大軍,正好對人類的兩個大國——剛鐸和洛汗,形成了包夾之勢。
就算沒有魔戒,人類也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得知如此狀況,瑞文戴爾的精靈領主埃爾隆德直言,「我們沒有能力同時對抗魔多和艾辛格。」
這時候,就必須要人類、精靈、矮人,不同的種族一起齊心協力,才有機會逆轉劣勢。
與以往不同,敢於站出來行動的,還多了幾個霍比特人。
經過在瑞文戴爾的緊急會議,人類、精靈、矮人三方決定,派「魔戒遠征隊」前往魔多境內的末日火山,銷毀魔戒。
雖然兵力上處於劣勢,但擁有魔戒,至少還能占據著一定的主動權。
索倫和薩魯曼自然不會讓魔戒遠征隊一路順暢,設法阻攔,搶奪魔戒。不過因為情報有限,半獸人智商有限,戒靈人數有限,魔戒又沒有全球GPRS定位功能,分散軍力去全面攔截並不明智。
一時之間沒法把魔戒搶回來,集結的大軍也不能幹等。此時薩魯曼便向索倫建議,世界已經變了,人類和精靈已經不像當年那麼團結,甚至人類內部也出現了矛盾,現在完全可以先把孤立無援的洛汗國給滅了,重重打擊人類的士氣。
戰爭正式打響,上萬強獸人奔向洛汗,一路燒殺搶掠,無數洛汗人民被迫前往聖盔谷避難。
因為聖盔谷號稱永遠不會被攻破。
可是上萬大軍對上大約3000人,3000人中還有一大部分是沒什麼實戰經驗的民兵,洛汗最後的堡壘,其實已經不再安全了。
薩魯曼對洛汗怕是已經覬覦已久,他早已用魔法把國王希優頓給腐蝕了,執掌實權的奸臣也是他的人。
只是他沒有想到,成功破壞了魔戒遠征隊,遠征隊的人卻成為了洛汗的重要救兵。
原本要護送佛羅多到末日火山的甘道夫、阿拉貢等人來到了洛汗,他們使得洛汗又重新有了一定的抵抗力。
阿拉貢無疑是戰爭故事線的絕對主角,而甘道夫則更像是一個中樞人物。
一個中樞人物總是在難以調停的局勢中起到關鍵作用,這個人通常是導師,或者愛人,推動著主人公最終問題的解決。
早在《指環王1》,甘道夫就意識到,阿拉貢可以引領人類重新團結。
《指環王2》呈現了史詩般的聖盔谷戰役,甘道夫確實是全場MVP,沒有他先識破了薩魯曼的陰謀,之後執意要去喊援兵,人類哪裡是薩魯曼的對手。
不過人類也要被扶得起來才行。
真正把人類扶起來的,是阿拉貢。
祖先的過失導致了魔戒的危機再臨,他不免感到些許愧疚,和精靈公主的愛情又讓他欲罷不能。本該繼承剛鐸王位,卻覺得自己不夠資格,而選擇自我放逐。
加入魔戒遠征隊讓他得到了為祖先贖罪的機會,雖然征程並不順利,但《指環王1》高潮部分,剛鐸攝政王之子博羅米爾承認他的國王資格,多多少少幫他找回了自信。
《指環王2》來到洛汗,面對聖盔谷之戰,他終於承擔起領袖的責任。守城時他振奮全軍士氣的作用,不遜色於洛汗國王。
最後寡不敵眾之時,國王一言不發,阿拉貢卻還在指揮。發起終極衝鋒也是阿拉貢提出來的。
聖盔谷之戰讓索倫提高了警惕。據甘道夫分析,索倫不希望人類重新團結起來,如果新的國王繼位,他統一中土的難度將會大大增高。
等不及魔戒了,畢竟上次有魔戒的時候也輸了。趁著剛鐸群龍無首,鄰國洛汗剛剛經歷完大戰,索倫要先把剛鐸給滅了。
剛鐸首都「米那斯提力斯」鄰近魔多邊境,半獸人軍隊直接就能兵臨城下,魔戒聖戰規模最大的戰役,就在這裡打響。
這一次阿拉貢和甘道夫換了個位置,甘道夫幫忙守城,阿拉貢去喊援軍。
在關鍵時刻,阿拉貢做了一個國王該做的事情。
但就算守住了米那斯提力斯,人類遠還沒有獲勝。只有佛羅多把戒指扔進末日火山,索倫才會徹底地消亡。只是索倫也不蠢,他早已集結軍隊守住魔多要道,坐等魔戒自動「送上門」。
又是阿拉貢,他提議召集所有兵馬,進攻魔多,來一招聲東擊西。只要索倫轉移注意力,佛羅多就有機會了。
魔多黑門門前,阿拉貢發表戰前演說,這一刻,不會再有人懷疑,剛鐸已經擁有了一位新國王。
從被艾辛格和魔多「雙塔」包夾,到後來逐漸逆轉局勢,一改戰場上被動的局面,人類方面離不開三個因素。
第一是甘道夫的協助。他的存在讓本來戰力懸殊雙方又有了勝負懸念,幾次關鍵決策直接影響了戰局的走勢;
第二是人類精神並未完全墮落。即便獲勝的希望渺茫,人類軍隊還是堅持戰鬥,有著阿拉貢等領袖人物,人類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精神得以延續;
第三是團結的力量,洛汗和剛鐸猶如唇寒齒亡,雙方不合作,只會孤掌難鳴。一旦聯合,其力量可挑戰神明。另外人類還有精靈(小說原著中好像未提及精靈有軍隊參與聖盔谷戰役,這裡以電影為主)、樹人等其他勢力的及時相助,這是薩魯曼和索倫始料未及的。
佛羅多的牽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開始索倫擔心佛羅多偷偷毀了戒指而閉門不出,後來又擔心人皇歸位才想速戰速決。如果他不管佛羅多,果斷和薩魯曼同時發兵,情況就會有所不同,甘道夫和阿拉貢便會面臨更大的難題。
索倫應當考慮到,佛羅多能不能抵抗住魔戒的誘惑,還是個未知之數。
可能有人覺得佛羅多這條「魔戒線」影響了戰爭線的節奏,要不是咕嚕的出現,講真,看他們一路跋山涉水,餓了吃,吃了繼續趕路,是挺無聊的。
那佛羅多怎麼就成了三部曲的第一主角?
因為他手上的魔戒,他與魔戒的對抗,才是主題表達的核心。
索倫不愧為魔苟斯的傳人,他的力量相比之下不那麼強大,但他看出了伊露維塔兒女們的缺點,也許這就是魔苟斯不屑合唱的原因,他知道伊露維塔的創作並不完美,繁華美好的外表下,包裹著一些不為人知的醜惡。
魔苟斯選擇用自己的暴力去證明,狡詐的索倫則找辦法放大激發世間的醜惡面。
為此,他密謀打造出魔戒,既能釋放惡念,又能強化自己的力量。
魔戒具有無限釋放人性醜惡面的力量。伊露維塔的兒女們都毫不例外地善惡並存,所謂「學壞三天,學好三年」,魔戒就像一個蠱惑他人學壞的導師,瘋狂就像是地心引力,他所需要的只不過是輕輕一推。
如果是一個智商爆表,能力高強的人誤入歧途,為非作歹,那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是一個「戰五渣」搞破壞,影響自然要小很多。
托爾金把戰力值只有5的霍比特人設置成主角,仿佛對人性的惡念,權力慾望,有著一種諷刺的意味。
在索倫手上,拿來征服天下的至尊魔戒,到了霍比特人咕嚕和比爾博·巴金斯的手上,只不過是一件寶貝,玩物。到了佛羅多手上,他恨不得趕緊送給甘道夫。
霍比特人的家鄉地處中土大陸的西北部,與托爾金家鄉英國處在歐洲西北部相似,熱愛田園生活的托爾金無疑把自己比作成霍比特人。他也不否認自己有惡的一面,咕嚕,比爾博,甚至佛羅多,在魔戒的影響下都暴露出自私的本惡,只是不同的人影響程度有所不同。
甘道夫面對佛羅多送上手的戒指表示拒絕,他和精靈女王都承認魔戒的力量,承認人性存在惡,「神性」也不例外,包括他們自己。
真正的智者不是完全沒有邪惡的一面,而是他們能夠清楚地認知到自己的本惡,並且「謙遜地」避讓。
相比之下,代表人類的博羅米爾則妄圖利用魔戒的力量來對抗索倫,殊不知他已經被魔戒的力量所侵蝕。人類的傲慢終將毀滅他們自己。
只有魔戒在佛羅多手上,才能最大程度地抑制它的魔力。
只有佛羅多才有這個「能力」,把魔戒一路帶到末日火山,中途不會被輕易腐蝕。
可能山姆也可以,不過甘道夫不會願意冒險讓其他人嘗試去擁有那該死的戒指,因為咕嚕是最好的警示。
佛羅多勇敢地站了出來,他的勇氣感染了其他有志之士,魔戒遠征隊成立。
魔戒遠征隊體現了多種族融合的重要性,不同種族之間爾虞我詐,惡魔便有機可乘,世界岌岌可危;反之,則有機會一舉戰勝惡魔,把代表「惡」的魔戒銷毀。
托爾金希望世界人民能夠團結。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階級的人若能同心協力,我們的世界也將無比強大。這是他作品所帶給現實社會的一個重要啟示。
只可惜,現實是殘酷的。
在惡的影響下,遠征隊內憂外患,最終被迫解散。現實之中,不同種族、階層之間的歧視和衝突,至今仍然問題嚴重。
到了《指環王2》,失去保護的佛羅多除了要應對險惡的外部環境,更要面對魔戒的「邪惡入侵」。可能托爾金覺得懸念還不夠大,於是他加了一個最大最致命的危險——咕嚕。
咕嚕絕對是《指環王》系列的神來之筆,他不但是電腦CG技術的革新標誌,而且是原著精髓的體現。
一種廣泛的觀點認為,咕嚕和佛羅多是一體兩面的,他們都沒有太大的野心,魔戒無法在他們的身上發揮出真正的作用。不過這不代表魔戒的魔力完全不起作用,只是起作用的時間不同而已。
魔戒一下子就秒殺了史麥戈,也就是咕嚕的心理防線,從此咕嚕只為魔戒而存在。
佛羅多和比爾博應該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善的一面遠遠大於惡,魔戒也只能是慢慢地撬開他們的心房,在特定的時候逼出他們自私的本性。比爾博似乎自始至終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只有在放棄魔戒的時候才暴露出私慾。佛羅多前往末日火山的過程中卻已經開始有點撐不住了,咕嚕的干擾是一點,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佛羅多處在了一個極端的環境之中。
極端環境總是能逼出最真實的人性。各種派對美食換成了每天日曬雨淋,換成誰都會悶悶不樂,一開始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驅使著他前進,他不顧一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浮躁的心態逐漸取代了熱血的意志,魔戒也有了可乘之機。
山姆看得看清楚,佛羅多的三大困難是:
咕嚕;
破地方;
魔戒。
到了《指環王3》,臨近末日火山關鍵時刻,佛羅多的心理防線開始瓦解。他的守護魔戒的責任,慢慢地被轉化成了占有欲,他不願其他人幫他分擔,結果重擔壓垮了他。
他的思維顯然已經不那麼清晰。
咕嚕帶的路基本沒錯,不過他卻帶偏了佛羅多的想法,腦子已經不好使的佛羅多開始搞不清守護戒指的最初意圖。
佛羅多徹底迷失了。
在末日火山的倒下,意味著佛羅多還是被魔戒擊敗了。
大多觀眾都知道他最後會把戒指丟進末日火山,幫助人類取得勝利。沒想到最後的反轉卻發人深思。
可以說,沒有最後的反轉,《指環王》的深刻程度要削弱很多。
被徹底擊潰的佛羅多,他忘卻了原來的使命,忘卻了他的同伴,忘卻了身後千千萬萬的中土人民,他成為了魔戒的俘虜。
就像咕嚕一樣。
如果沒有人拉他回來,他就會變成下一個咕嚕。
最後他和咕嚕的撕扯,呼應了電影開頭,史麥戈和德戈的撕扯。
然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並不是佛羅多用強大的意志,英雄主義什麼的摧毀了魔戒。而是他和咕嚕的慾望。
是慾望本身,摧毀了魔戒。
為什麼要這麼寫呢?
只怕魔戒所代表的不只是人性的醜惡,還代表著現代文明工業科技的力量。
托爾金1930年開始小說創作,那時候西方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人民的生活處於一個轉折期,大量的新發明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侵蝕著人類。1936年,卓別林就用《摩登時代》批判了工業化對人的傷害。
這種「工業力量」不僅讓人們變得貪婪,還破壞大自然環境,和索倫打造魔戒,薩魯曼搞「黑科技」強獸人,如出一轍。
慾望摧毀魔戒,過度解讀一下,是托爾金給後世的一個警告,如果過度貪圖工業科技的力量,那麼這種貪婪最終也會導致人類走向自我毀滅。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山姆,如果魔戒遠征隊要選出一個MVP,非他莫屬。
沒有他,佛羅多要麼被咕嚕直接殺死,要麼被餓死,要麼變成大蜘蛛的食物。是他把佛羅多從深淵的邊緣拉了回來。
《指環王》很難算是一部英雄主義電影,反倒更像是在彰顯「友誼的力量」,勝利都是建立在「合作」的情況下獲得的。
阿拉貢的戰爭線如此,佛羅多的魔戒線更是如此。
佛羅多終究只不過是個普通人,他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幫他完成使命,只有加上山姆那友情的力量之時,他才有機會能辦得到。
《指環王2》末尾,山姆鼓勵佛羅多的那句話,也不愧是整部電影乃至整個系列,最讓人難忘的一句台詞。
他幫助佛羅多完成了使命,卻也無法撫平佛羅多內心的傷痛。
魔戒對佛羅多傷害是永遠的,他永遠都記得自己曾經被邪惡,貪婪,自私所俘虜。
他永遠記得,所以永遠地防範。
因為一個不小心,就算沒有魔戒,惡念就會趁虛而入,嚴格來說是「破牢而出」。無論你是神,還是人,惡都與生俱來。
當然,善良也與生俱來。
我們才為此奮鬥。
托爾金曾表示,每一代人結合自身經歷能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去理解《魔戒》,彼得·傑克遜用他的理解和感受拍出了《指環王》,觀眾又通過電影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魔戒」的意義和價值。
據說托爾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若是當真如此,那麼《魔戒》、《指環王》三部曲,著實是一首悲觀者所寫出來的希望之歌。
只要人類勇敢無私的精神不滅,能夠抵抗內心的邪惡力量,人與人之間能通力合作,中土大陸還有希望,世界還有希望。
不要輕易的論斷他人的生死,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不能看穿天命。——《指環王1:魔戒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