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趙縣緊緊圍繞「穩定面積、優化品質、主攻單產、保證總產」的糧食生產工作思路,以糧食高產創建為抓手,以創新技術集成為支撐,以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為保障,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節水、綠色」農業,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項目帶動、產業化經營推進糧食生產的科學發展道路,為河北省乃至中國北方麥區小麥高產提供了一套成功的技術理論和豐富經驗。趙縣多次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連年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2019年夏糧畝產488.7公斤,位居全省第一。
一、把好生產關,科學管理夯基礎
一是良種覆蓋全域化。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在趙縣建立永久性科研基地,趙縣與市農科院共建「現代農業科技城」的作用,利用縣農科所與中國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10餘家科研院所長期合作關係,積極開展優質小麥、玉米等新品種的引進、示範、繁育和推廣工作。堅持以早熟品種為主、早中晚適當搭配的品種布局,重點推廣覆蓋面積49萬畝的高產節水品種和覆蓋面積8.5萬畝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目前,趙縣良種覆蓋率達到100%,2019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這是石家莊市首次獲得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也是河北省僅有的兩個小麥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之一。
二是田間管理標準化。在種麥期間抽調12名縣農業農村局技術骨幹,組成4個技術宣講組,深入全縣9個糧食主產區田間地頭,重點推廣節水穩產高產品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多功能種衣劑拌種技術、秸稈還田精細整地技術、足墒播種、等行距全密種植技術、機械精播技術、播後鎮壓等八項關鍵技術。一系列種麥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讓全縣小麥呈現出播種基礎好、播期適宜、播後管理到位、苗情狀況較好四大特點。
三是糧食加工產業化。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深入探索糧食深加工產業,進行產業化生產和現代市場營銷,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形成「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發展模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目前,河北興柏藥業集團等省級龍頭企業和河北紐康恩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玉橋食品有限公司等市級龍頭企業,以小麥和玉米為原料,產出澱粉、獸藥、麵粉等糧食深加工產品,年消化小麥玉米200萬噸以上。2019年趙縣韓村鎮被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列入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成為石家莊市僅有的開展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的兩個縣(市、區)之一。
二、把好示範關,高產創建做樣板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作為農業部確定的全國首批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範縣,趙縣連年承擔糧食高產高效創建項目。為此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副縣長任組長,農業農村局局長任副組長,農業、財政、有關鄉鎮負責人為成員的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實施領導小組,負責創建工作統一部署、組織實施和協調。同時,成立了由農業農村部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聯絡專家為組長的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技術專家指導組,負責項目實施方案、技術方案的制定和示範區規劃的落實。
二是強化技術管理。按照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相結合的要求,在示範區建立統一良種供應、統一精細整地、統一適期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穫「七統一」生產管理模式,示範區小麥實現畝生產用水量減少20%,化肥使用量下降16.7%,農藥使用量下降5%,形成了「一水超千斤、二水創高產」,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雙提升」。
三是加大監督力度。把好關鍵農時環節,及時組織召開綠色創建項目工作調度會、督導會及培訓會,確保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有效推進。同時,為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圍繞項目實施關鍵環節,制定項目階段驗收方案,抽調精幹人員組成項目驗收小組,對項目區小麥供種播種落實工作、春季除草及「一噴三防」防控工作進行實地驗收,並就小麥施肥、打藥、澆水及項目績效指標情況進村入戶走訪調查,摸底項目工作滿意度,完善各項試驗方案和有關數據資料,保證項目完整性。
三、把好服務關,構建體系強保障
一是完善農技推廣體系。著力提高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設施裝備水平,開展「陽光培訓」,完善現代農業科技推廣配套體系,普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增強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目前,已建立7個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形成了「縣(農技中心)—鄉(區域站)—村(科技進村服務站)」三級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二是完善機械化生產體系。發揮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優勢,以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為抓手,在耕播復合作業、籽粒收穫、田間管理、糧食烘乾、秸稈還田等作業環節集成一系列配套技術,形成了精準播種、精準施肥、精準施藥、高效節水的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和作業模式,節約了生產資料,實現了綠色生產,增強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2019年在「網際網路+農機」系統基礎上,在全省首試了全程無人駕駛自動作業,通過物聯網實現了對小麥聯合收割計產、高速精量播種、精準變量施肥、精準變量施藥、高效節水全程作業環節的智能化物聯網管理和監測,實現了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超94%,小麥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
三是完善物資供應體系。組織縣供銷聯社等部門人員深入農資供應網點,對各種農資需求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查驗庫存商品,及時補充不足,做到早部署、早調運、早到位,不斷檔、不脫銷,確保全縣農資供應到位。同時,利用供銷系統118家農資網點服務優勢,發揮農資連鎖主渠道作用,堅持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統一標識的「五統一」經營服務模式,形成了行政推動、技術服務、物資供應緊密配合的物資供應體系。
來自:趙縣改革